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9-03 20:5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校: 教材版本:
教师 年级 八 学生人数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课时安排 2 第 1 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通过观察水的沸腾了解沸点感念,区别沸腾和蒸发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用图像描述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情况知道沸腾图像
·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的蒸发现象观察,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先学后教预习指导 汽化的两种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要_____热,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蒸发是发生在______________的,而沸腾是在液体________和________同时发生的;蒸发在_________温度下发生,而沸腾则是在__________温度(即________)发生的;蒸发比较平和,而沸腾比较________。沸腾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不是影响蒸发的因素的是( ) A、液体的温度 B、液体表面积 C、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D、液体纯度物质从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叫做液化,是____热过程,要使气态物质液化有两种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出示PPT展示答案,并讲解易错问题,如 蒸发和沸腾发生的部位和温度条件,沸腾的条件。 用红笔改错 对预习作业进行改正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 复习回顾:自然界中的常见的物质存在的状态有哪些?什么事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到液态和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名称和条件 提问学生出示PPT,引导学生思考液态和气态之间能否相互转化,转化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回答出示的三个问题, 思考业态和气态能否相互转化 用固态和液态的转化类比引出液态和固态能转化,类比思考简单易懂
教学过程 (分一) 阅读教科书第58页“想想做做”,如图3.3-1,在气球中滴入几滴酒精,将气球中的空气挤出,把气球口部扎紧,将气球放到80℃以上的热水中,观察实验现象,拿出来凉一会后,观察到什么变化?发现塑料袋鼓起来了,酒精哪去了?;凉了一会后气球又瘪回去了,并且有小液滴。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所提出的问题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需要吸热,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需要放热 1. 师: 演示气球实验,并引导学神观察实验现象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总结结论,巡视指导,进行交流3.对学生的结论引导补充完善。 1.学生开始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结论2.小组代表分享本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分别补充,完善 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分二) 用两个生活实例引出汽化的两这个方式:沸腾和蒸发一、沸腾师:我们常将冷水烧开以便饮用,所谓烧开就是将冷水加热到有大量气泡冒出。水“开”了这一生活用语在物理学中叫做沸腾,沸腾时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提出问题:水沸腾时温度变化有什么特点呢? 猜想: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变化实验检验:1.教师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器材:酒精灯,加盖烧杯,铁架台,温度计,石棉网 2. 对照课本观察实验器材如何组装3.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液体,当温度达到90度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4.观看实验视频,并观察好实验现象,记录数据这个实验需要用到酒精灯,比较危险,所以不组织学生分组实验,但教师要说明酒精灯的注意事项:1.不要用酒精灯引燃酒精灯2.需要熄灭时用盖帽直接盖上,不要用嘴吹灭3.因为沸腾时间较长,所以要选用初温较高的水进行加热,并且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分析论证:实验观看结束后,1.教师指导根据数据画出图像根据图像,结合以下问题总结规律1.水在什么温度开始沸腾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会不会继续升高?3.水沸腾时是否剧烈?4.沸腾时水中有什么产生?结论:沸腾时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但要不断吸热,沸腾时行程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各种热提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叫作沸点总结沸腾的三个特点: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温度达到沸点;剧烈的汽化。学生自主查看课本小资料得到不同液体沸点不同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水沸腾时有固定的温度叫做沸点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热基础知识部分记到课本反馈练习一 出示PPT展示所需器材,和课本实验图出示演示实验视频,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3.教师提醒注意事项,并引导学生做好笔记4.出示PPT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小组讨论,巡视指导,进行交流,纠正。5.补充完善学生的图像和结论 学生观看认真观看实验视频,观察试验现象,记录数据2.将笔记记录在课本相应位置3.小组合作,整合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根据数据画出图像4. 完成反馈练习题 增强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尊重客观事实,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分三) 二、蒸发1.蒸发洒在地面的水,温度没有达到沸点也会变干。液体变成了气体,发生了汽化,这种方式叫做蒸发小组讨论以下三个现象,结合课本蒸发部分,分析出蒸发的特点:现象1: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会变干,在阴凉处也会变干了,为什么呢?  现象2:湿衣服弄成一团,衣服的外边干了,但是里边还没干,为什么呢   现象3:现在我们的秋季校服洗干净后要晾晒一天的时间才能干,为什么呢 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归纳出蒸发的三个特点:发生在液体表面 ;任何温度下;缓慢的汽化组织学生自己举例,以加强对蒸发现象的认识.组内活动:把酒精洒在手背上,感受手背有什么感觉把酒精洒在手背上,让学生手背感觉到“凉”而亲身体验蒸发吸热的效果。得到蒸发需要吸热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通过三个生活现象,组内讨论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现象1.夏天晒衣服和冬天晒衣服,哪个时候衣服干得快?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蒸发得越快晒衣服时候,展开的衣服比团着的哪个干得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湿衣服挂在通风处和不通风处哪个干得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 液体蒸发得越快。学生对于蒸发已经有大量的生活经验,所以学生自己结合课本能得出因素4.加快/减慢蒸发的方法教师进步引导加快/减慢蒸发的方法:提高/降低液体的温度增大/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加快/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5.反馈练习二 1. 出示PPT,组织学生分析现象,小组讨论2.巡视指导,与学生交流观点。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并鼓励学生分享实验感受4.引导学生思考加快/减慢蒸发的方法5.对学生的结论补充完善 1结合课本组内讨论交流想法2.根据教师引导做好课堂笔记3.积极分享组内讨论结果4. 完成反馈练习 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3.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4.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教学过程(合) 1.学生自主总结1分钟,组内讨论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完善表格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巡视指导。补充完善 1. 学生讨论总结,完善表格组好笔记 学生自主总结,加深对本节知识的印象
教学过程(补)达标检测 1.温度计置于空气中,读数是____℃2.在温度计的液泡上沾上适量酒精,把温度计取出来在空气中读数,温度计的示数有怎样的变化?液体蒸发需要吸热,会导致所依附的物体温度降低,有致冷作用 整理笔记,学案达标检测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巡视指导走进学生,指导、检查 进行实验讨论结论做题 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检测本节课的知识,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作业设计 1.复习本节内容 2.类比汽化预习液化
板书设计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1.沸腾:吸热 沸点 剧烈2.蒸发:吸热 任何温度 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