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张岱
文体知识 (小品文):凡是短篇杂记一类的文章,均可称之为小品文。小品文体制较为短小精炼,体裁上则不拘一格,序、记、论、跋、碑、传、铭、赞、尺牍等文体都可适用。晚明小品文创作风格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不少作家喜欢在文章中反映自己日常生活状况及趣味,渗透着晚清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趣尚。
谁见'痴'人独往来
陶庵梦忆
张岱
西湖梦寻
《陶庵梦忆》,明代散文集。为明末清初散文家张岱所著。该书共八卷,成书于甲申明亡(1644年)之后,直至乾隆四十年(1775年)才初版行世。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份独特的旅游攻略
请朗读文章,完成表格,梳理与本文中的游览信息。
游览小记 原文信息
地点
出行时间
独行或团游
交通工具
注意事项
特殊情况
余住西湖
崇祯五年十二月某日更定时分
独往湖心亭看雪
余拏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拉余同饮……
痴,不慧也。字俗作痴。——《说文》√
这一份旅游攻略做的十分特立独行。从旅游攻略来看,用文中一个字形容张岱是一个( )的驴友?
痴
癡,不慧也。从疒,疑声。——《说文解字》
1、本义指的是痴傻,愚笨。
2.引申为极度痴迷某人或某种事物:~情。
√
西湖雪更胜,不乏“痴”行人
[资料链接]
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
(明·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
文中哪些细节可看出张岱对西湖雪景的痴迷?
示例:大雪三日看雪。地上铺雪裉厚,天寒地冻,出行不便时看雪,说明作者很特立独行也说明其对雪的热爱,用文中一个字形容就是“痴”。
痴人痴性
独立不羁
孤高自诩
志趣高雅
傲岸自持
特立独行
千万孤独
痴景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湖心亭,中国四大名亭之一,位于西湖中央,在浙江省杭州市。与三潭印月、阮公墩合称‘湖中三岛”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一片山光浮水国,十分明月到湖心。
——陈子豪题杭州西湖湖心亭
牟榭漫芳塘,柳浪莲房,曲曲层层皆入画;
烟霞笼别墅,莺歌蛙鼓,晴晴雨雨总宜人。
——郑烨题杭州西湖湖心亭
张岱笔下的西湖夜色雪景
原文: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改写: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道,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湖中人两三个而已。
三个“与”字将天山云水相连,浑然一体,写出了天地苍茫的浩渺气象;“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中的量词,隐含了比喻和夸张两种修辞手法,表现出人置身于茫茫天地之间的渺小。
张岱笔下的西湖夜色雪景
原文: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改写:湖上影子,惟舟中人两三粒、余舟一芥、湖心亭一点、与长堤一痕而已。(顺序调换可否?)
“痕”“点”“芥”“粒”,由近及远,从视觉产生联想,将万物融于茫茫天地山水,消失于茫茫白雪中,这正是古人对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的追求。有苏轼笔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感。
张岱笔下的西湖夜色雪景
写景技巧点拨: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
写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朴实的文字,只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方法。
冰清玉洁
凝静情绝
旅行中的一场偶遇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辩一辩:两个金陵客是否为张岱的知音?借助链接材料,从文中找依据作为己方观点进行论述。
链接材料:1、张岱曾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2、兄弟争啖之立尽,饱即自去,终席未尝举杯。……张氏兄弟赋性奇哉!肉不论美恶,只是吃;酒不论美恶,只是不吃。
——《陶庵梦忆》
痴行相似,痴心不似
是知音:
1.“喜”:互文写法,遇到知己的喜悦。
2.“饮”:酒逢知己千杯少,虽不好酒但强饮“三大白”,喝得痛快。
3.“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或许他们交谈甚欢,在行酒令。
4.“更”:巧遇故人的惊喜。
不是知音:
1.“拉”:并不是十分愿意饮酒。
2.“强”:勉强喝了点。
3.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可看出作者拒酒却被罚酒的无奈和敷衍;
4.“别”:喝完就走了,并未深入。
矛盾中见痴心
矛盾之处:
年号有误,该文写于清初,却写“崇祯五年”即明思宗朱由检年号。
答非所问,“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舟子同行又说“独往湖心亭看雪”。
只为看雪,又为何匆匆离去?张岱此行只为看雪?
梦里不知身是客,半生繁华半生零落
材料一: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号陶庵。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材料二:“湖心亭看雪”事件发生于崇祯五年(1632);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顺治帝登基,清军人关;顺治元年(1644)张岱反清复明失败,逃入山中著书;1647年左右,张岱写《湖心亭看雪》。
材料三:“金陵”即南京,金陵是明朝开国时候的首都,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都,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才子张岱:
前半生贾宝玉
后半生曹雪芹
明亡前
明亡后
故国不再,痴情不改
张岱之不幸,其实是时代之不幸。他是晚明遗老的一个代表,也是晚明士大夫的一种缩影。“金陵“一词道出他内心无人知晓的亡国隐痛,“崇祯五年“是他对故国的追思和缅怀。他为文士,亦为史家。终以文士风骨,怀念故国,至死未失自身气节。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舟子不懂,金陵客亦不懂,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痴,不仅是对西湖雪景的情有独钟,也是孤高傲视的高洁志趣,更是对故国旧梦的孤独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