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学情分析
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通过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更深的理解。由于学生才学习了4个单元的内容,而且涉及实验的内容并不很多,因此学生的设计与操作实验的能力还比较薄弱,能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他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并且通过自己对实验的思考认识到学习化学的精髓。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运用。
2.教学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分析及其微观原因。体会科学实验设计与操作的严谨态度与重要性。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生活中的例子引出今天这节课的主旨
师【引言】: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如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表示为:P+O2 P2O5,生活中也有许多例子,比如:蜡烛燃烧,钢铁生锈等。请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些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有什么变化呢
生: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出今天这节课的主旨带动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
活动2【讲授】提出猜想:
师【提出问题】:化学反应的特征是生成了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有什么关系呢?提出问题希望学生提出可能的假设.
生: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交流得出有如下三种情况
①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②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③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大胆进行分析,进行猜想与假设)
活动3【讲授】老师演示实验
1、提出实验方案
方案一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图示一)
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验。
药品与仪器:白磷、锥形瓶、玻璃管、气球、细沙、酒精灯。
根据导学案讲解注意事项
生:仔细观察实验,完成学案
生:师生互动,促进师生关系。
(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活动4【活动】学生【实验探究】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总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总质量的测定
给小组提供
药品:碳酸钠粉末、稀盐酸
仪器;天平、吸滤瓶、胶塞、带细线的小试管、气球。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实验
四人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前,小组内讨论实验步骤后,进行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创造一个开放的、自主的探究空间)
2、指导观察实验,
【教师】深入各组,引导学生实验。
讨论实验设计
【学生交流】各自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进行组内交流。(组内组间交流、倾听、反驳、争论,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很高)完成表格(表格见学案)(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求实和科学品质)
师【提问】每组获得的结论相同吗?
哪种结论是正确的?
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哪些?例如:提示气球没有胀起,是什么原因?天平还平衡吗?等等。你认为值得注意的问题还有哪些?
师【投影演示】引导学生纠正错误(见实验图示2)
活动5【活动】失败原因
【学生分析】
1.有的学生没有事先称量反应物的质量,就到入了盐酸,结果无法比较;
2.有的同学没有把气球绑上
3.有的同学实验时洒了稀盐酸
4.有的同学称量有误
5.有的同学胶塞没塞紧
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试着总结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变化规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把失败的实验作为问题情境,及时抓住分析,学生会从失败中懂得,正确的实验操作才能确保实验结论准确无误,在质疑、争论、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初步体会、记忆定律内容.)
活动6【练习】活学活用
【提问】1. 质量守恒是普遍规律,但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损失”的质量到哪去了呢?这与质量守恒定律矛盾吗?
2.镁带燃烧质量为什么增加
【引导】在封闭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没有物质逸散到空气中,而在开放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常会有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分析是否与质量守恒定律相矛盾?
生:【学生交流】讨论后提出各种不同的解释。
生:【交流回答】1.蜡烛的燃烧是遵守
量守恒定律的。因为蜡烛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后没有收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行称量,所以在化学反应后质量减少,如果把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收集称量,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相等的。
2.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所以氧化镁的质量大于镁的质量。
分析得出与质量守恒定律不矛盾
(再次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化,激起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
【总结】质量守恒定律使用时要注意参加反应物质的总质量,没有参加的,和生成物中逸散的气体都要考虑到。
生: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明白科学全面的看事物,要有严谨的学习化学知识的态度。
活动7【活动】问题讨论
【问题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呢
生:猜想、讨论
出现思维困惑,产生新的学习期待
(再次设疑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演示】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的动画课件。
用动画模拟电解水的微观过程,直观形象地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肯定不变,至此得出,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的规律——质量守恒定律。
生:观看动画演示,思考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原子、分子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从而推出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通过形象的分析,使学生的思维由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对本质深入思考,学会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师【板书】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 质量守恒(微观)
原子的质量不变
元素的种类,物质的总质量(宏观)
生:掌握“五个不变”
(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
激发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
加强对定律的理解)
活动8【练习】小组讨论
师下列说法对吗错的请改正:
①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②因为“质量守恒”,故氢气燃烧后生成水的质量一定等于氢气的质量。
③玻璃打碎后质量没有变化,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补充思考;所谓的大师能将水(只含氢元素和氧元素)不加任何其他物质,发功后会变成油(主要含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这位大师说的是否真实?
[小结]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生:讨论思考质量守恒在生活中的运用,并用今天的知识能分辨真假,并用科学的态度来分析其中的虚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达到迁移延伸,融会贯通的目的。)
活动9【活动】小结
师【归纳总结】
生:小组归纳总结,小组代表发言,老师补充。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