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例3)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第68页例3、“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未知数在除数和减数位置的方程。
3.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会将新问题转化为学过的问题来解决。
教学重点: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未知数在除数和减数位置的方程。
教学难点: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未知数在除数和减数位置的方程。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1. 解方程。
x+3.2=4.6 1.6x=6.4 x-20=9 x÷2.1=3
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说解方程的依据。
师结合学生讲解及板书,小结等式的性质。
【设计意图:唤起旧知,对前课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同时通过板演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探究新知
1. 出示例3 解方程 20-x=9
活动要求:
(1)尝试写出解答过程并检验,再和同伴交流你的解题依据。
(2)如果你遇到了困难,可以和同伴讨论一下。
生独立解方程,师巡视。
小组代表汇报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相等。)
生1: 20-x=9
解: 20-x-20=9-20
x=9-20
师:这样解对吗?仔细观察解方程的每一步,说一说,问题出在哪里?生交流。
解方程最关键的是想办法让方程的一边只剩下X,找到另一边与他相等的值,这样就能得到方程的解了。
这里9-20不够减,应该怎么办呢?
师:为了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而又保持了等式的两边仍然相等,我们来看看这个同学的方法。
生2: 根据等式的性质,只要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相等的数或式子,左右两边仍然相等,那么我们可以同时加上“x ”。
解: 20-x=9
20-x+x=9+x 检验:方程左边=20-x
20 =9+x =20-11
9+x=20 =9=方程右边
9+x-9 =20-9
x=11
所以,x=11是方程的解。
预设:
1. 第一步为什么要在方程两边加x?
2. 20 和 9 + x 相等吗?可以把它们的位置交换吗?
3. 第四步方程两边为什么不减x?而是减9?
4. x=11是方程的解吗?请你检验一下。
生3: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20-x=9
x =20-9
x =11
根据被减数-减数=差,得到减数=被减数-差。
师:观察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呢?
生说想法。
师:关于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大家一定要掌握,虽然在现在看着好像有些麻烦,但是当我们在之后学习更复杂的方程解法的时候,你们就会感受到它的便利之处了。
2 对比练习:
完成x-6=12 12-x =6
师:想一想这两个方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生:观察并说发现。 一个求被减数x在前,一个求减数x在后。
师:解形如20-x=9的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生讨论后汇报:
(1)先把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上x,使方程变成我们熟悉的形式。
(2)利用以前的知识解方程。
3.自由讨论: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引导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要注意等号对齐,检验过程要写清楚,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三.课堂巩固
完成课本第68页“做一做”第1题前面3小题、第2题中第1小题,将同学进行分组,每三名同学一组进行板演。首先各小组独立思考,完成解答过程。最后师生共同分析,讲解。
答案1.x=1.4,x=5.8,x=13 2. 4-x=1.2 x=2.8元
四.全课小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呢?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a-x=b的方程的解法,先把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上x,变为b+x=a,再按x+a=b的方程的解法求解。在解方程时要注意等号对齐,检验过程要写清楚,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5.板书设计:
解方程(3)
例3:解方程20-x=9。
解:20-x+x=9+x
20=9+x
9+x=20
9+x-9=20-9
x=11
检验:方程左边=20-x
=20-11
=9=方程右边
所以,x=11是方程的解。
《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学生经历由天平上的具体操作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能用等式的性质(天平平衡的道理)列出方程,对于解比较简单的方程,学生并不难完成。
本题20-x =9属于稍难一些的解方程问题。放手让学生去试一试,这样就可以使探究式课堂教学进入一个理想的境界,不禁锢学生的思想,同时肯定学生的算法多样化,但同时也有一部分在最开始解方程的时候,是出现问题的,在和同伴的交流后,由自行订正的过程,学生体验到了紧张、焦急、期待,成功的感觉,这时的数学学习已进入了学生的内心,并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真正落实了《数学课程标准》中“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的目标,在这个思维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情感体验和发现错误又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但是关于本课的两种算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和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我的处理是非常纠结的,很显然,学生对于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决是更熟悉的,那么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决问题的优势,到底体现在哪里呢?我还需要再进一步的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