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章末检测
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1783年,斯帕兰札尼在研究鹰的消化作用时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这个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 )
A.排除了鸟的胃中物理性消化的干扰 B.证明了何种消化酶对食物起了消化作用
C.证明了胃对于食物只有化学性消化 D.证明了细胞代谢离不开消化酶
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酶都只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B.酶具有催化作用
C.酶能为反应物提供能量 D.往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一定会产生紫色反应
3.在3支试管中均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分别加入适量的FeCl3溶液、鲜猪肝研磨液、蒸馏水,一段时间内测得反应物含量变化如图。则对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a与b的对照反映了无机催化剂的专一性特点 B.a与c对照反映了酶的专一性特点
C.曲线c与b的对照可以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D.该实验c的曲线可表示对照组
4.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 B.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
C.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主要分布在线粒体中 D.酶在体内和体外都能发挥作用
5.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对酶发挥作用没有影响 B.酶只能对物质的分解起作用
C.酶的合成与发挥作用均需在胞内 D.大部分酶是具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6.ATP是细胞的能量“货币”,可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TP中末端的磷酸基团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
B.若机体需能越多,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换速率就越快
C.ATP水解时,使某些分子磷酸化后,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但活性不变
D.植物体内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7.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用α、β和γ表示ATP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a﹣Pβ~Pγ),下列有关ATP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主动运输所需能量来自ATP“γ”位前的特殊化学键断裂释放的能量
B.ATP、ADP 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所有生物细胞内是一样的,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
C.将ATP中的“β”和“γ”位磷酸基团去掉,所得物质是合成RNA分子的单体之一
D.ATP的水解通常与细胞中的放能反应相联系,ATP的合成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8.“分子马达”是分布于细胞内部或细胞表面的一类蛋白质,它们的结构会随着与ATP和ADP的交替结合而改变,从而使自身或与其结合的分子产生运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分子马达” B.RNA聚合酶是沿RNA移动的“分子马达”
C.细胞膜上的部分载体蛋白是“分子马达” D.“分子马达”运动所需的能量由ATP水解提供
9.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中并不是所有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
B.ATP中高能磷酸键全部水解后的产物能作为合成DNA分子的原料
C.H2O在光下分解只产生H+和O2,而线粒体中O2和H+结合产生水和ATP
D.ATP的合成常伴随放能反应,吸能反应也一定伴随ATP的水解
10.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是一系列有控制的氧化还原反应 B.葡萄糖氧化产生ATP发生在线粒体中
C.酵母菌可以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 D.乳酸菌依靠厌氧呼吸维持生命活动
11.下列叙述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放能反应总是与ATP水解反应相联系,吸能反应时总是伴随ATP的合成
B.中耕松土,可以促进根细胞的有氧呼吸
C.蔬菜在低氧、干燥、低温的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D.剧烈运动时,人体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来自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2.细胞内的磷酸果糖激酶(酶P)催化下列反应:果糖﹣6﹣磷酸+ATP→果糖﹣1,6﹣二磷酸+ADP。这是细胞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重要反应。如图为高、低两种ATP浓度下酶P与果糖﹣6﹣磷酸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细胞内酶P催化的反应发生在线粒体中
B.一定范围内,果糖﹣6﹣磷酸浓度与酶P活性呈负相关
C.低ATP浓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酶P的活性
D.酶P活性受到有氧呼吸产物ATP的反馈调节
