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其他变异》章末复习题基础篇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其他变异》章末复习题基础篇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03 16:2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其他变异》章末复习题
基础篇
期末考试复习使用(单选16题 多选6题 非选择2题)
姓名 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
1.下列变异能产生新基因的是(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
2.在一个种群中发现两种突变的性状,其中A种性状无论繁殖几代都不变,而B种突变性状繁殖到第三代又有37.5%的性状回复到原来的性状,以上A、B突变分别属于(  )
A.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 B.人工诱变和染色体变异
C.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 D.都是隐性突变或者都是显性突变
3.秋水仙素能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  )
A.促进细胞融合 B.诱导染色体多次复制
C.促进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 D.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4.下列选项所示的变异能代表猫叫综合征成因的是(  )
A.
B.
C.
D.
5.下列关于遗传病及其预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避免近亲结婚有利于减少显性遗传病的发生
B.红绿色盲在女性群体中的发病率高于男性群体中的
C.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在男女中相同,则为显性遗传
D.人类对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手段主要有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
6.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B.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C.染色体变异可能使某些生物在短时间内出现生殖隔离而产生新物种
D.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7.我国目前已开始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在提高人口生育率的同时,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提高人口质量也显得尤为重要。下列与人类遗传病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病通常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与环境无关
B.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C.产前诊断只能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
D.适龄生育可降低某些类型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8.如图为早幼粒细胞形成急性早幼粒细胞(一种癌细胞)白血病的机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病因是(  )
A.染色体片段缺失 B.染色体易位 C.染色体倒位 D.染色体片段重复
9.下列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
A.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抗虫棉 B.正常父母生出21三体综合征患儿
C.玉米种子在黑暗中萌发形成黄化苗 D.杂交育种培育出高产抗倒伏水稻
10.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猫叫综合征是由于人类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病
B.在调查白化病的发病率时,应在患者家系中多调查几代,以减小误差
C.携带致病基因的不一定会引起遗传病,但是患遗传病的一定携带致病基因
D.与镰状细胞贫血症相比,原发性高血压症不适合作为调查的病种
11.下列有关变异和人类遗传病说法不正确的(  )
A.三倍体西瓜可以由种子发育而来
B.可以借助显微镜诊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C.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在男女中不同,则为伴性遗传
D.不含有致病基因的胎儿也可能患有遗传病
1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
B.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植株也有矮茎植株,此为基因重组的结果
C.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D.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部分片段缺失导致的
1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B.遗传病患者的体细胞中一定存在致病基因
C.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
D.常见优生措施中,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14.如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据图判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不能确定父亲的基因型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B.该遗传病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的
C.子女所携带的该遗传病致病基因也有可能来自父亲
D.该遗传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5.某家族患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甲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其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研究人员对图1中Ⅰ4、Ⅱ1、Ⅱ2、Ⅲ1的这两对基因进行电泳分离,得到了不同的条带(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病与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方式相同
B.图2中的条带1、3对应的基因分别是A、B
C.Ⅰ1与Ⅱ3基因型均为AaXBxb,Ⅰ3与Ⅱ1基因型一定相同
D.可以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
二、多项选择题(共6小题)
16.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白化病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B.人类遗传病在遗传时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C.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可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D.禁止近亲结婚能有效预防隐性遗传病发生
