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观察生物 复习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观察生物 复习试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03 17:1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科学学案
第二单元检测
【夯实基础】
1.采几片红色苋菜叶放入盛有少量清水的烧杯中,加热至沸,杯中的水变成了红色。这种红色的色素主要来自苋菜细胞的(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液泡
2.如图2表示的是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模型图。下列依次对甲、乙和丙代表的模型判断正确的是(  )
图2
A.生长、分裂和分化 B.分裂、生长和分化
C.分化、生长和分裂 D.生长、分化和分裂
3.[2014·余杭期中]黄岩是蜜橘之乡,橘子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被子植物,它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  )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B.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C.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D.细胞、系统、组织、器官、植物体
4.下列各项中,有关昆虫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B.体表有外骨骼
C.胸部有两对翅
D.腹部有三对分节的足
5.下列结构属于器官的是(  )
A.血液 B.脂肪
C.胃 D.口腔上皮
6.一株绿色植物的生殖器官包括(  )
A.根、茎和叶 B.果实和种子
C.花、果实和种子 D.种子
7.我们吃的胡萝卜、甘蔗是植物的(  )
A.生殖器官 B.基本组织
C.营养器官 D.果实
8.[2015·连云港]桃树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9.图2 3 13中所示的器官分别属于什么系统?(  )
图2 3 13
A.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
B.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
C.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D.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
10.[2015·广元]“藕断丝连”是常见的现象,这里的“丝”来自植物体的(  )
A.输导组织 B.分生组织
C.营养组织 D.保护组织
11.下列植物中,全部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
A.水杉、郁金香、银杏
B.红松、银杏、玉兰
C.水杉、红杉、侧柏
D.郁金香、玉兰、睡莲
12.将下列各动物组织与相应的分布用连线连接起来。
上皮组织    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
结缔组织 四肢、心脏、胃等器官
肌肉组织 脑、脊髓和神经中枢
神经组织 血液、软骨、肌腱等处
13.在生物分类等级中,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最多的和最少的分别是(  )
A.种、界 B.界、种
C.门、界 D.种、科
14.小明同学建立了如图3的生物分类表解,①、②、③、④可代表的生物分别是(  )
图3
A.大黄鱼、蝙蝠、大熊猫、白鳍豚
B.鲸、朱鹮、金丝猴、家蚕
C.鲫鱼、朱鹮、东北虎、枯叶蝶
D.鱿鱼、丹顶鹤、藏羚羊、蜜蜂
15.当转动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操作者的眼睛一定要看着(  )
A.目镜 B.物镜
C.镜筒 D.粗准焦螺旋
16.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所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
A.生理盐水、生理盐水  B.清水、清水
C.生理盐水、清水  D.清水、生理盐水
17.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以后,所观察到的物像与低倍镜下看到的相比(  )
A.视野亮、细胞数目多
B.视野暗、细胞数目多
C.视野亮、细胞数目少
D.视野暗、细胞数目少
18.照明充足的情况下,在显微镜视野内可看清洋葱表皮细胞的无色细胞壁和细胞核,但看不清液泡。为了能看清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此时应(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C.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能力提升】
1.显微镜的发明大大开拓了人类的视野,人们看到了原先肉眼看不到的世界。如图2所示是从载物台反面看到的遮光器。①②③④⑤表示从小到大的光圈。在光线较弱时对光,应选择的光圈是(  )
图2
A.① B.② C.③ D.⑤
2.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下述四个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  )
①转动遮光器,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明亮的视野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3.使用显微镜时,下列操作中符合要求的是(  )
4.[2015·温州]2015年2月,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绿叶海天牛”的动物在摄取藻类后,能够将藻类的某一细胞结构置于自己的细胞内,从而使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该细胞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液泡 D.叶绿体
5.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要判断污点的来源,下列操作无效的是(  )
A.转动反光镜,对准光源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一个物镜
C.移动载玻片
D.换一个目镜
