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跳水》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跳水》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4 11:4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跳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跳水》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讲课文。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故事中人物特点鲜明,又互相关联,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让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教学目标
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感悟船长在危急时刻的沉着冷静。
学习主要人物在故事关键时刻出现的写法。
教学重点
理解事情发展中不同人物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
感悟船长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
教学方法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句子的分析,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通过猜猜谁是故事的主要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教学准备
准备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1、读课题,质疑。
问:同学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答:谁跳?为什么跳?结果怎样?
2、听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问:请捧起课文,听读课文,答案就在文章当中。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探讨故事六要素。
问: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文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谁来说一说这篇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
问: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呢?请快速浏览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一。
4、走进名家名篇
小结:《跳水》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小说(图文),他有许多代表作,《跳水》是其中之一,许多代人都学过这篇课文。
过渡:谁来猜一猜,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
(设计理念:理清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脉络。)
二、再读课文,体会次要人物在故事中起的作用
1、猜测谁是故事的主要人物,聚焦孩子跳水的原因
问:到底谁才是故事的主要人物呢?让我们走进故事,看一看,他们在跳水这一事件中分别扮演了什么角色吧!接下来的分析至关重要。
(设计理念:以谁是故事的主要人物引入并贯穿整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故事内容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请看问题:导致孩子跳水的原因是什么?
答:猴子戏弄孩子。水手笑孩子。
2、体会水手的笑对事件发展的促进作用
问:水手做了什么?找找描写水手的部分
出示句子:
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问:这里的大家指的是谁?他们在笑什么?
过渡:你看,文中还有对水手笑的描写。
出示句子:
(2)水手们又大笑起来。
(3)水手们笑得更欢了
问:水手在笑什么?
问:结果呢?
出示:
(4)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答:水手吓呆了,因为孩子爬到了桅杆顶端,很危险
问:水手的笑跟孩子遇险有关系吗?
答:水手的笑让猴子更加放肆,而且水手的笑让孩子更想拿回自己的帽子。
师小结:水手的笑间接导致了孩子一步一步走向危险,水手的笑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你看最后水手还把孩子从水里救了起来。(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他是主要人物吗?不着急,故事还得从那只猴子说起。
(设计理念:以笑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助于理解水手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3、感悟猴子的放肆
过渡:快找一找,列夫.托尔斯泰是如何描写这只猴子的?
出示句子:
(1)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2)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3)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地做着怪样。
问:这三句话抓住了猴子的什么进行描写?(动作)请同学们用三角形快速标出描写猴子动作的词语。(生交流)
问:谁来读一读这三个句子?透过这些动词,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猴子?
答:调皮、可恶、放肆
师小结:这样一只放肆的猴子,它到底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设计理念:抓住猴子动作描写,体会猴子在整个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
4、聚焦孩子心情变化的词语,体会人物心理
问:你看面对猴子这些动作的挑衅,孩子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今天让我们聚焦描写孩子心情的语句。
出示: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
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孩子气极了。
问:请你读一读这几个句子,哭笑不得是什么意思?(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他很无奈)
问:谁能用一个词形容“气得脸都红了”(气愤、愤怒、火冒三丈)
问:你气极了会做什么?(大喊大叫、摔东西),孩子气极了是怎样表现的?
出示: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问:他这样做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
师小结:孩子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失去了理智,把自己推向了险境,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三思而后行。故事分析到这里,孩子是主要人物吗?别急,还有一个人物呢。
(设计理念:抓住孩子心情变化的词语,体会人物心理。)
5、体会船长办法的好,感悟船长人物形象
问:请浏览第五自然段,看看作者是从哪个方面对船长进行描写的?(语言)
出示: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他刚喊出"三",孩子就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抽生读,对比读
点评:关注提示语“喊”,关注标点“!”,读出船长的大声,焦急
问:为什么向海里跳?(桅杆太高了,只有向海里跳才有一线生机)问:向海里跳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答:海面平静,水手在甲板上,作为船长的儿子,水性应该不差。
问:为什么要快?
答:孩子摇摇晃晃,随时有意外的发生
问:为什么要以枪威胁?
答:紧急情况,逼孩子跳水,担心孩子犹豫不决
过渡:从这简短的语言,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船长?
小结:在船长的沉着、机智、果断地决策下,在水手的帮助下,孩子获救了。故事讲到这儿,谁才能担当主角呢?
(设计理念:通过对船长语言的学习,理解遇事沉着冷静、果断的船长才是故事的主要人物。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中在关键时刻起决定性作用的人才是故事的主要人物。)
三、领悟小说构思与特点
总结:这篇小说不同于有些文章,它把关键人物安排在了最关键的时刻,前面四分之三的篇幅把事情推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刻,就是为了船长父亲的出场做铺垫,极少的笔墨却刻画出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英雄船长形象。难怪高尔基这样评价列夫托尔斯泰:他是俄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国。
(设计理念:整堂课以分析谁是主要人物为线索,通过对不同人物不同方面进行分析解读,了解了托尔斯泰写作的精妙,即把主要人物放在文章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