17.变异是生物进化和人类开展育种的理论依据。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中插入外来DNA片段属于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可能会改变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C.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都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可遗传变异一定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子代
18.受人14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某性状的遗传如图1所示。已知Ⅱ代全为纯合子,Ⅲ﹣1发生了如图2所示的变异,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随机分离其中一条进入细胞一极,另两条进入细胞另一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性状具有隔代遗传特性 B.Ⅲ﹣1理论上能够产生6种精细胞
C.Ⅲ﹣2是纯合子的概率为 D.Ⅲ﹣1仅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19.单体是指某对同源染色体缺失一条的个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42条。研究发现,某单体小麦产生的卵细胞和花粉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为20条或21条,比例均为3:l;参与受精的花粉细胞的种类和比例为(20条染色体的花粉):(21条染色体的花粉)=1:24。下列有关该单体小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成单的那条染色体可能容易丢失
B.缺失一条染色体的花粉,生活力或受精能力可能下降
C.单体小麦属于细胞内个别染色体减少导致的染色体数目变异
D.单体小麦与普通小麦进行正交和反交,产生的子代中单体所占比例相同
20.养蚕业中,雄蚕的吐丝量比雌蚕高且蚕丝质量好,但大规模鉴别雌雄是非常困难的。科学研究发现,家蚕染色体上的基因B使蚕卵呈黑色,不含基因B的蚕卵呈白色。遗传学家利用X射线处理雌蚕甲,最终获得突变体丁,流程如图所示(染色体未按实际大小比例画出),由此实现多养雄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以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
B.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可区分乙、丙个体
C.将突变体丁与基因型为bbZZ的雄蚕杂交,可实现对子代的大规模性别鉴定
D.③过程中,丙与基因型为bbZZ的雄蚕杂交,子代中有的个体基因型为bbZWB
21.静止性夜盲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有静止性夜盲症患者,对部分成员的相关基因进行带谱分析,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Ⅰ2和Ⅱ4的基因型相同
B.人群中男性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Ⅲ7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Ⅱ3,Ⅱ3与Ⅱ4再生男孩一定患该病
D.Ⅲ8与正常男子婚配,生下患病儿子的概率为
三、非选择题(共2小题)
22.分析下列图形中各细胞内染色体组成情况,并回答相关问题。
(1)一般情况下,一定属于单倍体生物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的是图      。
(2)图C所示细胞中含    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    条染色体。
(3)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而言,当该个体由    发育而来时,由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二倍体;若该个体由末受精的生殖细胞发育而来,则由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      。
(4)若由A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单倍体,则其正常物种体细胞内含    个染色体组。
(5)基因型分别为AAabbb、AaBb、AaaaBBbb及Ab的体细胞,其染色体组数目依次与图A~D 中的      相等。
(6)秋水仙素处理是常用的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其原理是    。
23.调查发现,人群中某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的频率为1%。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其两个儿子中一个患该病,另一个表现正常,如图是该对夫妇与其两个儿子的基因检测结果。正常儿子长大后与表现正常的女性结婚,且其妻子已经怀孕。不考虑基因突变,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题意画出该家庭的遗传系谱图(用“?”表示尚未出生的孩子)。
(2)从遗传方式的角度看,该遗传病属于      ,理由是            
        。检测结果中,样本     是患病儿子的。尚未出生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是      。
(3)若B超检查结果显示未出生孩子的是男孩,则是否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   (填“是”或“否”),理由是                          。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
A、基因重组是控制原有性状的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没有产生新基因,A错误;
B、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正确;
CD、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都不会产生新基因,CD错误。
2.A
根据题意可知,A种性状无论繁殖几代都不变,说明发生了隐性突变;B种性状繁殖的后代又有一部分恢复到原来的性状,说明该性状的个体为杂合子,说明原来B种突变植物群体的基因型为aa,该个体通过基因突变形成Aa,即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说明发生了显性突变。
3.D
A、促进细胞融合的化学物质是聚乙二醇而不是秋水仙素,A错误;
B、秋水仙素只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不能诱导染色体多次复制,但能诱导基因发生突变,B错误;
C、秋水仙素没有促进染色单体分开的作用,C错误;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的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
4.A
猫叫综合征是由于人类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一段导致的,即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5.D
A、避免近亲结婚有利于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A错误;
B、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在女性群体中的发病率低于男性群体中的亲,B错误;
C、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在男女中相同,则为常染色体遗传,不一定为显性遗传,C错误;