6.图2 2 4为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若要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最大,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图2 2 4
A.甲和丁 B.乙和丁
C.甲和丙 D.乙和丙
7.如图2 2 8所示为显微镜视野内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则此生物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线应为(  )
图2 2 8
8.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如图所示。图甲表示显微镜视野中微生物游走方向,为了不使该微生物从视野中消失,则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图乙中的(  )
A.A方向 B.B方向
C.C方向 D.D方向
9.“小冰麦”是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培育出来的一种高产抗病、高蛋白的小麦新品种。它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野生冰草抗病、高蛋白的遗传物质转移到普通小麦的细胞中培育而成的。
如图2 2 1所示,在培育过程中,主要是对野生冰草细胞内的哪个结构进行的操作(  )
图2 2 1
A.① B.②
C.③ D.④
10.下图中能正确表达植物细胞内各结构之间位置关系的是(  )
11.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时发现水中有一种再生能力较强的喇叭虫。为了验证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储存的场所和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同学们将它切成了如图2 2 2所示的①、②、③三部分,则预期一段时间后会再生成喇叭虫的是(  )
图2 2 2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12.我国首例体细胞克隆波尔山羊“津英”在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顺利产下一对“龙凤胎”。小公羊体重4.4kg,小母羊体重3.7kg,均发育良好。那么,将一黑色公绵羊的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白色母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再将此细胞植入克隆波尔山羊“津英”子宫内发育,生出的小绵羊也是“克隆绵羊”。则此“克隆绵羊”为(  )
A.黑色公绵羊 B.黑色母绵羊
C.白色公绵羊 D.白色母绵羊
13.如图2 4 2所示的是食肉目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2 4 2
A.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B.猫和虎的共同特征最多
C.猫和豹的亲缘关系比猫和狗的亲缘关系近
D.虎和豹的共同点比虎和猫的共同点多
14.文学作品中,松、竹、梅被喻为“岁寒三友”,请问:这三种植物在分类上分别是(  )
A.松、竹、梅均是裸子植物
B.松和竹是裸子植物,梅是被子植物
C.松是裸子植物,竹和梅是被子植物
D.竹和梅是裸子植物,松是被子植物
15.观察图2 5 5,阴影部分表示四种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  )
图2 5 5
A.都有种子
B.种子外都无果皮包被
C.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种子外都有果皮包被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橘子的全身都是中医常用的中药。橘子含有多种有机酸和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的含量丰富,经常被我们抛弃的橘子皮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比橘子瓤还要多,阴凉处风干后,就是常用的中药陈皮,具有行气、健脾、祛痰的功效。橘子皮内和橘瓤外表上的白色筋络,就是中药橘络,能通络、行气、化痰。橘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P又适用于防治高血压病。
请结合此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1)橘子含有多种有机酸和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的含量丰富,橘子瓤中的果肉主要是__ __组织;
(2)橘子皮内和橘瓤外表上的白色筋络主要是__ __组织;
(3)橘子刚结果时很小,能不断长大,主要是因为在橘子中有_ __组织;
(4)剥掉橘皮的橘子容易腐烂,说明了橘皮属于__ __组织;
(5)橘子中的有机酸和维生素都是有机物,它们主要是橘子的叶在光照的条件下通过_ _作用合成的。
2.为研究甲、乙两种不同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某人设计了四个不同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各装置中地下部分都处于相同环境的盆中,地上部分所处的都是透明的封闭容器。
图4
(1)为了达到本实验的目的,应比较装置_ __(填装置编号)之间的植物生长差异。
(2)以装置①、装置④来进行对照实验,这样的实验设计是__ 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的。请说明具体的理由:__ __。
3.为探究某物质对草履虫的刺激是有利还是有害,李明同学在两片载玻片上都滴有两滴相同的草履虫培养液,如图2 6 2所示,用放大镜观察培养液中的草履虫,再用滴管在1、2号载玻片的两个液滴之间轻轻地划一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2 6 2
(1)含草履虫较多的液滴应从培养液的__ __(选填“表”或“底”)层吸取。
(2)用滴管在1、2号载玻片的两个液滴之间轻轻地划一下,目的是__ __。
A.刺激草履虫 B.给草履虫供氧
C.连通两个液滴 D.杀死草履虫
(3)用镊子夹取一点该物质,放在2号载玻片右侧液滴的边缘,迅速观察两液滴中的草履虫的变化(1号载玻片起对照作用),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相应结论是:
①若左侧液滴中草履虫都向右侧液滴运动,则该物质对草履虫是__ __(选填“有利”或“有害”)刺激;
②若右侧液滴中草履虫都向左侧液滴运动,则该物质对草履虫是__ __(选填“有利”或“有害”)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