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代表动物是: 。
1、身体呈 。
2、身体由许多相似的 组成。
3、靠 或 辅助运动。
常见动物有: 、 。
主要特征
环节动物
蚯蚓
圆筒形
体节
刚毛 疣足
水蛭 沙蚕
2
环节动物
1、长圆筒形身体出现分节——运动更灵活
2、肠壁有肌肉,消化器官较发达
3、体表有黏液,能与外界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对水环境的依赖大大减少,能在陆地生活
4、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刚毛或疣足
2
环节动物
线形动物→环节动物
第五单元 ● 第一章 ● 第三节
第一课时
软体动物
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软体动物
1
1.你们在生活中见过的软体动物有哪些?
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犹如外套一般的肉质膜,称为外套膜。
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一般终生不会蜕壳。
贝壳起到保护内脏的作用,但会限制运动。
软体动物
1
2.贝壳的形成和作用?
用富含肌肉的足缓慢地运动
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软体动物
1
3.缢蛏如何完成运动、呼吸?
通过身体后端的入水管吸入水,水流经身体一些器官后,再通过出水管排出体外。在吸水过程中摄取食物,在排水过程中排出食物残渣。
出水管
入水管
出水管
入水管
软体动物
1
4.缢蛏是如何获取食物的?
拓展:河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O2
CO2
食物颗粒
食物残渣
软体动物
1
缢蛏结构
贝壳
外套膜
鳃
足
入水管
出水管
保护作用
分泌物形成贝壳
用于呼吸
用于运动
摄食、排出未消化的残渣和气体进出的通道
软体动物
1
多板类
腹足类
头足类
乌贼(墨鱼) :头部发达,身体内有退化的贝壳,有一对发达的眼。10条腕足用于捕食,可借助漏斗喷水的反作用力,快速运动。遇到敌害时,能喷出墨囊里的墨汁,掩护逃生。
石鳖:
背部有8个呈覆瓦状排列的贝壳,身体覆面有一个扁平的足,可用足缓慢爬行或吸附在岩石上。
蜗牛:
头部明显,有一对触角,一对眼。壳呈螺旋形,依靠腹部大而扁平的足来爬行。足内腺体会分泌黏液,可以减少爬行时足与地面的摩擦力。
软体动物
1
缢蛏:
有2片大小相似的贝壳,足和水管可伸出贝壳进行运动与取食等。多在沿海一带滩涂生活,以远离天敌。
双壳类
多板类
腹足类
头足类
软体动物
1
双壳类
柔软的身体表面都有外套膜。
大多数具有贝壳,有的壳退化在体内。
运动器官是足
主要特征
食用
软体动物
1
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水产养殖总量名列世界第一,其中贝类产量也位居世界首位
水产养殖
鲍鱼的壳
[石决明]
乌贼的壳
[海螵蛸]
珍珠粉
药用
软体动物
1
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装饰品
软体动物
1
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河蚌的外套膜受到沙粒等异物的刺激时,会分泌大量的珍珠质,把异物层层包裹起来,最后形成了珍珠。
有一定危害:
传播疾病,如钉螺能传播血吸虫病。
危害农作物甚至生态环境,如福寿螺是外来入侵者,喜食水稻等农作物。
软体动物
1
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习题
1、章鱼捕食贝类时,常常上演一场“同门相煎”的悲剧,章鱼和贝类的不同之处是( )
有外套膜
身体柔软
用腕足捕食
有外壳或内壳
C
习题
2、福寿螺是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它咬食水稻等农作物,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其防治方法尽量不采用( )
鸭稻共养防治
化学药品防治
人工摘除卵块防治
手工检拾消灭成螺防治
B
习题
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成语中的蚌与鹬(一种水鸟,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抗衡的结构是( )
贝壳
斧足
外套膜
出入水管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