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3《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03 21:3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3《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
学科素养:
人地协调观,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能够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能够结合现实中出现的人地矛盾的实例,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资料说出水资源的概念以及现状。
2.通过阅读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气候与河流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以及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
3.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4、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惜水、节水意识,养成爱水、护水的良好习惯,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自觉的环保观。使学生能够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节约和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教学重点:
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
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所用的瓶装水、污水。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我国水资源的资料。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归纳总结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首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视频,认真观看,看完后说出你的感受。
多媒体:播放视频。
学生:欣赏视频,谈感受。
教师:点评并总结,大家谈论的话题都与水资源有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水资源(同时,老师板书:水)。
【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齐读一遍。
1.运用资料分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结合实例说出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措施。
3.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
教师承转:那么,什么是水资源?
学生:齐读“水资源的概念”:水资源通常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了解资源现状]
教师:那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全球的水资源状况,观察此图,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少。
教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教师:通过观察“我国人均径流量图”、“我国径流总量图”,你又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教师承转: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占有量会越来越少。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那我国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我们通过读图来探究一下。
[探问题寻措施]
教师:首先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请看我国径流带分布图,同时进行读图指导,一看图名,二看图例。
教师:提出要求,用一分钟准备,说出图中的径流带(学生可集体回答)。
教师: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带?
(平水带)再让学生判断: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塔里木盆地、海南岛所属的径流带名称。
教师:如图从东西南北四方位来看,我国的水资源哪多哪少?
学生: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教师:对,分布不均匀。为什么这样分布呢?
学生:受降水空间分布规律的影响。同时多媒体展示图片并点拨讲解:
教师:通过学习,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哪里最缺水呢?请看我国水资源紧张程度示意
图。教师:华北平原是平水带,为什么会缺水?请看资料。
活动1:为什么我们华北地区最缺水?多媒体展示: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
通过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华北地区最缺水的原因不但有自然原因,还有社会经济原因。
教师承转:华北平原耕地多,水少,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而南方则是耕地少水多,水土资源配合也不协调。那么我们怎样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呢?
学生回答:南水北调(引黄济青)。
教师:这些都属于跨流域调水工程。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
活动2:慧眼识图提出要求:学生自己学习课本75页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以下三个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来进一步了解南水北调工程。
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通过视频,我们对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线路有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活动来试一试,谁是最优秀的水利小专家。我们从工程量、水质两方面分析三条线路的优劣。
(提示:工程量的大小与是否利用古河道和穿过的地形有关。水质的好与坏与人口多少有关,人口越多,污染越严重)
活动3:争当水利小专家活动要求:小组讨论,看哪一个小组分析问题最全面?时间大约三分钟。
教师:
了解了南水北调,再来认识“引黄济青”、“引大入秦”两大工程。教师补充:在60年代还有位于河南省境内的红旗渠,这些都属于跨流域调水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都缓解了当地的缺水问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教师承转:前面我们了解了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及采取的措施。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水资源的时间分布有什么特点?请看“长江、黄河流量年变化曲线图”、“黄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图”。
学生:读图回答: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教师追问:为什么这样分布?对,与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有关。
教师:再看我们身边的博兴。不同年份博兴水资源状况。2011年大旱,2019年的洪涝,体现了水资源年际变化大。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水资源的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这个问题呢?学生回答:兴修水库。
教师:为什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了解水库的两个作用: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
2011年大旱,2019年的洪涝,体现了水资源年际变化大。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水资源的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这个问题呢?学生回答:兴修水库。教师:为什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了解水库的两个作用: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
教师:我们再来看三峡、小浪底水库,它们分别建在哪一条河流上?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水库,如我们博兴东南的大水库,纯化镇北面的窝刘村水库,图片中的是滨州市最大的水库:东海水库。在1997年,黄河断流75天,滨州市用水没收到影响,得益于东海水库。
教师承转:我们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对水资源的利用还存在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水浪费、水污染。
教师:接下来,我给大家做一个现场实验:
活动4:演示实验首先演示水污染实验:大瓶水代表一条清澈的河流,装有污水的小瓶代表一个排放污水的工厂,把污水向大瓶水里倒,只倒了一点点,整个大瓶的水立刻变浑浊了。这只是一个排污工厂,如果有两个、三个、更多呢?可见污染的程度触目惊心!再演示水浪费实验:另外一小瓶水代表一个未关的水龙头,我现在开始往外倒,同学们给我计时,看看大约用几秒的时间把这一瓶水浪费掉。大约10秒钟浪费掉一瓶水,同学们算一算,一分钟会浪费多少瓶?(学生回答6瓶)一个小时呢?(360瓶)这只是一个未关的的水龙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像这样未关的水龙头或未关紧的水龙头还有很多。可见浪费的数字再一次让我们触目惊心。针对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生回答防治水污染,节约用水。)教师小结:针对水污染,我们要防治水污染,针对水浪费,我们要节约用水。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也深刻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护水比调水更重要。教师: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个活动。
活动五:角色体验活动要求:分组讨论,每一个角色至少说出三条措施。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教师:及时点评并总结。
农业:推广喷灌、滴灌技术,种耐旱作物。
工业:处理污水、循环使用、达标排放。
家庭:一水多用、少用洗洁剂、使用节水用具。
教师承转:听了你们的回答,老师倍感欣慰。愿大家能够回家跟父母一起分享我们的节水小妙招,再传递给你们的亲朋好友,呼吁大家都行动起来,共同节约用水,共同保护我们宝贵的水资源。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还收获了哪些内容?
请看大屏幕:[梳理巩固升华]
【课堂小结】多媒体展示:
教师引导总结:
如果用一个字形容我国水资源现状,那是——缺。针对我国空间分布不均,采取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针对空间分布不均,采取的措施是——兴修水库。针对水浪费,我们要——节约用水。针对水污染,我们要——防治水污染。
(教师边引导边板书)教师追问:老师画的是什么标志?
学生:节水标志!
教师:对,是节水标志。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承转:
这是2021年10月21号,习主席到黄河入海口东营市视察调研的镜头。习主席提出:“让家乡的河流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河。”
那么,我们家乡的小清河、马踏湖,也需要我们家乡人民的保护和治理。践行习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使我们的家乡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使小清河、马踏湖成为造福我们博兴人民的幸福之河!幸福之湖!
【达标检测】
1.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资源南多北少 B.从时间分配来看,冬春多,夏秋少
C.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大而年际变化小 D.水资源总量内流区多、外流区少
2.为了解决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以及华北地区水土资源匹配不佳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实施的重大工程是( )
A.西气东输 B.南水北调 C.西电东送 D.兴修水库
3.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多种措施,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节流”是( )
A.修筑大型水库 B.推广农业滴灌 C.进行人工降雨 D.实施南水北调
4.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途经中,我们能积极直接参与的是()
A.跨流域调水B.修建水库C.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D.淡化海水
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反映的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是_________。
(2)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都到达________平原,该地区水资源紧缺的主要社会经济是_________。
(3)与中线相比,东线调水线路工程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