D、人类对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手段主要有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D正确。
6.D
A、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从而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
B、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正确;
C、染色体变异可能使某些生物在短时间内出现生殖隔离而产生新物种,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得到四倍体西瓜,C正确;
D、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因此进化过程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错误。
7.D
A、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所引起的人类疾病,某些环境因素会改变人类遗传物质而导致遗传病的出现,A错误;
B、多基因遗传病通常在群体中有较高的发病率,但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不一定属于遗传病,如传染病等,B错误;
C、由分析可知,产前诊断能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和某些先天性疾病,C错误;
D、适龄生育可降低某些类型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如21三体综合征等,D正确。
8.B
据图分析:染色体甲和染色体乙为非同源染色体,相互易位,形成融合基因,表达形成癌蛋白,抑制正常分化,使得早幼粒细胞形成急性早幼粒细胞。
9.C
A、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抗虫棉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
B、正常父母生出21三体综合征患儿属于染色体变异,B错误;
C、玉米种子在黑暗中萌发形成黄化苗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C正确;
D、杂交育种培育出高产抗倒伏水稻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
10.D
A、人的猫叫综合征是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A错误;
B、调查白化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调查,不能在患者家系中调查,B错误;
C、携带致病基因不一定会患遗传病,患遗传病也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错误;
D、调查人类遗传病应该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镰状细胞贫血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而原发性高血压症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因此与镰状细胞贫血症相比,原发性高血压症不适合作为调查的病种,D正确。
11.C
A、三倍体西瓜可以由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形成的种子发育而来,A正确;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部分红细胞呈现镰刀状,在显微镜下可见,B正确;
C、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在男女中不同,有可能为从性遗传,如秃顶,为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但是Bb在男性中为秃顶,在女性中正常,不是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与遗传相关),C错误;
D、不含有致病基因的胎儿也可能患有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染色体数目变异或结构变异),D正确。
12.D
A、基因突变通常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若基因结构不发生改变,就不是基因突变,A错误:
B、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植株也有矮茎植株,此为等位基因分离、产生的两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结果,B错误;
C、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但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都是一样的,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基因也不变,所以不能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
D、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部分片段缺失导致的,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正确。
13.D
A、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A错误;
B、遗传病患者的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B错误;
C、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C错误;
D、近亲结婚会使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大大增大,因此在常见优生措施中,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D正确。
14.B
A、根据系谱图不能确定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父亲是杂合子;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父亲是隐性纯合子,A正确;
B、根据系谱图不能确定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若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一般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若为常染色体遗传病,男女患病几率相等,B错误;
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亲本为Aa×aa,后代3号和4号为aa,子女所携带的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有一个来自于父亲,C正确;
D、若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女儿患病,父亲必定患病。图中女儿患病,父亲正常。所以该遗传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正确。
15.C
A、根据以上分析,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方式也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条带1为不患甲病的正常基因(用A表示),条带3为乙病致病基因(用B表示),B正确;
