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课时练习
选择题
1. 广州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1924年1月,国共两党在这里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点燃了国民革命的熊熊烈火。这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 黄埔军校的创办 B.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 中共二大的召开 D. 中共三大的召开
2. 下面这份孙文题写的“训词”影印件可以用来直接佐证( )
A.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创办
B. 周恩来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C. 孙中山兼任黄埔军校总理
D. 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3. 蒋介石在北伐誓师大会上的誓词中写道:“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这表明了北伐战争的直接目的是( )
A.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实现国家统一
C. 振兴中华民族 D. 维护民族权益
4. 他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一身浩然正气,战功赫赫,北伐期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率领将士浴血奋战,获“北伐名将”之美誉,第四军亦有“铁军”之称。“他”是( )
A. 吴佩孚 B. 叶挺
C. 周恩来 D. 孙传芳
5. 下表中,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骤变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927年4月 1927年4月后
中共党员人数 5. 7万 1万多
A.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大批中共党员被捕
B. 北伐战争中大批中共党员牺牲
C. 蒋介石等叛变革命后大肆屠杀共产党人
D. 国共合作中大批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
6. 毛泽东曾回忆道:“在1927年的革命刚刚由于无产阶级、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的力量而得到胜利之际,他们(大资产阶级)就一脚踹开了这些人民大众,独占革命的果实,而和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结成了反革命联盟。”毛泽东回忆的事件是关于( )
A.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 黄埔军校的建立
C.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D. 张学良东北易帜
7.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
A.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 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
C. 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D. 全国没有实现真正统一
8. “至今军阀作恶如故也,列强横行,且有加而无已也……中国革命,不能不承认为世界革命中之一部,而实行三民主义,则共产主义即在其中矣。吾辈死者,但知中国革命与国际革命不能分而为二,则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岂有纷争之必要。”该日记内容反映出蒋介石( )
A. 赞成国共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 主张用暴力手段“清党”
C. 同意与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已转变成社会主义者
9. 在北伐战争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
A. 江西是北伐战争的主战场
B. 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C. 人民群众是北伐战争的主力
D. 北伐战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10.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后,在全国开展清党运动,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以上史实说明( )
①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②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反共反人民的政策
③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统一全国
④南京国民政府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创立了中国同盟会
B.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C.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共产党合作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12.《绝密档案:第一次国共合作内幕》赢得了极高的点击率,使得人们再次关注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上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共三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3.“这所学校系孙中山在苏联的协助下建立的,校长蒋介石,其组织体制系参考苏联红军,对国民革命军各军事学校,甚至整个军事体系,均有深远的影响。”“这所学校”是( )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北京大学 D.黄埔军校
14.黄埔军校某期毕业生1200余人中,除部分留校任职外,大多数被分派到国民革命军中,也有部分被派往北方军阀统治区从事地下活动。这反映了黄埔军校( )
A.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
B.为国民革命培养了人才
C.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15.蒋介石在北伐誓师大会上的誓词中写道:“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这表明了北伐战争的直接目的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实现国家统一
C.振兴中华民族 D.维护民族利益
16.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的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誉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
A.朱德 B.叶挺
C.贺龙 D.刘伯承
17.在不过8个月的时间里,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接连败北,国民政府的势力范围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这叙述的是( )
A.五四运动的发展 B.北伐的胜利进军
C.工农运动的高涨 D.北洋政府的覆灭
8.《毛泽东选集》中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巨大的成就”指的是( )
A.推翻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B.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9.下图漫画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与该历史事件直接有关的人物是( )
A.袁世凯 B.蒋介石
C.汪精卫 D.张学良
20.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其政权性质是( )
A.中小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B.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C.大商人、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D.大地主、大商人阶级利益的代表
11.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为难孙传芳的军队,如使其运输粮食困难等,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
A.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B.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C.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D.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22.1927年2—3月,全国工会会员由此前的120万人迅速发展到200万人,许多城市组织了工人武装纠察队,上海工人甚至从北洋军阀手中解放了上海。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
A.统一战线破裂 B.国民革命失败
C.进行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进行
2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后,在全国开展“分共清党”运动,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害的达31万多人。以上史实能说明( )
①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②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反共反人民的政策
③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统一全国
④南京国民政府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指出: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材料二 1923年6月《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指出: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的转变。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转变的结果带来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1926年9月,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写道: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伐初期,国民政府制定了“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的策略,实行各个击破的战略,分化了敌人的势力。
(1)材料一中“打倒吴佩孚”的战斗主要发生在哪两个省份?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的主要目的。
材料二 北伐进军中,黄埔军校的师生从广州誓师出发,不到一年就饮马长江,连克长沙、武昌、南昌、南京、上海等地而雄踞祖国东南各省,击溃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数十万大军,扬威天下,使黄埔军校的声威到达新的高峰。
(2)材料二中的“黄埔军校”建立于何地?根据材料二,分析它的创建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三 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也起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北伐战争能够胜利进军的原因。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我们的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便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我们今天要开这个学校,是有什么希望呢?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有了这种好骨干,成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
——孙中山
(1)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孙中山采取了什么对策?
材料二 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有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的讲话
(2)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说的“计划彻底的革命”与以往的革命有什么不同?
(3)孙中山革命思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孙中山?
答案
1-5BAABC 6-10CAADB 11-15CBDBA 16-20BBCBB 21-23DDC
24、(1)从独立、攻击到决定党内合作。
(2)原因: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共产党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的议决;孙中山决定同共产党合作。
积极影响:基本上推翻了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3)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的重要性,要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25、(1)湖南、湖北。 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广州。 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国民革命军英勇善战;共产党员在战斗中的模范作用;广大工农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响应;国际援助等。
26、(1)没有自己的革命武装。 建立黄埔军校。
(2)与以往的革命相比,孙中山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
(3)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取得的经验教训;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贡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但孙中山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具有先天的软弱性,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