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二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开学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开学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9-03 23:0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明市第二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开学适应性练习
化学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Li—7 Ag—108 C1—35.5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4分)
1.下列我时科技创新的产品设备在工作时,由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是( )
A.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用偏二甲肼为燃料 B.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上的太阳能电池板 C.和谐号动车以350km/h飞驰 D.世界首部可折叠柔屏手机通话
A.A B.B C.C D.D
2.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0.5mol和1.5mol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放出热量19.3kJ,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B.101kPa时,的摩尔燃烧焓为,则表示氢气摩尔燃烧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由“C(石墨)=C(金刚石)”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已知中和热为,则反应
3.下列有关生活生产中的叙述合理的是( )
A.铜的精炼工业和电镀铜工业,均可采用溶液做电解质溶液
B.铅蓄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
C.在氯碱工业中,用阳离子交换膜可使氢氧化钠在阳极区域富集。
D.用惰性电极电解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加入一定质量的NaOH固体,能将原溶液恢复。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Ⅰ装置中盐桥中的移向溶液
B.Ⅱ图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Ⅲ装置中,在镀件上镀银,也可用C棒作阳极。
D.Ⅳ图中,X处补充稀NaOH溶液以增强溶液导电性
5.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在太阳能作用下将、转变成、CO。其过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没有消耗
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C.右图中
D.以CO和构成的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6.下列各级变化中,化学反应的前者小于后者的一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为QkJ(Q>0),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需消耗的KOH溶液100mL,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反应:的为( )
A.―16QkJ B.+16QkJ C.―8QkJ D+8QkJ
8.肼在不同条件下分解产物不同,200℃时在Cu表面分解的机理如图。已知200℃时:反应Ⅰ:;反应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所示过程①是放热反应
B.反应Ⅰ的能量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C.断开3mol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1mol和4mol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
D.200℃时,肼分解生成氮气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9.和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
已知:(a、b、c均大于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断开1mol H—H键和1mol I—I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2mol H—I键所需能量
C.断开2mol H—I键所需能量约为(c+b+a)kJ
D.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和2mol ,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 kJ
10.下列关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四种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Ⅰ中锌是正极 B.电池Ⅱ是一次性电池
C.电池Ⅲ工作时,氢气发生还原反应 D.电池Ⅳ工作时,电子由锌通过导线流向碳棒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惰性电极电解1L溶液,当加入1mol CuO恢复电解前浓度时,电路中转移了2mol
B.惰性电极电解溶液,当转移2mol电子时,可加入18g水恢复为原溶液
C.要实现以Ag置换出,可设计:阴、阳极为Ag,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的电解池
D.惰性电极电解100mL溶液,当恰好电解完全时,停止电解,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作用后溶液中浓度为(设溶液体积不变)
12.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 )
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
B.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有Cu和Pt,没有Zn、Fe、Ni
C.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D.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和
13.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Fe作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负极反应:
C.工作一段时间后,两烧杯中溶液pH均不变
D.工作一段时间后,NaCl溶液中增大
14.中国向世界郑重承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完成“碳中和”。一种微生物电解池(MEC)既可以处理有机废水,又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电极为MEC的阳极
B.MEC工作时,质子将从a电极室向b电极室迁移
C.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a电极室产生的与b电极室消耗的一定相等
15.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池是能源汽车关键部件之一,其工作原型如图所示,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充电时,电极a与电源负极连接,电极b与电源正极连接
B.电池工作时,正极的电极反应
C.电池工作时,负极材料质量减少1.4g,转移0.4mol电子
D.电池进水将会大大降低其使用寿命
16.如图所示的A、B两个电解池中的电极均为铂,在A池中加入的溶液,B池中加入的溶液,进行电解。a、b、c、d四个电极上所析出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2∶2∶4∶1 B.1∶1∶2∶1 C.2∶1∶1∶1 D.2∶1∶2∶1
17.沿海电厂采用海水为冷却水,但在排水管中生物的附着和滋生会阻碍冷却水排放并降低冷却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在管道口设置一对惰性电极(如图所示),通入一定的电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阳极发生将海水中的C1氧化生成的反应
B.管道中可以生成氧化灭杀附着生物的NaClO
C.阴极生成的应及时通风稀释安全地排入大气
D.阳极表面形成的等积垢需要定期清理
18.以铅蓄电池为电源,将转化为乙烯的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所用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为铅蓄电池的正极
B.电解过程中,阳极区溶液中逐渐减小
C.阴极反应式:
D.每生成1mol乙烯,理论上铅蓄电池中消耗6mol
19.甲烷燃料电池(以固体氧化物为电解质)的能量转化率高、成本低,成为当前电池研究的热点。以甲烷燃料电池为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iO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B.移向NiO电极,移向石墨电极
C.从a、b两气体出口处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一定相同
D.理论上每消耗2.24L(标准状况),可产生0.2mol
20.我国科学家采用碳基电极材料成功实现了电解气态HCl制备,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路中转移2mol电子,需要消耗11.2L
B.阳极的电极反应为
C.通电后从左室迁移至右室
D.左室中发生反应,实现了的再生
21.微生物燃料电池可以净化废水,同时还能获得能源或有价值的化学产品,图1为其工作原理,图2为废水中浓度与去除率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为电池正极,被还原
B.该电池工作时,M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浓度较大时,可能会造成还原菌失去活性
D.当M极产生22.4L气体(标准状况)时,有4mol电子从N极进入溶液
22.2017-2020年,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图1是太阳能电池工作示意图,与图2装置联合可实现能量的转化和储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2交换膜一定为阳离子交换膜
B.图2右池电极反应为:
C.Y接太阳能电池N极
D.每转移1mol电子,图2右池溶液中的变化量为4mol
二、填空题(共56分)
23.汽车内燃机工作时引起反应:,是导致汽车尾气中含有NO的原因之一。已知断裂某些共价键需要的能量如表:
断裂的共价键 O=O N≡N N-O
需要的能量
(1)机动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和的反应,该反应是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与合成NO的热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则______。
(3)NO与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但该反应的速率很小,若使用机动车尾气催化转化器,尾气中的NO与CO可以转化成无害物质排封。上述反应在使用“催化转化器”后,a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已知:① ;
② .
