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3.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条件.
难点: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导入1:动画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画“各种各样的声音”,问:这些声音是怎样来的
导入2:情境导入
把一个扬声器放到纸盒里,纸盒上放两个糊好的纸人,给扬声器通电后,两个纸人就随着扬声器发出的悠扬乐曲翩翩起舞.
提出问题:两个纸人为什么会跳舞吗 要揭开上述现象的奥秘,必须搞清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导入3:谈话导入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刻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哪些与声有关的问题呢 同学们对声音有这样浓厚的兴趣,这让我很高兴,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我共同协作,一起探究——声现象.
【课堂探究】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阅读P24,观察活动1:观察振动发声,回答下列问题.
1.将敲击了的音叉插入水中.
现象: 水面会溅出水花,有波纹产生 .
2.将手指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收录机的扬声器上.
手感受到: 扬声器在振动 ,本实验表明: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3.你还能在日常生活中举出一些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吗
讲话时,声带在振动;鼓面振动产生声音;蚊子翅膀振动发出嗡嗡的声音等 .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学生预习P25,完成下面问题.
1. 声波 是声音的传播形式.例如:课本P25图24中,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2.声音以 波 形式传播.
3.把声音显示出来
声音是一种 波 ,不仅能被听见,而且可以“看见”.比较图(a)(b)两图,观察波形有什么不同
通过振幅和频率分析波形图 .
三、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学生预习P26,活动3:传声试验,完成下列问题
1.图26,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空气,铃声会变 小 .
当抽去到一定程度还能听到铃声吗 如果瓶内是真空呢 你认为该实验用了什么物理研究方法
声音越来越小,甚至听不到.如果瓶内是真空的,将听不到声音 .实验方法是 理想实验法 .本实验表明: 真空不能传声 .
2.图27,把耳朵贴在水槽外面,能否听到敲击石块的声音 说明什么问题
能 ;说明: 液体(水)能够传声 .
3.图28,室内的同学能否听见敲击声 再将耳朵离开墙,还能听到声音吗 说明什么问题
能 ;说明: 固体能够传声,而且比气体传声效果更好 .
总结:声音需要 气体 、 液体 、 固体 等作为传播的 介质 来传声,在真空中,声音 不能 传播.
四、声音传播有多快
阅读P27,完成下面问题
1.什么叫声速
答: 声音传播的距离和传播所用时间之比,叫声速 .
2.图210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是 不同的 .
一般地,固体传声速度 较大 ,气体传声速度 较小 .声音在15 ℃空气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 m/s ;在铁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5 200 m/s .
3.声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有什么关系
答: 与传声介质有关,v固>v液>v气;还与温度有关,在同一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五、人怎样听见声音
观察图211,外界的声音顺着 外耳道 传至 鼓膜 ,引起 鼓膜 振动.通过 听小骨 传到 耳蜗 ,再通过 听神经 传入大脑产生听觉.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没有听到发出声音的物体,一定没有振动
D.物体的振动停止,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2.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的条件的一组是( D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击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到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将耳朵贴在较长钢质有水的水管一端,在另一端重击一下,可以听到三次声音,则( B )
A.最先听到的是水传播的声音,最后听到的是钢管传播的声音
B.最先听到的是钢管传播的声音,最后听到的是空气传播的声音
C.最先听到的是空气传播的声音,最后听到的是水传播的声音
D.最先听到的是水传播的声音,最后听到的是空气传播的声音
4.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振动 ,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 空气 中传播;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5.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乒乓球弹跳起来 ,这说明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显示音叉的振动 .
(2)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 .
(3)如图②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空气 可以传声.
(4)如图③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
6.计算:一辆汽车以20米/秒的速度向某高山行驶,在某处鸣笛一声,4秒后听到回声,求此时汽车距山多远 640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