C、Ⅰ1患乙病,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和正常的儿子,则Ⅰ1的基因型为AaXBXb。Ⅱ3患乙病,其母亲正常、父亲患两种病,则Ⅱ3的基因型为AaXBXb,因此Ⅰ1与Ⅱ3 的基因型一定相同。但是Ⅰ3的基因型可能为AAXbXb或AaXbXb,而电泳图显示Ⅲ1基因型为 AaXbXb,故Ⅰ3和Ⅲ1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C错误;
D、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D正确。
16.ABC
A、白化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A错误;
B、人类遗传病中,只有单基因遗传病在遗传时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错误;
C、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可在人群中随机调查,C错误;
D、禁止近亲结婚能有效预防隐性遗传病发生,D正确。
17.AB
A、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插入外来DNA片段属于基因突变,A正确;
B、交叉互换导致的基因重组会改变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 由组合不会改变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B正确;
C、只有可遗传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
D、可遗传变异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子代,D错误。
18.ACD
A、该性状属于显性性状,具有代代遗传的特性,A错误;
B、若不考虑其他染色体,根据染色体分离的不同情况,该Ⅲ﹣1理论上产生的精子类型有6种,即仅具有异常染色体、同时具有14号和21号染色体、同时具有异常染色体+14号染色体、仅具有21号染色体、同时具有异常染色体+21号染色体、仅具有14号染色体,B正确;
C、由于Ⅱ﹣3正常,所以Ⅲ﹣2是纯合子的概率为0,C错误;
D、Ⅲ﹣1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重组,D错误。
19.ABC
A、根据题意,单体小麦产生的配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0条或21条,比例为3:1,可推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成单的那条染色体可能因无法联会而常常丢失,A正确;
B、参与受精的花粉细胞的种类和比例为(20条染色体的花粉):(21条染色体的花粉)=1:24,可知与染色体数目正常的花粉相比,缺失一条染色体的花粉生活力或受精能力可能下降,B正确;
C、单体属于细胞内个别染色体减少导致的变异,即染色体数目变异,C正确;
D、单体小麦产生的能参与受精的卵细胞比例无法确定,因此单体小麦与普通小麦进行正交和反交,产生的子代中单体所占比例可能不同,D错误。
20.ABC
A、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以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
B、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因此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可区分乙、丙个体,B正确;
C、突变体丁(bbZWB)与bbZZ的雄蚕杂交,后代的雌蚕都有WB基因使得蚕卵呈黑色,因此可实现对子代的大规模性别鉴定,C正确;
D、③过程中,丙(bZWB)与bbZZ的雄蚕杂交,子代的情况为bbZWB、bbZZ、bZWB、bZZ,子代中bbZWB的概率为,D错误。
21.BC
A、由分析可知,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Ⅰ2的基因型为XAXa,Ⅱ4的基因型为XAXa,两者基因型相同,A正确;
B、静止性夜盲症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和女性都可能患病,故人群中男性的发病率不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错误;
C、Ⅲ7(XaY)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其母亲Ⅱ4,不可能来自其父亲Ⅱ3;Ⅱ3的基因型为XaY,Ⅱ4的基因型为XAXa,XaY×XAXa→XAXa、XAY、XaXa、XaY,因此Ⅱ3与Ⅱ4再生男孩不一定患该病,C错误;
D、由基因带谱可知,Ⅲ8的基因型为XAXa,与正常男子(XAY)婚配,XAY×XAXa→XAXA、XAY、XAXa、XaY,即生下患病儿子的概率为,D正确。
22.【分析】:(1)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与含有几个染色体组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必然是单倍体,所以一定属于单倍体生物体细胞的是图D细胞。
(2)图C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3条染色体。
(3)图B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如果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由其组成的生物体是二倍体。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形成的个体为单倍体。
(4)由图A细胞组成的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其正常物种是经受精产生的,体细胞内含有8个染色体组。
(5)基因型为AAaBbb的体细胞含有3个染色体组,对应C图细胞;基因型为AaBB的体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对应B图细胞;基因型为AaaaBBbb的体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对应A图细胞;基因型为Ab的体细胞含有1个染色体组,对应D图细胞。
(6)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答案】:(1)D
(2)3 3
(3)受精卵 单倍体
(4)8
(5)C、B、A、D
(6)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23.【分析】:(1)根据题意,家族遗传病史:
(2)父母都是正常,生出一个患病的儿子,可以确定是隐性遗传病,由题图可知,甲是母亲,乙是父亲,丙、丁为两个孩子。如果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父母双方都携带致病基因,而图示只有母亲有,父亲没有,所以为伴X隐性遗传病,丙为正常孩子,丁为患病孩子。人群中致病基因频率是,即Xa=,XA=,由遗传平衡定律可知人群中XA XA=×=,XaXa=×=
,XAXa=2××=,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基因型为XAXA和XAXa,XAXa其比例为XAXa=XAXa÷(XAXA+XAXa)=,正常男性基因型为 XAY,女性基因型为XAXa概率是,尚未出生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是×=。
(3)胎儿是男性,则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因为男性胎儿的母亲有可能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导致所生男孩患该病。
【答案】:
(1)
(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正常夫妇的儿子患病,可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父母均为杂合子,与基因检测结果不符,故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丁
(3)是 表现正常的妻子可能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所生男孩可能是该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