Al和FeO发生铝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4.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因此反应热的研究对于化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100m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100ml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同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
③将NaOH和盐酸溶液一并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作用是______。改为铁质搅拌棒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填______(“有影响”或“无影响”)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
(2)配制100ml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药匙、镊子、玻璃棒、量筒以及______、______。
(3)实验中改用80ml,盐酸跟80m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测中和热数值______(填“相等”“不相等”)。反应过程中NaOH溶液的浓度为不是的原因是______。用溶液和硫酸代替上述试剂,所测中和热的数值______。(填“相等”“不相等”)。
(4)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L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则、、的大小关系为______。
(5)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 终止温度/℃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2 23.2
2 20.2 20.4 23.4
3 20.3 20.5 25.6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5.Ⅰ.(1)发射卫星时可用肼()为燃料,用二氧化氮为氧化剂,这两种物质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已知:
(1)写出肼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式______。若该反应放出131.17kJ的热量时,电子转移的数目为:______。
(2)上述反应用于火箭推进剂,除释放大量的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______。
Ⅱ.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下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
(3)请用下图方框内所示仪器装置设计一个包括:电解饱和食盐水并测定电解时产生的氢气的体积和检验氯气的氧化性的实验装置。
①所选仪器连接时,各接口的顺序是(填各接口的字母代号):
A接______、______接______;B接______、______接______;体现氯气的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电解一段时间后,用丁测得气体体积为280mL(标准状况下);此时溶液的体积为500mL,则溶液中NaOH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需加入______g(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的______(填化学式)可使溶液复原。
②实验时,电极材料为铁电极与石墨电极,装置中的石墨电极为______极(填X、Y),此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6.如图是一个电化学过程的示意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甲池是______装置(填“原电池”或“电解池”)
(2)写出电极反应式:通入的电极______。
(3)反应一段时间后,甲池中消耗1.6g甲烷,则乙池中某电极的质量增加______g。
(4)反应一段时间后,将甲、乙两池的电极接反了,写出乙池中A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5)某工厂烟气中主要含,可用NaOH溶液吸收烟气中的,将所得的溶液进行电解,可循环再生NaOH,同时得到,其原理如图所示(电极材料为石墨)。
①图中a极要连接电源的______(填“正”或“负”)极,C口流出的物质是______。
②放电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③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27.“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利用电池原理治理各种污染今后科研的重要课题。
(1)硫化氢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我国最近在太阳能光电催化—化学耦合分解硫化氢的研究中获得新进展,相关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a极为______,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②请结合离子方程式分析气体去除的原理______。
③请判断质子交换膜中的移动方向为______。
(2)碳排放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最近,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系统,“溶解”水中的二氧化碳,以触发电化学反应,生成电能和氢气,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写出生成氢气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②此电池的电池反应方程式______。
三明市第二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开学适应性练习
参考答案
1―5 DBABC 6―10 CACBD 11―15 DBDDC 16―22 ADCBDDB(每题2分,共44分)
23.(共7分)①吸热(1分)③(2分)④不变(1分)
⑤ (3分)
24.(共12分)(1)①搅拌使溶液快速混合,充分反应(1分);有影响(1分)②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1分)
(2)①100mL容量瓶(1分)②胶头滴管(1分)
(3)①相等(1分)②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1分)③不相等(1分)
(4)(2分)
(5)(2分)
25.(共16分)(1)
(3分)(1分)
(2)燃烧产物不污染环境(1分)
(3)①F G H D E C(共2分)KI淀粉溶液变蓝(1分)
(2分)(1分)0.9(1分)HC1或氯化氢(1分)②Y(1分)(2分)
26.(共12分)①原电池(1分)②(2分)③86.4g(2分)④(1分)⑤负(1分)⑥较浓的硫酸(1分)⑦(2分)⑧(2分)
27.(共9分)(1)①负极(1分)②(1分)③第一步在电极上发生反应;第二步,生成的铁离子氧化硫化氢生成硫单质,离子方程式为;(2分)④a极→b极(1分)
(2)①(2分)
②(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