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主讲:XXX
3.3 物质组成的表示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①回顾旧知 导入新课
什么是元素?
什么是单质?
什么是化合物?
地壳中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或名称:
氢
氧
碳
钠
铜
Cl
Mg
N
He
Al
H
O
C
Na
Cu
氯
镁
氮
氦
铝
我们知道,用元素符号可以表示某种元素以及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那么,怎样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呢?
①回顾旧知 导入新课
那么,怎样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呢?
②新课讲授 建立模型
水分子H2O
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从宏观角度看,物质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从微观角度看,物质又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
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一)化学式及其意义
那么,怎样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呢?
②新课讲授 建立模型
水分子H2O
像这样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从宏观角度看,物质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从微观角度看,物质又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
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一)化学式及其意义
例如
②新课讲授 建立模型
宏观 微观 化学式
Cu
NaCl
氯化钠是由大量钠离子和氯离子结合形成的(其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个数比是1∶1),其组成元素为钠和氯,因此氯化钠的化学式可写为NaCl
(一)化学式及其意义
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都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其组成。
②新课讲授 建立模型
水分子H2O
二氧化碳分子CO2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我们一般将它们的分子式作为其化学式。
在分子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每个分子中所含该种原子的数目。
(一)化学式及其意义
②新课讲授 建立模型
(一)化学式及其意义
前20号元素单质的化学式
氢气 H2 氟气 F2 氯气 Cl2
氦气 He 氖气 Ne 氩气 Ar
锂 Li 钠 Na 钾 K
铍 Be 镁 Mg 钙 Ca
硼 B 铝 Al
碳 C 硅 Si
氮气 N2 磷 P
氧气 O2 硫 S
规律
金属及非金属中石字旁的单质,化学式为元素符号,因为是单原子
气体中除了稀有气体,单质都是双原子分子,单质名称都是“…气”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②新课讲授 建立模型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我们一般将它们的分子式作为其化学式。
化学式不仅能表示某种物质及其组成元素,还能表示各元素的原子或离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水 H2O
氨气 NH3
甲烷 CH4
(一)化学式及其意义
为什么在这些化合物的分子中,不同的原子结合氢原子的数目不同呢?
是什么决定了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量关系?
②新课讲授 建立模型
通常,一种元素的原子能够跟其他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比例,与这种元素的化合价有关。
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是由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的数目决定的。
(二)化合价
比如:
当钠元素与氯元素化合时,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同时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
因此氯化钠中,钠元素呈+1价,氯元素呈-1价
②新课讲授 建立模型
(二)化合价
有些情况下,不同元素的原子之间相互化合是靠各自提供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来实现的,这种情况下,化合价的数值就是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水分子H2O
每一个氢原子提供一个电子,一个氧原子接受两个氢原子提供的电子,与两个氧原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
氢原子呈+1价,氧原子呈-2价
②新课讲授 建立模型
(二)化合价
有些情况下,不同元素的原子之间相互化合是靠各自提供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来实现的,这种情况下,化合价的数值就是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有些元素的原子在不同条件下得失电子或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是不同的,所以在化合物中表现出多种化合价。
②新课讲授 建立模型
(二)化合价
有些化合物如NaOH、 NH4Cl等,它们中的某些原 子是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化学反应的,在反应中的表 现如同一个原子。化学上用“根”来命名这些原子集合体,如氢氧根(OH)、 铵根(NH4)。根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较为复杂的阴离子或阳离子,如氢氧根离子(OH-)、铵根离子 (NH4+)。
②新课讲授 建立模型
(二)化合价
常见元素或根在化合物中的主要化合价
名称(符号) 化合价 名称(符号) 化合价 名称(符号) 化合价 名称(符号) 化合价
氢(H) +1 镁(Mg) +2 钙(Ca) +2 氢氧根(OH) -1
碳(C) +2、+4 铝(Al) +3 铁(Fe) +2、+3 硝酸根(NO3) -1
氮(N) +5、-3 硫(S) +4、+6、-2 铜(Cu) +2 硫酸根(SO4) -2
氧(O) -2 氯(Cl) -1 锌(Zn) +2 碳酸根(CO3) -2
钠(Na) +1 钾(K) +1 银(Ag) +1 铵根(NH4) +1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各有什么特点?
金属元素化合价一般为正价,非金属正价负价都有
②新课讲授 建立模型
(二)化合价
常见元素或根在化合物中的主要化合价
研究表明,原子都有形成稳定结构的趋势。
原子最外层有8个(或2个)电子,这样的结构被认为是稳定结构
阅读课本61页《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元素化合价的规律
②新课讲授 建立模型
(二)化合价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如:CaCl2
Ca为+2价,Cl为-1价
Na2SO4
Na为+1价,SO4为-2价
MgO
Mg为+2价,O为-2价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如:O2、Na、H2
②新课讲授 建立模型
(二)化合价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在化合物中,标出元素的化合价
CaCl2
氯化钙
+2
-1
NH4Cl
氯化铵
-1
+1
CaCO3碳酸钙
+2
-2
与离子相区分:Ca2+、Cl-
②新课讲授 建立模型
(二)化合价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依据这一规则,我们可以根据化合价写出已知物质的化学式。
②新课讲授 建立模型
(二)化合价
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步骤:
写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符号,通常把正价元素写在左边,负价元素写在右边
求出两种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
求各元素的原子数
把原子数写在各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即得化学式(如果原子数为1,则省略不写)
检查化学式,计算正价总数跟负价总数的代数和是否等于零
②新课讲授 建立模型
(二)化合价
化合物的读法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NaCl、CO2 、P2O5等,分别读作:氯化钠、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
读法规律:从右往左读,读出数字,不同元素之间用“化”隔开
由元素和“根”组成的化合物,如Na2SO4、CaCO3,
Al2(SO4)3、NH4Cl等,分别读作:硫酸钠,碳酸钙,硫酸铝、氯化铵
读法规律:从右往左读,除铵根外,只需要读元素和根的名称,有铵根的,需要在元素及铵之间加“化”
②新课讲授 建立模型
(二)化合价
应该注意的是,物质的组成是通过实验测得的,因此化学式的书写必须依据客观事实。
只有确实知道有某种化合物存在,才可能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它的化学式,而不能随意写出实际上不存在的物质的化学式。
②新课讲授 建立模型
(三)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
组成物质的各元素之间存在着固定的质量关系, 而化学式就反映了物质中的这种质量关系。利用化学式,不仅可以推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还可以计算出该物质中某种元素的质量分数。
②新课讲授 建立模型
(三)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
1、计算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的质量比
宏观
微观
②新课讲授 建立模型
(三)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
1、计算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的质量比
练习:计算氨气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
转化:氨气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
→所有氨气分子NH3中氮原子和氢原子的质量比
→一个氨气分子NH3中氮原子和氢原子的质量比
氨气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4×1):(1×3)=14:3
②新课讲授 建立模型
(三)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
2、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就是该元素的质量与 物质的总质量之比。
例如: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
=
≈11.1%
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个数
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100%
1×2
1×2+16×1
×100%
某物质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该物质的化学式量。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量也叫相对分子质量。
③课堂总结
④课堂练习
1、猪血中含有卟啉铁(C34H32ClFeN4O4),对缺铁性贫血有显著效果。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吓啉铁中含有6种元素
B.干净的猪血是化合物
C.吓啉铁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人体补铁还有其他方法
血液是混合物
④课堂练习
2、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下列化学符号及含义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H表示2个氢原子
B.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表示+2价的镁元素
D.钠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表示为Na+
A.
B.
C.
D.
感谢聆听
主讲: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