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件(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05 17:3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目录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民族国家:国家统一和主权独立;界限明确的地理范围(领土);
一个或多个族群有共同的价值、历史、语言、文化(民族共同体)
在西欧,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有一个过程,便是民族国家的建立。所谓民族国家,是欧洲中世纪后期出现并在资产阶级时代普遍形成的国家形式,是以民族为基础的主权国家,它必须具备两个重要的因素,即国家主权与民族一体性。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
国际法,简言之,是国家之间的法律,或者说,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是以国家之间的关系为对象的法律。
——王铁崖主编《国际法》
名词解释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①英法百年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1.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
②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杨宁一
新教主张:"因信称义",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简化宗教仪式,王权高于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
③宗教改革(16世纪)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玫瑰战争(1455—1485年)----英国内部的王位继承战争
英国贵族分为两个集团,分别参加到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这两个王室家族争夺王位的斗争中。大批封建旧贵族在互相残杀中或阵亡或被处决,沉重打击了英国的封建割据势力,为统一铺平了道路。1485,兰开斯特家族取得胜利,并与约克家族联姻,建立都铎王朝。
背景
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
英国
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王权到达顶峰。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
法国
国家版图常常因国王的婚姻或者继承关系发生变化
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
◎路易十四
凡尔赛宫 1661年,路易十四在巴黎西郊修建规模宏大、极尽奢华的凡尔赛宫。凡尔赛宫建好后,他把法国各地的贵族邀来居住,进一步削弱了贵族势力。凡尔赛宫也成为法国专制王权的象征。
中轴线
2.民族国家的形成
(1)背景:
①民族语言的形成:
A.英国:13世纪,英语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
B.法国: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使用法文撰写。
C.影响: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民族国家基本要素
统一的
市场
确定的
版图
民族
认同
共同的
语言
◎莎士比亚
②民族意识的觉醒:
原因: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马赛曲》歌词
Allons enfants de la Patrie
Le jour de gloire est arrivé!
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
光荣一天等着你!
(2)表现: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
(3)结果: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
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还有哪些?
14、15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更是取得长足进步,新兴市民阶级为进一步扩大自身权益,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统一的政治经济秩序,于是他们开始与王权结成联盟并大力支持王权的政治集权化努力。在文化宗教思想领域,市民阶级高举理性主义的旗帜,揭起了声势浩大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怀疑并否定了罗马基督教会神俗一统的宗教权威,一元的普世主义政治精神格局逐渐为多元的世俗主义所取代,进而为近代民族共同体观念的孕育成长开拓了广阔的历史发展空间。
——《城市文明与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朱耀辉
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唯物
史观
国王即国家
国家版图不固定
具有独立主权
由一个或多个民族组成


专制王
权国家
近代民
族国家
思考:专制王权国家=民族国家?
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2017年全国I卷)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的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作用: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
2、相同:追求民主与平等。
不同: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
原因: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法国社会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主要任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
活学活用
对点训练1.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教皇开除教籍,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堡请罪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 )
社会生活实现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
专制王权日益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
C.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
D.宗教改革运动在法国取得成功
C
材料:自大航海时代起,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各国之间的交往日渐频繁。随着这种国与国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无论是政府间的往来还是民间的跨境贸易往来,以及对跨境流动的自然人的管理,都开始成为各国重点关注的领域。
——谢浩然《再论国际法的起源和发展》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一)国际法的形成
①民族国家的形成,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
②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关系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
③地理大发现加强了各国的联系与交往。
世界需要秩序,时代呼唤理性
1.原因
1625
②30年战争后,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奠定了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确立了国际关系中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①荷兰人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奠定国际法的基础——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
2.形成与发展
1648
第一次以条约形式确定了国家主权与主权平等原则,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体系,但这个体系不具有全球性;
标志国际法初步形成。
1815
③维也纳体系形成,国家法应用范围扩大:欧洲——美洲、亚洲等;签订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奠基
形成
发展
三十年战争
宗教改革后,欧洲形成了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的对立。1618年德意志内战爆发。欧洲各国出于自身的利益目的纷纷卷入战争。
法国、瑞典、丹麦、荷兰及俄国支持德意志新教联盟,而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罗马教廷支持天主教联盟。战争很快演变成为全欧洲的国际战争,一直持续了三十年之久。
1648年10月24日签订条约,史称《威斯特伐利亚条约》。
(二)外交制度的建立及发展
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不再满足仅仅派遣临时使者与他国保持联系,而是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外交人员衔级的出现维也纳会议后,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第一等级
大使和教皇使节或教廷大使
第二等级
特使
第三等级
常驻公使
第四等级
代办
历史纵横
1864年,美国人丁违良完成了美国学者惠顿所著《国际法原理》一书的中文翻译工作,恭亲王奕诉上奏折请求批准拨500两白银资助印行此书。后来,这本书以《万国公法》为名印行,这标志着源自西方的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
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开辟了新途径。
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一战。
积极:
消极:
3.国际法形成与外交制度建立的影响
当“科西嘉怪物”最后被牢牢禁闭起来之后,大大小小的帝王们立刻在维也纳召开了一次会议,以便分配赃物和奖金,并商讨能把革命前的形式恢复到什么程度。民族被买进或卖出,被分割或合并,只要完全符合统治者的利益和愿望就行。
——恩格斯
◎维也纳体系漫画
对点训练2.下图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的国际性文献。这些文献
A.为世界带来了持久的和平和繁荣
B.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
C.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
D.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不断努力
D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十月 革命后
一战后
二战后
苏俄提出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1928年《非战公约》,宣布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但并未真正得到实行。
《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1946年,国际法院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国际联盟成立
①国联被英国和法国控制,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②“全体一致”原则,使之难以履行制止战争、
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
评价
积极:国际法的发展对于世界和平和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局限性:一些大国为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进行制裁或战争,严重威胁国际和平。
评价
联合国与国际联盟的异同
项目 国际联盟 联合国
异 时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
标志 《国际联盟盟约》 《联合国宪章》
总部 日内瓦 纽约
原则 全体一致原则 大国一致原则
影响 无法制止战争发生 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更具有普遍性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作用突出
同 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
性质 都是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特点 都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对点训练3.英国肖克罗斯爵士在纽伦堡审判(国际军事法庭对德国法西斯战犯进行的审判)的开庭致辞中说:“……我还是要指出,该公约(《非战公约》)把在破坏公约的情况下发动的战争规定为违法的行为,而且在进行意味着有千百万人死亡和对文明的最后基础发动直接攻击的犯法活动(法西斯侵略及有组织屠杀行为)时,在违法性和犯罪性质之间并不存在区别。”这表明《非战公约》
A.是惩治战争罪行的重要法理依据
B.推动了二战后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C.改变了人类对于战争性质的评判
D.规定了国际法的适用范围和方式
A
16世纪
《战争与和平法》
维也纳体系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
国联
《联合国宪章》
非战公约
二战后国际法发展
国际法院
1625
1648
1815
1920
1928
1945
1946
17世纪近代国际法形成,近代外交制度建立
16-19世纪,西方
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
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应用范围扩大。
1917
十月革命开辟国际法新阶段
二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独立,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时空坐标: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我们要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大国尤其要作出表率,带头讲平等、讲合作、讲诚信、讲法治,展现大国的样子。
4月21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在海南博鳌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发表题为《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的主旨演讲。
课堂小结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专制王权国家
近代民族国家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国际法的形成
外交制度的建立
影响
20世纪的国际法的发展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