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课件(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课件(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03 17:0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三字经
【宋朝 ·王应麟】
夏有禹,商有汤。
周武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读《三字经》其中共提到哪些王朝?
由谁建立?分别存世多久?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目录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武王伐纣

商汤灭夏

西周的分封制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夏朝的建立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建立夏朝
(3)都城:阳城(今河南地区)
(4)地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公元纪年法
  我国现在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以公元元年作为纪年的标志。在这之前,称公元前××年,在这之后,称为公元××年。
公元1年
公元元年
公元前1世纪
公元1世纪
公元前100年
公元100年
100
50
50
100
公元前150年
公元150年
每100年称为一个“世纪” ,每10年称为一个“年代” 。
2021年(公元2021年)
如何用世纪和年代来表示2021年?
公元21世纪20年代
如何用世纪和年代来表示2000年?
20世纪
如何用世纪和年代来表示公元前1445年?
公元前15世纪40年代
如何用世纪和年代来表示2010年?
21世纪10年代
一般来说,世纪:前两位数+1,年代:看后两位数
前期:一个世纪的前30年
中期:一个世纪的中间40年
后期:一个世纪的后30年
21世纪初期
如何用世纪和年代来表示公元前325年?
公元前4世纪20年代
公元前576年
公元576年
公元前1452年
公元1452年
公元前( )世纪( )年代
6
70
公元( )世纪( )年代
6
70
公元前(15)世纪( 50)年代
公元(15)世纪( 50 )年代
公元前1550年——公元前1559年
公元1550年——公元1559年
公元前780年——公元前789年
公元前16世纪50年代
公元16世纪50年代
公元前8世纪80年代
公元8世纪80年代
公元780年——公元789年
“……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夏本纪》
世袭制
禅让制
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
2.“家天下”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继承父位。




禅让制
世袭制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公天下:指原始社会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贫富分化,人人平等,共同劳动和消费。(理想社会)
家天下:帝王把国家政权当作一家所私有,传子而世代相传。(把国家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3.夏朝的统治
(1)禹在位时,征服南方三苗,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很大的变化,阶级分化愈加严重。
(2)国家机器: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3)制定历法,称为“夏历”。
(4)中心地区: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
监狱是维护国家统治的暴力机器。
国家机构的实质:奴隶主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4.考古发现
地点:洛阳平原
二里头遗址发掘出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它们的规格和豪华程度差别很大。
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二里头1号宫殿复原图
二里头出土文物,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玉礼器钺等
绿松石牌饰
华夏第一鼎
墓葬区
考古人员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一座距今约三千六百年的大型古代宫城。据考古专家称,这是迄今为止可以确认的中国最早的宫城。
图一:大禹治水像
图二:戴冠冕的夏禹
部落联盟首领
夏朝的国王
根据图一,图二,
思考大禹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夏朝拥有以大型宫殿为中心的城池,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等,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家机构。部落是由近亲氏族结合起来的,所以夏朝不是部落而是国家。
为什么说夏不是部落而是国家了?
学习与探究1
学习与探究1
夏朝设置军队、制定刑法、监狱等暴力机关的目的是什么?
奴隶阶级受到剥削和压迫,奴隶主阶级防止奴隶阶级的反抗而设置的,为了维护国家的统治。
原始部落
早期国家
原始社会
奴隶制社会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你认为奴隶社会取代无阶级、无剥削的原始社会是进步还是退步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社会的进步。
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也极为缓慢。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的主要标志是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农业和畜牧业的显著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兴起;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出现;出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文字的出现,使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所以,奴隶社会比没有剥削的原始社会进步。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敲击乐器和成套的青铜酒器等,就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思考
5.夏桀的暴政
夏桀把人当坐骑
桀在位时,各国诸侯已经不来朝贺。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民不聊生,危机四伏。但夏桀不思进取,骄奢淫逸。据《竹书纪年》记载,他"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 ,整日饮酒作乐,据说酒池修造得很大可以航船, 醉而溺死的事情时常发生。
建造许多豪华宫室;
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
不分昼夜饮酒作乐,并把大臣在酒池子里淹死;
5.夏桀的暴政
“时日(桀)曷丧?予及汝皆亡。”
你这太阳什么
时候灭亡啊?
我们愿意与
你同亡!
结果:夏朝历经400多年(公元前1600年),到夏王桀在位时期,国力衰微。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
时日曷丧
戮力同心的故事
夏朝末年,末代君主夏桀非常残暴,对内实行残酷统治,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诸侯小国——商,其国君汤是一个贤明的君主,他联络各地诸侯,积蓄力量,准备推翻桀的残暴统治。他找到贤士伊尹辅佐,商国实力空前强大,汤见时机成熟,君臣戮力同心,齐心合力,终于灭掉夏朝。
商汤
伊尹
商朝开国元勋
二、商汤灭夏
(1)背景:夏桀的残暴统治引起民众的反抗。
(2)过程:夏朝后期,分布于河北、河南一带的商部族逐渐强大,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族,起兵攻伐夏王桀,桀打败,夏王朝灭亡。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
(2)建立者:汤
(3)都城:亳(今河南郑州)
商汤
1.商汤灭夏
2.商朝建立
二、商汤灭夏
(1)汤的统治:商汤在建立商朝之后,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商朝逐步强大起来。
(2)盘庚迁殷: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3.商朝的统治
(是商朝由动荡走向稳定的转折点)
商朝的都城经过数次变动,商朝的重要城市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3)统治情况:①商朝长期对外征战,控制的范围不断拓展;②商朝为巩固统治,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③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奴隶主贵族更加腐朽。
戴枷奴隶陶俑
殉葬奴隶墓葬
商王盘庚最后迁都殷。商朝是一个典型的奴隶制国家,平民因为经常服兵役,农业和手工业劳作主要靠奴隶,而奴隶的来源除了靠原有奴隶繁衍就是靠抓捕外族俘虏,因而需要不断对外征战。其控制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展。
戴枷奴隶陶俑
商朝时,生产领域大量使用奴隶。奴隶被迫在农田上集体劳动,在手工作坊里做工,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奴隶没有人身自由,会被奴隶主随意转让、买卖,甚至会被奴隶主屠杀,用来作为祭祀祖先的祭品,或为死去的奴隶主殉葬。例如,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王大墓,殉葬的奴隶有400多个。他们有的和狗、马同葬,地位与牛马猪狗等同。
商纣王
(4)商纣王的统治: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加酷刑,残害人民。
对外征伐 建造豪华宫殿
沉重徭役赋税 炮烙之刑
商纣王的暴行
1.武王伐纣的背景
三、武王伐纣
(1)商纣王的暴政引起民众的反抗;
(2)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的周部族,
以农业立国,拓展疆土,发展迅速。
2.牧野之战
(1)时间:公元前1046年
(2)过程:周武王时,得到吕尚、周公等人的辅佐,周部族日益强盛。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3.西周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
周武王,姬姓,名发,周文王姬昌,姬发是其嫡次子。
牧野之战
正当商纣王派大军远征东夷之时,周武王联合庸、蜀、羌、茅、微、卢、彭、濮( )等国,率兵伐商,经孟津渡过黄河直抵商郊牧野。商纣王对来自西方的进攻并无准备,他仓促调遣军队,在牧野应战。据《史记·周本纪》记载:“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 j )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珠玉,自燔( fán )于火而死。”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商纣王的军队人数虽多,但兵无斗志,前徒倒戈。牧野一战,商朝全军覆没,致使纣王自焚,商王朝灭亡。

