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目录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1-3)
2、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
3、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
(一)时间断代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初建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约法》体现了什么原则?政权组织形式发生什么变化?有何目的?如何评价?
①原则: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三权分立
②变化:由总统制到责任内阁制
④评价:
积极性: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局限性:存在“因人设法”的局限
(1)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目的:限制袁世凯,维护共和
2、北洋政府时期共和制度的波折——政党政治
概念辨析
①北洋政府:指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央政府。
②政党政治: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广义包括各国政党为实现其政纲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
(1)背景:
(2)政党政治发展历程:
★阅读教材,概括北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国民党成立
“宋案”
“二次革命”
袁世凯独裁称帝
军阀混战
北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失败原因:
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妥协性。
⑤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盲目学习照搬英美模式。
③民众的传统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④缺乏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党之间的竞争使得派系斗争更加激烈,地方主义盛行。
2、北洋政府时期共和制度的波折——政党政治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外国侵略势力与本国封建势力强大。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党专政”
孙中山的“革命程序”论
“军政”时期:主张在军政时期施行军法,实行军事统治,既以兵力统一全国,又训练人民接受三民主义。待一省之内秩序完全安定后,就可停止军政,开始训政时期。
“训政”时期:施行约法,进行政治训练;筹备地方自治,并以三民主义训练人民,使其了解应行使的民权和应尽的义务;发展经济并进行社会建设。凡一省所有县全部完成上述任务,就可以结束训政,开始宪政时期。
“宪政”时期:军政府解除权柄,按照宪法建立的国家机关分掌国事之时代。在宪政时期,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实行宪政,军政府"还政于民"。经过全国大选,产生民选政府,从而达到建立一个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的。
(2)训政时期(1928年北伐成功至1948年国民政府改组为总统府)
在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付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权,由国民党政府独揽执行。
——《训政纲领》
九、一完全自治之县,其国民有直接选举官员之权,有直接罢免官员之权。……
十四、每县地方自治政府成立之后,得选国民代表一员,以组织代表会,参预中央政事。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1924)》
孙中山的理想
国民党的现实
VS
【课堂探究】孙中山的“训政”理论,主要体现了怎样的民主政治原则?《训政纲领》反映出国民党的“训政”实质是什么?
主权在民原则
一党专政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党专政”
(1)军政时期(1924年国民党一大至1928年北伐成功)
(3)宪政时期(1948年至1949年)
1948年,国民党打出“行宪”的招牌,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国民党以此为其统治披上“宪政”的外衣。但是最终逃脱不了崩溃的命运。
中国宪政为何如此艰难?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
②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
③军阀混战,政局动荡;
④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⑤传统守旧思想根深蒂固。
1、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各级苏维埃政权
2、全面抗战争时期(1937—1945年)——边区政府
3、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行政区、建国理论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一)时间断代
1、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各级苏维埃政权
(1)背景:
(2)政权建设:
是创建人民政权的尝试,有力的指导了根据地建设与革命的进一步展开
④评价:
工农联盟的民主专政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蓬勃发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①时间: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
②内容:
③性质:
2、全面抗战争时期(1937—1945年)——边区政府
(1)背景:
(2)政权建设:
①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是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②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
③实行“三三制”原则。
①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③独立自主探索政权建设
3、意义:①团结各阶层人民,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②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为新中国政权建立积累经验。
3、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行政区、建国理论基础
①背景:
②措施:
③意义:
(1)政权建设——行政区
①内容:
②意义:
(2)建国理论基础——《论人民民主专政》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一)制度建设
(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1949年,《共同纲领》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7年以后至文化大革命期间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82年宪法(意义)
初步确立
正式建立
遭到破坏
恢复完善
(1)过程
(2)特点:
人民当家作主;民主集中制原则;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
(二)制度建设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过程
1949年
新政协召开,代行人大职能
确定政党制度
1956年
八字方针
1982年
十六字方针
1954年以前代行人大职能。1954年以后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存在。
(3)地位:
(2)内容:
改革开放后
写入宪法
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组成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其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历史理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1、都属于民主政体,都主张人民主权原则。
2、都是由国体决定的国家管理形式,都由选举产生,间接民主制。
3、角色和功能具有相同之处,都包括民意机关和立法机关。
1、性质不同
①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②近代西方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议会制的实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2、组织形式及结构不同
①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代表大会由全体代表参加,代表大会下设常委会。
②西方议会制多实行两院制,分别由议长、议会委员会和议会党员等构成。
3、政党与政权关系不同
①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居于领导地位,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具有宪法规定的参政权。
②西方议会制“三权分立”,多党轮流执政。
共同点
不
同
点
(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1)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2)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2、重大意义
——提出总目标
——通过《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三个坚持
1、发展过程
(1)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体现了党在新时期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2)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为新时期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总方向
(3)体现了党对治理国家的深刻认识和高超的国家治理智慧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课堂小结】
1.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1-3)
2.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
3. 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
土地革命时期——各级苏维埃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府
解放战争时期——行政区、理论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一、制度建设
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