13.现有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O2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mol 0.9 1.3 1.5 3.0
产生酒精的量/mol 0.9 0.7 0.6 0
A.O2浓度为a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B.O2浓度为b时,经有氧呼吸产生CO2的为0.6mol
C.O2浓度为c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50%用于酒精发酵
D.O2浓度为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14.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中,检测酒精成分的试剂是( )
A.澄清的石灰水 B.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C.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D.醋酸洋红溶液
15.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了( )
A.光合作用产物中的氧气来自于反应物中的水 B.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水
C.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
16.刚毛藻作为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绿藻,刚毛藻在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碳酸氢盐碱度的增加会抑制叶绿素合成而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刚毛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B.刚毛藻由于光合色素吸收绿光较多而呈现绿色
C.可用无水乙醇提取不同碳酸氢盐碱度下刚毛藻的光合色素
D.随碳酸氢盐碱度的增加,刚毛藻对640~660波长光的吸收量增加
17.化能合成作用与光合作用的主要区别是( )
A.原料不同 B.产物不同 C.利用的能源不同 D.以上说法都错误
18.玉米叶片具有特殊的结构,其维管束鞘细胞周围的叶肉细胞可以利用PEP羧化酶固定较低浓度的CO2,并转移到维管束鞘细胞中释放,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能进行正常的光反应
B.维管束鞘细胞中暗反应过程仍需要ATP和NADPH
C.PEP羧化酶对环境中较低浓度的CO2具有富集作用
D.玉米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使其更适应高温干旱环境
19.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相同点是( )
A.都需要把太阳光作为能源 B.都需要物质氧化形成的能量
C.都需要利用氧气 D.把无机物变为有机物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叶绿素的提取需要加入层析液作为提取液
B.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被还原的C5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可再形成C3
C.用白光中的蓝紫光比白光更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可利用CO2和H2O合成糖类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
21.W物质在自然状态下可发生不可逆分解,其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中曲线甲所示。若在t1时向W溶液中加入P、Q两种物质,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中曲线P、Q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P、Q两种物质均可降低W物质分解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B.P、Q物质可能由于空间结构不同而与W物质的亲和力不同
C.反应至t2时、P物质催化的化学反应不能继续进行
D.P物质和Q物质都是生物酶,均具有高效性
22.ATP在生物体外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它既可以作为治疗心肌炎、肝炎等疾病的药物,也可以给运动员补充能量,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分子的结构简式是A﹣P~T~P B.A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C.ATP与ADP可以相互转化 D.ATP是生物体内直接的能源物质
23.有氧呼吸第三阶段,NADH将有机物降解得到的高能电子传递给质子泵,后者利用这一能量将H+泵到线粒体基质外,使得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H+浓度提高,大部分H+通过特殊的结构①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同时驱动ATP合成(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DP和Pi合成ATP的直接动力是膜内外H+浓度差
B.该过程不可能发生在好氧性细菌的细胞膜上
C.图示中结构①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通道蛋白质
D.上述能量转化的过程是有机物中化学能→电能→ATP中化学能
24.下列有关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几个简单的小实验,你认为哪一个结果是可能出现的( )
A.叶绿体色素的提取液放于自然光和三棱镜之间,从三棱镜的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暗带)的区域是红光和蓝紫光区域
B.在温暖晴朗的一天下午,在某植物的向阳处采得一叶片,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并加碘液处理叶片,显微镜下观察叶绿体变成蓝色
C.将叶绿素的提取液置于适宜光源下照射5h,加碘液处理后溶液呈蓝色
D.将经饥饿处理后的绿色正常叶片置于含有充足14CO2的密闭透明的照光小室内,3小时后在叶内淀粉中可检测到14C的存在
