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单元概览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目录
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1.秦朝
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
夫余
乌桓
氐
①设立官职:
东北:夫余、乌桓
北方:匈奴
西北:羌、氐
南方:夷、越
典客、典属国(管理民族事务)
北逐匈奴筑长城
南抚夷越设三郡
周边
民族分布
②边疆管理:
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
汉初,和亲政策
汉武帝,北击匈奴
设“河西四郡”,前往西域的要道;
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设护乌桓校尉
北方:屯戍政策;
西域:设置田官,戍卒屯田
2. 汉朝
(1)西汉
东汉初,匈奴分化,南匈奴汉化
89年,《燕然山铭》,北匈奴西迁
西部、北部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
(2)东汉
对点训练1.(2022·河南·高二期中)秦汉时期,统治者每征服一块地方就设郡而治。如秦在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北地、上郡三郡;攻取东越后在东南之地置会稽、闽中两郡。汉王朝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了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合称“河西四郡”。秦汉时期的这一举措( )
有效缓和了区域民族关系
促进了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与发展
C.增强了基层治理的自主性
D.保证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局稳定
B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隋朝
◎冼夫人,一生忠义为国,被尊称“岭南圣母”
1
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
战争
2
加强了对岭南地区各族治理,如册封百越首领冼夫人为谯国夫人
行册封
3
加强与流求的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
联系
4
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但往往以边疆民族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
设机构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思考:据材料说明唐代的制度设计何以体现“开明”?
材料: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新唐书·地理志》
中央政府
大都护府
都督府、羁縻州
安南都护府
礼部
鸿胪寺
“开明”:少数民族在接受中央管辖的前提下享有较大自治权。
②军事防御与教化并重
③多层布局,扩大统治范围
隋唐两朝实行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各边疆民族地区。
——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天可汗
①边疆管理制度更加规范
思考:与秦汉相比,唐代的边疆治理有何进步性?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2.唐朝
3.宋朝
①并立:宋与各民族政权长期并立
②吸收:各民族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
③交融: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从没中断过
结合两幅地图思考:宋朝民族关系有何特点?
榷场
对点训练2.(2022·湖南·高二期末)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平定东突厥后,在当地设置羁縻府州,并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统率原来的部众,同时允许世袭其职。羁縻府州还有财政上的自主权,这一做法( )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
扩大了中原王朝的统治区域
C.利于维系多元一体格局
D.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直接管辖
C
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元朝
材料4: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元史》
思考: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元代如何“强化”边疆治理?
边疆与内地逐渐一体化
行省制
宣政院
澎湖巡检司
北庭都元帅府
宣慰司
土司制
中书省
元代对边疆的控制在以前的朝代的基础上更为强化。——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间接的因俗而治
直接的行政统治
中央机构: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
修筑长城,布置军镇,号“九边”;开放马市
东北:设都司、卫、所,对女真等族进行管理
西北:设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卫(关西七卫)
西南:设土司,官职世袭,进贡土物,军兵受调
西藏:敕封“王”“法王”,建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管辖,贡赐、茶马贸易
2.明朝
西藏:分别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大臣。
机构: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蒙古:漠南联姻;漠西军事斗争平定
西南:沿袭土司制度,后进行“改土归流”
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
3.清朝
①政治隶属:
进行册封:唐朝册封南诏王,明朝册封僧俗领袖,清朝册封达赖班禅。 羁縻政策:西汉设西域都护,明朝的羁縻卫所与土司。
②经济往来:明朝在边境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开展贸易,宋代榷场。
③民族战争:秦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宋朝与辽、西夏、金之间的战争;
④民族迁徙:魏晋时期“五胡”内迁,杂居、通婚、生活习俗影响。
⑤和亲、会盟、和议:西汉与匈奴和亲,清朝前期的满蒙联姻,唐蕃会盟,
宋辽的“澶渊之盟”。
⑥政治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p66【问题探究】 探讨历代各民族以哪些方式交往交流交融?