商朝灭亡的原因:
(1)根本原因:殷商统治集团政治腐朽,导致民心丧失,众叛亲离。
(2)主观原因:殷商统治者对周人的战略意图缺乏警惕,放松戒备, 自食恶果;在作战指挥上消极被动,无所作为。
(3)客观原因:对外征战,耗费国力。
(4)武王任用贤才,重视生产,深得民心。
目录
四、西周的分封制
假如你是西周的统治者,面对广袤的疆域,在“家天下”的社会,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广阔的疆土?
四、西周的分封制
周公
“使各居其宅, 田其田。”
——《尚书》
目的
分封对象
分封依据
分封制的内容 (受封者的权力和义务)
作用
四、西周的分封制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宗亲和功臣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权力:
①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②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③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义务:
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①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②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1.分封制
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其中姬姓之人分封最好,且封地多富庶。同姓国包围异姓国。
殷商贵族微子启
功臣吕尚
周王室贵族召公
成王弟叔虞
武王弟康叔
周公子伯禽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诗经》
“周公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西周分封等级示意图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奴隶
平民
统治
阶级
(贵族)
被统治
阶级
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
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积极:稳定政局,保证了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弊端:诸侯的独立性较大,势力壮大,威胁周天子的统治
2.西周灭亡
烽火戏诸侯
国人暴动
(1)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亡。
(2)到周幽王时,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3.东周建立
东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何为“国人”呢
在周代,所营筑的城邑通常有两层城墙,从内到外分别为城和郭,城内称“国人”,城外的称为“野人”或者“鄙人”。
国人的主要成分是一般平民、百工、商贾等工商业者以及社会的下层群众,也包括失势的贵族和贫困的士阶层。
周厉王是一个贪婪、残暴并且好利的君主。他把原来公有的山林川泽攫为己有,不许人民采樵渔猎。“国人”忍无可忍,纷纷议论厉王暴政。厉王指控“国人谤王”,进行杀戮。“国人”敢怒而不敢言,路上见面,以目示意。厉王自鸣得意。召公劝他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把水堵上,一旦溃决,伤人更多。”厉王根本不听劝
谏,一意孤行,终于引起“国人暴动”。
数十年后,即在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
族所灭。
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求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各诸侯王的故事。烽火点燃后,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看见美人笑了很是高兴,此后又多次点燃烽火,戏弄诸侯王。屡次戏耍之后,诸侯们都不相信周幽王的号召,即使看见烽火燃气,也觉得是周幽王的戏弄,便不再听令出兵。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各诸侯因为此前的屡次戏耍也没有出兵相救,导致周幽王被杀,最终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西周时期到此结束。
夏、商、西周大事年表
首先,夏桀、商纣的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不满和反抗(不得民心)。
其次,商汤和周武王能够重用贤人,重视生产,深得民心,并抓住时机一举取胜。
分析上面三个朝代的更替,思考: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课堂小结
夏朝建立-禹
约前2070年
约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771年
1
2
3
4
汤灭夏,商朝建立-商汤
牧野之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周武王
西周灭亡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夏、商、西周三朝的建立和灭亡过程,总结了朝代建立和灭亡的规律,一个朝代要建立和加强巩固,要有一个贤明的君主,要任用贤能,发展生产,而暴政往往是国家灭亡的重要原因,这是我们需要吸取的教训,不仅是以前,现在我们也要反对暴政,建设和谐、民主、法治的社会。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