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科学 年级 四 班级 授课人
课 题 2、蓝色的星球 第1课时 总第22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核心素养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小部分是陆地。知道地球上除了海洋,还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知道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喷灌、滴灌等是节约水资源的技术。2.科学探究观察地球仪,联系“宇航员太空中看地球是蓝色”“我们看大海是蓝色的”的两个事实,推测地球仪上的蓝色部分代表什么,并估测海陆分布的情况。能借助简易天平和剪刀、尺子和铅笔等工具,采用不同的方法继续估测陆地与海洋各占地球表面的比例是多少。搜集资料,了解地球表面的各类水体类型,了解各种节水方式。3.科学态度、STSE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估测陆地与海洋各占地球表面的比例,体会创新乐趣。积极搜集水体类型和节水方式资料,乐于合作分享。了解人们为了节约用水,研究开发了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其中净水再利用技术在节水的同时也保护了水环境。
重 点 知道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小部分是陆地。知道地球上除了海洋,还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难 点 采用不同的方法继续估测陆地与海洋各占地球表面的比例是多少。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思考:航天员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颗以蓝色为主的星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如同一颗蓝色的宝石。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航天员看到的地球是蓝色的?2、仔细观察地球仪。3、猜想:观察地球仪,地球上的蓝色部分是什么?(联想:我们看到大海是什么颜色的?)二、新课学习1. 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1)课件展示:教材 P42 页世界地图。(2)计算:活动手册a.在世界地图上,找出这些大洲和大洋,并计算出地球上陆地总面积、海洋总面积、地表总面积。b.想一想,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有什么特点?(3)小结:地球的表面大部分都是海洋,小部分是陆地。(4)阅读资料:地球的表面是个球面,科学家用经线和纬线将地球表面划分出了很多的网状“小格子”,科学家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准确测绘出海岸线在每个“小格子”中的确切位置。经过科学计算,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 29%,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 71%。(5)拓展:地球上除了海洋,还分布着湖泊、河流等水体。(6)课件展示: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的图片。(7)小结:地球上到处有水,但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淡水只占地球上水量的 3%。2. 节约用水(1)活动手册:根据淡水只占地球上水量的3%。画一画我们可以利用的淡水。(2)小结:从方格上我们可以看出,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要节约用水。(3)课件展示:工业用水净化后再利用、喷灌、滴灌的图片。(4)介绍:国家厉行节约用水,鼓励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装备的研究、开发与应用。(5)交流分享:关于节约用水,我们应该怎样做?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与建议。三、整理,下课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学生通过观察,找到了七大洲和四大洋。教师引导学生把“太平洋” 正对着自己。学生发现:几乎看不到陆地。而换一个角度,就看不到陆地占绝大部分的情况,从而理解海陆比例。通过了解陆地水体,学生明白:海洋水多却无法饮用,陆地上的水仅占3%,却有1/3是冰川,1/3是深层地下水,剩下的仅占总量的1%的水又有一半是被污染的,因此地球上可用水资源极度短缺,必须节约用水,水虽然能被净化,但净化能力受时间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