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
1902年,在《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一文中,梁启超写道:“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四海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生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一词。
1905年,梁启超又写了《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从历史演变的角度重点分析了中国民族的多元性和混合性,并断然下结论说:“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由此,梁启超真正完成了“中华民族”一词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性创造。这就是,中华民族指中国境内的所有民族,汉满蒙回藏等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
知识拓展:梁启超关于“中华民族”概念的诠释
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对点训练3.(2021·北京密云·高二期末)绘制时间轴,是历史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图是某学习小组绘制的时间轴,他们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
A.古代的官吏选拔与管理 B.古代中央政府机构的变迁
C.古代的对外贸易与民族关系 D.古代交通发展与对外战争
C
材料:中国能够在两千多年前就形成广阔的疆域,中国的疆域能够稳定地延续下来,统一的中国疆域最终出现在18世纪中叶并且由清朝实现,这些都不是偶然的,需要各方面的很多条件。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中国各族人民为祖国的统一而进行了长期的共同努力;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中国人民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大力开发经济,发展生产;历代统治者尤其是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顺应历史潮流,实行了正确的政策。
——葛剑雄《历史上的中国:中国疆域的变迁》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原因
活学活用1
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1.先秦至汉代
(1)先秦: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文明有广泛的交往交流。
(2)汉代:
①陆路: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97年,甘英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一带。
②海路:从合浦郡徐闻县出发,最远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
③对日本: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光武帝赐金印一枚。
◎商代妇好墓出土的新疆和田玉凤形佩
◎汉西域诸国图
◎汉倭奴国王金印
2.隋唐时期
(1)原因:隋唐时期,政治统一,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活跃;与西域商路畅通。
(2)隋朝:
①西域: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
②赤土国: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国王也遣其子随常骏来到中国。
隋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遣派常骏出访赤土国,收到其国婆罗门鸠摩罗的隆重接待,两国开始建立友好关系。大业四年,赤土万字那邪跟随常骏回访进贡,“献金芙蓉冠、龙脑香。以铸金为多罗叶,隐起成文以为表,金函封之,令婆罗门以香花奏蠡鼓而送之”。
——《广州古代史丛考》
(3)唐朝:
①大食:使包括造纸术在内的中国技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②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近20次,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
宋朝
因北方陆路交通阻隔,海路转趋发达。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
元朝
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都很通畅。
13世纪,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17年,留下了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
3.宋元时期
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但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也屡禁不绝。
1689年,中俄就双方边界订立《尼布楚条约》。
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但清政府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
朝贡贸易:古代中国的封建王朝与周边及海外各国建立起来的一种寓政治和经济为一体的对外政策。
4.明清时期
对点训练4.(2022·全国·高二)元朝时,民间航海家汪大渊曾两次从泉州搭乘商船出海游历。向西远及埃及,摩洛哥,索马里,莫桑比克,向东南抵达菲律宾。澳洲等,所撰游记涉及国家和地区达220余个,旅行家,外交家列班·扫马从大都随商队出访波斯,亚美尼亚,先后会见罗马教皇及英国和法国等国国王。这表明中国在元朝时
航海造船技术领先世界
对外交往范围空前扩大
C.国家统一扩大国际影响
D.政府重视经济文化交流
B
日本遣唐使井真成“衔命远邦,驰骋上国”,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推动大化改新。
马可波罗经西亚、中亚抵达中国,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他对东方的记述掀起了西方世界的“黄金热”,西方人开始向东方进发。
18世纪,马戛尔尼访华,试图打开中国市场。乾隆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与外界贸易,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
以“世界经济秩序”为线索,探讨这三个外国人在中国的命运为何不同?
海洋的开通和欧亚大陆频繁的陆路交通,将中国纳入世界经济秩序之内。——许倬云《万古江河》
井真成
马可波罗
马戛尔尼
原因:
海路活跃,
唐帝国开放兼容
原因:
海陆畅通,
元帝国宏大恢张
原因:
闭关锁国、朝贡贸易,
天朝上国、小农经济;
欧洲渐成世界经济中心,
①中华帝国为中心
②厚往薄来,政治目的为主
③官方贸易
④长久的和平交往
从表象到本质:
保守封闭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开放包容、与时俱进方能自立民族之林。
活学活用2
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应对国际安全挑战,中国先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习近平复信马耳他中学“中国角”师生
课堂小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