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空气
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
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
咀嚼无滋味,没它活不久。
导入新课
思考:空气与我们朝夕相伴,离开了空气我们不能生存,
你能证明它的存在吗?
窗帘飘动
风吹动树叶
气球打气
思考:你知道空气的组成吗?
空气由氧气和氮气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
01
如何将密闭容器中的氧气消耗掉
02
对燃烧产物有什么要求
03
如何测得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
可用燃烧的方法将密闭容器中的氧气消耗掉
燃烧时不能产生新的气体
反应结束后,让水进入密闭的反应容器,待装置温度恢复至室温后,测量水的体积就行了
红磷燃烧
消耗O2
V氧气
=
V空气
瓶内压强变小
水被压入
V进入水
=
V消耗气体
V氧气
=
V进入水
=
V空气
实验药品
实验步骤
红磷
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 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手握法):
连接好装置,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集气瓶,观察水中导管口若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占其空气体积的1/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红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P + O2 → P2O5
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
① 缩短冷却时间
② 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空气污染
夹紧弹簧夹,取过量(或足量)红磷于燃烧匙中
夹紧:否则有部分空气沿导管逸出,进入的水会偏多
过量:耗尽集气瓶中的氧气,否则进入水会偏少
点燃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塞紧瓶塞
太慢有部分空气受热膨胀逸出,进入的水会偏多
红磷熄灭并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否则温度偏高,压强偏大,进入的水会偏少
点燃红磷,塞紧瓶塞
若有空气进入瓶内,进入的水会偏少
倒吸水水的体积小于1/5的原因
倒吸水水的体积大于1/5的原因
红磷在集气瓶燃烧过程中,止水夹没有夹紧
红磷不足
装置漏气
未等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
点燃的红磷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中
此实验对实验药品的要求:
1、红磷要足量
2、只能消耗空气中的氧气
3、燃烧的产物不能是气体
实验拓展
思考:上述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气体还有哪些成分?
1.易错辨析。根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
(2)选用足量的红磷是为了充分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 )
(3)红磷熄灭后,应立即打开弹簧夹,观察并记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的高度。( )
(4)实验测得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总质量的1/5。( )
(5)若装置气密性不好,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
(6)用木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代替红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
×
√
×
×
×
×
2、如图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弹蕾夹占空气体积的1/5
B. 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气红磷水
C. 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注意:“烟”与“雾”的区别
D
3、下图是“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B.做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D.若红磷不足,将导致测得氧气的含量小于五分之一
A
5、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
C.该实验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D.红磷过量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
C
烟
燃烧生成气体
体验中考
铃声伴读
1.红磷燃烧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
的水一部分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瓶内液面上升约1/5。
若实验结果小于1/5,原因可能是:①装置漏气;
②红磷的量不足;③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红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
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空气
第2课时
氮气
(78%)
氧气(21%)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二氧化碳(0.03%)
稀有气体(0.94%)
1. 空气的成分
易错提醒: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
稀有气体指的是氦、氖、氩、氪、氙、氡等
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
纯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如:
空气
海水
矿泉水
如:
氧气
氮气
氢气
石油
水 …
煤
……
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 澄清石灰水 B. 自来水 C. 矿泉水 D.蒸馏水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清新的空气 B. 可口可乐 C. 冰水混合物 D.海水
3.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液氧 B. 五氧化二磷 C. 氧化汞 D. 稀有气体
注意:小技巧:一般读成“某化某”、“某酸某”是纯净物
D
C
D
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01
02
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能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什么物理性质?
状态
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气味
通过日常生活对空气的观察及上面的讨论,描述氮气的性质
颜色
熔点
沸点
是否易溶于水
1.251g / L
-209.9℃
-195.8℃
无色
无味
气体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难溶于水
不可燃不助燃
化学性质稳定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沸点低
低温麻醉
制冷剂
磁悬浮列车
常温不活泼
高温与其他物质反应
制氮肥\硝酸
食品保鲜
灯泡填充气
焊接保护气
氦气
He
氖气
Ne
氩气
Ar
氪气
Kr
氙气
Xe
氡气
Rn
无色\无味\气体
通电时能发出有颜色的光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惰性气体
进入大气的污染物,经过自然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从而使空气净化
在雨水洗涤下返回大地
被分解破坏等
向广阔的空间扩散稀释,使其浓度下降
受重力作用,使较重粒子沉降于地面
大气的自净作用
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氮的氧化物
可吸入颗粒物
易错警示: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①工厂废气:含多种有害气体
②汽车尾气: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③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产生烟尘、二氧化氮、 二氧化硫(“酸雨”)
分为五等级,等级越低,空气污染指数越低
空气质量等级
SO2 NOx CO 可吸入颗粒
污染物
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
空气污染指数(API)
3、下图是“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B.做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D.若红磷不足,将导致测得氧气的含量小于五分之一
A
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C
2. 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氮气 B.人体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C.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A
3.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
B.空气中的氧气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物质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使灯泡经久耐用
B
无可燃性,不可作燃料
防治空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 B.车辆尾气净化后排放
C.工业废气排放到高空 D.管理和控制工地扬尘
C
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念。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
A.直接焚烧秸秆
B.增加绿化面积
C.禁放烟花爆竹
D.利用风力发电
会产生烟尘、有害气体等大量空气污染物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