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3 水的组成
第1课时
知识铺垫:
★氧气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
不易溶于水。
★氧气支持燃烧,可供给呼吸。
★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能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
O
O
O2
复习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检验方法。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能在空气中燃烧; 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H2
H
H
阅读课本P79,归纳H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检验方法。
一、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标准状况下)
(1)色、味、态:
(2)密 度:
(3)溶 解 性:
无色、无味、气态
密度比空气小
难溶于水
H2
排水法
向下排空气法
所以点燃烧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纯度
尖锐爆鸣声
轻微“噗”声
不纯
较纯
点燃不纯氢气可能会发生爆炸
点燃纯净的氢气--安静燃烧
2. 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
实验4-5:氢气的燃烧
现象:
交流讨论: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实验说明水的组成
元素是什么?
氢气 + 氧气 水
H2 + O2 H2O
点燃
2. 化学性质
结论:
点燃
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1.关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产生黄色火焰
B.无需检验纯度,氢气可以直接点燃
C.产生浓烈的刺激性气味
D.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杯壁会出现水珠
D
2.下列关于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产生淡蓝色火焰 B.放出大量的热 C.产物是水
D.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小烧杯,烧杯内壁有小液滴出现
C
二、电解水实验
注意观察: 1.电极上出现的现象;
2.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
二、水的组成
探究
P80 水的分解实验
两电极 正极端玻璃管 负极端玻璃管
现象
比较两玻璃管中现象差异
均有气泡生成
实验现象
负极
正极
约为7ml
约为14ml
负极
正极
水位下降较慢
水位下降较快
V正:V负=1:2
1、所用电源为直流电还交流电?
2、水中要加些稀硫酸或稀氢氧化钠溶液目的?
答:直流电
答:增强溶液导电性,因为纯水的导电性较差
3、电解水实验时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常大于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答:(1)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比氢气稍大;
(2)氧气的氧化性强,与电极发生反应消耗了氧气。
2.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观察现象
正极端玻璃管 负极端玻璃管
现象
解释
木条燃烧更旺
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能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
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的是氢气
探究
实验现象
化学反应:
V负极: V正极=2 : 1
“负氢大”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化学变化中
元素种类不变
水的电解——结论
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
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根据精确的实验测定,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水 氢气 + 氧气
通电
( ?) (H2) (O2)
结合实验现象和资料,尝试推断水分子的构成,并用微观示意图的形式,画出推导过程。
得出结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O
H
H
氢元素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是2:1
下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装置:用大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cm~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往外塞紧。A、B两极是用镀铬曲别针伸直做成,由塞子露头处连接导线。试回答:
①由图可知A端为 极。
②当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 ,
可用 来检验。
③如果B端气体的体积为8mL,
则与A端气体的体积为 。
正
氧气
带火星木条
4mL
一、氢气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可燃性
3.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二、水的电解
1.实验装置
2.实验现象
3.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