课题 卡 门 序 曲 课时安排
教 材分 析 《卡门序曲》是湖南文艺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七彩管弦(一)中的内容,这首作品是法国作曲家比才于1874年创作的歌剧《卡门》中前奏曲,是该歌剧中最著名的器乐段落,常单独演奏。对于整部歌剧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也是歌剧序曲所具有的一般特点。经常被交响乐团作为音乐会演奏的曲目。《卡门序曲》的结构简练,是回旋曲(ABACA)的曲式结构,乐曲由三个主题构成,主部主题A是一首节日进行曲:采用紧凑的节奏、带顿音的、模进的旋律、辉煌的音色,采用乐队的全奏,尤其突显大镲的作用,把人们带入西班牙斗牛场那喧闹狂热的意境之中。第一插部B:节奏轻快、旋律跳跃,描绘了妇女、儿童在斗牛场上的欢乐;第二插部C:来自《斗牛士之歌》,这个主题先后呈现两次,第一次呈现时由弦乐组奏主旋律,抒情细腻、感情真挚。第二次呈现时,不仅将旋律提高了一个八度,还加进了木管乐器奏主旋律,其情绪威武、雄壮,带有重复凯旋的气质,刻画了一位英姿勃勃的斗牛士形象。《卡门序曲》音乐语言丰富,艺术表现力极强,成功地用音乐描绘了故事场景,刻画了人物形象,暗示了主人公的命运,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
学 情分 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大多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学生的好动、好奇心强,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以此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学 习目 标 1.欣赏《卡门序曲》,激发学生喜爱管弦音乐的兴趣。2.通过带领学生欣赏、分析《卡门序曲》中三个音乐主题的音乐表现手段来感受、了解各个音乐主题所表现的音乐形象。3.学生通过欣赏《卡门序曲》全曲,排列各音乐主题的顺序,了解回旋曲式的结构。
教学重点 难点 1.了解作品中各段落的音乐特点并熟记主题旋律。 2.感受、体验、了解“回旋曲式”的结构特点。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 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兴趣引入1.课前播放《卡门序曲》,引发学生联想音乐所表现出的音乐形象?2.教师通过视频讲述一个与斗牛士有关的故事二、理论分析,感知全曲 1.提示:法国著名作曲家比才就是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著名的歌剧《卡门》。2.幻灯片简介序曲3.聆听全曲,感受作品情绪及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旋律?三、分段理解、想象创作乐曲包含三个片段A.B.C(一)欣赏音乐片段A1.初听问:音乐通过什么手段描绘了热闹的场面?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2.节奏的训练师带学生打节奏:X xx xxxx X xx xxxx3.跳音的作用师通过旋律的对比演唱(一种是正常,一种是跳音)4.合奏的魅力(1)师简介管弦乐队的分组。(2)聆听A段旋律,判断音乐是四个乐器组的合奏吗?(3)“镲”的个性彰显① 2 3 4 5 6 7 ⑧① 2 3 4 5 6 7 ⑧① 2 3 4 5 6 7 ⑧① 2 ③ 4 ⑤ 6 7 8小结:(二)欣赏音乐片段B1.初听问:B段音乐的情绪是否有所变化?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运用了哪些音乐手段?2.节奏对比B段节奏:(节奏松散)XX XX X XX XXA段节奏:(节奏密集)X xx xxxx X xx xxxx3.观看视频B段旋律运用了木管乐器弦乐器,少了打击乐,情绪较A段柔和些。4.小结(三)欣赏音乐片段C1.演唱旋律师带学生演唱C段旋律。2.聆听旋律问:C段旋律在音乐中共出现了几次?3.教师对比演奏小提琴. 4.强调附点师通过去掉附点和加上附点的两种对比演唱,强调附点在音乐旋律中的作用,并让学生模仿演唱。5.尽兴表演让男生模仿斗牛士,随乐表演C段的第二次旋律。四、复听全曲,获得新知1.复听问:聆听全曲,写出三段旋律在乐曲中出现的顺序。幻灯片展示:回旋曲播放微课《回旋曲式》六、小结。 认真聆听乐曲《卡门序曲》,体会音乐所表现的形象。听故事。听全曲,体验乐曲意境,在教师引导下了解乐曲结构特点。从全曲的聆听中感受反复出现的主题音乐。带着问题思索学生随师进行节奏练习。学生听辨教师的对比演奏,分析得出跳音在A段音乐作品中的作用。学生简单了解管弦乐队并通过聆听得出乐队全奏的音响效果。学生随视频模仿“镲”打击的拍点,进一步熟悉A段旋律学生拍击节奏,对比两段节奏的差异。观看视频,与A段的演奏乐器做对比。生随师学唱旋律C.仔细聆听,寻求结果。学生直观地看到两次旋律出现的不同,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观看教师的对比演唱,进而模仿。男生伴随音乐尽兴表演。学生考虑师所提到的问题。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回旋曲式》 乐曲的引入,为学生创设一个热烈的学习氛围,从感悟音乐形象提高学生对本课的兴趣。从故事中逐步找到与音乐的联系。通过教师的简述,使学生对序曲有了简单的了解,通过对作品的整体聆听,从中重点感悟作品的音乐主题。此环节通过让学生拍击密集、重复的节奏,以及对比两种不同声音的旋律演唱,同时在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基础上,感受乐队全奏的声势以及通过视频观看到大镲在乐队全奏中彰显的独特魅力,从而让学生切实感到音乐热烈的原因所在,更好地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音乐中的作用,感受音乐情境和音乐艺术形象,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此环节通过让学生拍击相对松散的节奏,观看视频等手段,从而让学生感到音乐舒缓的原因所在,更好地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音乐中的作用,感受音乐情境和音乐艺术形象,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通过聆听旋律、参与演唱、分析演奏、尽兴表演等形式,体会歌曲情绪,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要素的作用与音乐表现手段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通过问题的设置以及问题的解决,从而得出回旋曲的结构。通过欣赏微课《回旋曲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曲式结构的特点。
设计理念 依据音乐课程标准中,感受与鉴赏的要求“学生能够感知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地表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本节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进行教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听、唱、说、动等学习活动中感受音乐内涵,体味音乐情感,把握音乐形象,培养学生理解、表现音乐的能力,为学生养成良好听音乐习惯,逐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奠定基础。
教学反思 本课较好地把握教材中心,重点突出,传授知识准确;能遵循欣赏教学的一般规律,带着问题欣赏,从整体——局部——整体的欣赏。能做到表层的欣赏,深入地分析,主题思想分明。课堂结构层次清楚,过渡自然、有序;面对有着丰富多彩生活的、求知欲强烈、活泼好动的学生,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坚定树立起让学生能广泛参与的意识,积极提倡充满情趣、兴趣的教学模式,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特别是多媒体的运用,加上教师的小提琴演奏,较好地引起学生的欣赏愿望。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还应该如何更好的关注音乐要素,并巧妙的运用音乐要素来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让我们的音乐课不单单停留在音乐的表面,更重要的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本节课改变了欣赏课单纯“老师讲、学生听”、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欣赏教学模式,代之以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熟悉和了解序曲与歌剧的相关知识。在教学中,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在活动中去发展、去深思、去实践;在活动中进行分组体验,使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增强集体荣誉感,在成果展示中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