25.在适宜温度、光照条件下,给处于密闭容器中的小球藻持续补充一定浓度的CO2,待其光合作用达到相对稳定状态时,通入相同浓度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14CO2,并检测小球藻细胞内3种含14C化合物(甲、乙和丙)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乙、丙可分别表示糖类、C3化合物、C5化合物
B.在t0﹣t1时段,光合速率增大,且在t1时达到最大值
C.若在t2时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乙化合物含量减少
D.在t0﹣t2时段,适当提高温度,可使有机物积累量减少
三、非选择题(共5小题)
26.除了温度和pH对酶的活性有影响外,一些抑制剂也会降低酶的催化效果。图为酶的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的示意图。
(1)酶和无机催化剂的作用机理相同,都是 ,但酶具有高效性,原因是
。
(2)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机理是 ,如果除去竞争性抑制剂,酶的活性可以 。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结合后,改变了 ,这种改变类似于高温等因素对酶的影响。
27.图1中的a、b、c表示根毛区细胞吸收物质的几种运输方式,图2是有关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示意图,据图完成以下问题:
(1)1分子ATP中含有 个高能磷酸键,ATP的分子结构简式 。
(2)图2中的b代表 , (填“吸能”“放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
(3)适当降低环境O2,图1中运输速率受到影响的运输方式有 (填字母)。
28.如图甲示某双子叶植物从种子萌发至个体成熟的过程中,植株及部分器官的干重变化.图乙表示植物细胞中两种密切相关的细胞壁.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造成子叶干重变化的原因是 。
(2)导致根干重上升的生理过程发生在乙图的 (填数字)结构中,其反应式是
。
(3)在植株的生长过程中,光照足的时间段内乙图中字母 代表的过程不会发生。
(4)乙图中的X物质是 ,结构①、②中能产生ATP的场所分别是 、 。
29.如图分别是真核细胞内呼吸作用的过程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装置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①、②、③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 、 、 ,图一中能产生ATP的过程有 (填序号)。其中X代表 、Y代表 。
(2)花盆里的土壤板结后,需要及时松土,其目的是促进 (填序号)过程的进行,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
(3)图二甲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澄清的石灰水的作用是
。乙装置中B瓶先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其目的是 。
(4)图二中的实验结束时,取少量酵母菌培养液A和培养液B,分别加入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其中B呈现 ,说明该种呼吸方式的产物有 。
30.图1表示某绿色植物吸收光谱;图2图3为培育耐强光的辣椒品种,研究人员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绿叶辣椒和紫叶辣椒光合作用的影响,通过实验测得辣椒叶片中相关色素含量及辣椒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备注:普遍栽培的绿叶辣椒对强光耐受能力弱)。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3小题根据图1回答,4﹣8小题根据图2图3回答)
(1)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 ,此光是波长较短的 (选填紫外光或红外光或可见光)。
(2)春天某植物叶片呈深绿色,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最好选择相同光照强度下的 (选填“白光”或“红光”或“绿光”)补充光照,但种植大棚作物选用 (选填“无色透明”或“红色”或“绿色”)颜色的薄膜。
(3)深秋植物叶片由绿变黄,采用纸层析法对该叶片进行色素分离,滤纸条自上而下的第 条色素带会出现颜色较浅或几乎没有。
(4)适宜光照下,绿叶辣椒叶绿体中ATP移动的方向是 。
(5)B点时绿叶辣椒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所需二氧化碳来源场所可以是 。
(6)紫叶辣椒在B点产生的物质:NADPH、ATP的相对含量一定 (少于、等于、多于)A点。
(7)由图2可知,绿叶辣椒和紫叶辣椒光补偿点不同,推测其 (填“花青素”或“光合色素”)能吸收一部分光能,造成紫叶辣椒光补偿点高。
(8)在A点对应光照强度下,绿叶辣椒的实际光合速率 紫叶辣椒的实际光合速率(大于、等于、小于)。
参考答案
1.A; 2.B; 3.C; 4.B; 5.D; 6.C; 7.D; 8.B; 9.A; 10.B;11.B;
12.D; 13.C; 14.C; 15.D; 16.C; 17.C; 18.A; 19.D; 20.D;
21.ABC; 22.CD; 23.BC; 24.ABD; 25.BC;
26.【答案】:(1)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比无机催化剂的更明显
(2)与底物争夺结合位点 恢复 酶的分子结构
27.【答案】:(1)2 A﹣P~P~P
(2)光合作用 吸能
(3)b
28.【答案】:(1)种子萌发时,子叶中储存的营养物质分解增加,种子萌发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
(2)①
(3)e、f
(4)丙酮酸(和[H]) 囊状结构薄膜(类囊体薄膜) 基质和内膜
29.【答案】:(1)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①②③O2 CO2
(2)③(或①②③)
(3)吸收空气中的CO2 检测是否有CO2产生 消耗掉瓶中的氧气
(4)灰绿色 酒精
30.【答案】:(1)蓝紫光 可见光
(2)红光 无色透明
(3)3、4
(4)由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移动到叶绿体基质
(5)外界空气、线粒体
(6)多于
(7)花青素
(8)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