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5 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通过网格来估测)沪教版(2)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5 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通过网格来估测)沪教版(2)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9-03 18:4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通过网格来估测
教学内容:四年级数学第一学期P97-98“数学广场—通过网格来估测”
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主要是通过网格来估测比较难以数清对象的数目,学生在三年级第二学期《树叶的面积》中知道能用数方格的方法估测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积累,但对于数目众多的对象进行估测还比较陌生,基于上述情况,从生活情景出发,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操作,掌握利用网格来估测的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价值。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网格法”对比较难以数清的对象的数目进行估测。
2、经历用网格来估算的过程,提高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能力。
3、了解网格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体会数学学习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点:会用网格对比较难以数清的对象数目进行估测。
教学难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整体进行估测。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习单、直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老师带来了一张棋子的图片,你知道有几个吗?
(棋子增多)再数一数
数量比较多时,通常采用估测的办法。
揭示课题:通过网格来估测。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情景引入,棋子数量由少到多,让学生知道当对象数目繁多时,较难估测,由此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出本节内容。]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网格法
1.观察,这张图有什么变化?(出示网格线)
2.数一数:第一行的第一格有多少棋子?
同一格,数出的数量为什么不一样?解决“半个棋子”的问题。
(大于等于半个的算一个,小于半个的舍去。)
第一行第一格有27个,27×6=162(个)(板书)
3.小结:像这样,把它平均分成6格,选择一格,并数出一格的数量,然后乘格数6,就能估测出总数。
[设计意图:把照片划分成同样大小的格子,让学生初步感知网格法的优点,并通过数一数第一行第一格发现问题,唤起旧知,解决“半个棋子”的问题。]
(二)选有代表性的格子
1.在剩余5格中,任选一格数一数,估测出总数。
学生汇报。
2.观察这六种估测的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3.同桌讨论:选哪一格作为代表来估测棋子的总数,比较合适?
学生讨论、汇报。
所以,我们在选择格子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小结选择格子的策略:选数量不多也不少、数量适中的格子。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六种估测结果,知道选择的格子不同,结果常常是不同的。感知估测总数时,要选择数量适中、有代表性的格子,理解选择的合理性。]
(三)师生回顾,提炼方法
(1)划分成同样大小的格子。
(2)选出数量适中的一格数一数。
(3)一格的数量×格数
在利用网格来估测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划分网格。
[设计意图:通过刚才的共同探究,让学生经历利用网格来估测总数的过程,并通过师生共同回顾,总结方法,形成完整的认识。]
三、练习巩固
生活中,数目繁多较难估测的情况随处可见,接下来,请你用今天学的知识来估测一下它的数量。
1、估测显微镜下的红细胞数量。
2、高速路上的车辆
(1)这是国庆长假期间,一段高速公路上的100米以内的车辆情况,请你估计一下10km以内有多少辆车?
(2)假设平均一辆车中有4人,大约有多少人在车上?
数学融入在生活中,还能巧妙地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看来,数学的用处可真不小。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及时复习、巩固网格法的步骤,树立估测的意识,知道数目难以数清的情况在生活中很常见,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通过网格来估测
1.划分成同样大小的格子。
2.选出数量适中的一格数一数。
3.一格的数量×格数
27×6=162(个) 25×6=150(个) 25×6=150(个)
30×6=180(个) 18×6=108(个) 24×6=14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