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八单元第15课《吴老太爷进城》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面是对四部中外名著的评语和介绍,选出相关的对应项( )
①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②征服“生活的激流”
③上海芯子里的气味 ④戚而能谐 婉而多讽
A.①《左传》 ②《骆驼祥子》 ③《长恨歌》 ④《人间喜剧》
B.①《史记》 ②《家》 ③《长恨歌》 ④《儒林外史》
C.①《史记》 ②《白鹿原》 ③《子夜》 ④《官场现形记》
D.①《左传》 ②《长恨歌》 ③《子夜》 ④《官场现形记》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必不可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B.制造灾祸然后去救灾,让人掉进陷阱然后去救人,这不是正义,这是正义的反面。
C.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动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D.对偶尔失足的青少年,应耐心教育,热情帮助,而不要歧视他们。这不利于他们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对他们的教育工作。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儒家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 “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
说是以“道”化众,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熏沐。这样我们就懂得了为什么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中写《史记》看得“重于泰山”,也就懂得了曹丕为什么说写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些士人都有 的文化自觉,他们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
A.或是 或者 充足 B.或是 甚至 充分
C.还是 或者 充分 D.还是 甚至 充足
4.下列各句标点符合的使用正确的是( )
A.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B.青松,大海,凌霜的菊花和一壶苦茶,交织着一个爱国的,英雄的主题。
C.金,原指一切金属,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说》),现在专指黄金。
D.他昨天到图书馆借了一大摞的书,有《子夜》《围城》等……之前。较长的句子可分割成较完整的短语逐次判断。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依稀 膨涨 戈壁滩 云蒸霞蔚 B.涵盖 阴霾 捉谜藏 烘云托月
C.贻误 甬道 交谊舞 寥若晨星 D.吆喝 绪论 擦边球 名门旺族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在新作《世界史》的前言中系统地阐述了世界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念,并将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得到实施。
B.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D.如果我们能够看准时机,把握机会,那么今天所投资百万元带来的效益,恐怕是五年后投资千万元也比不上的。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作品,以“实录”的笔法将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B.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以及叶圣陶的《倪焕之》是我国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
C.《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D.马克·吐温和欧·亨利都擅长写讽刺小说。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百万英磅》和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等都深受读者的喜爱。
8.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卷:考卷(juàn)被风卷(juǎn)起,飘落到了地上。
B.乐:教我们音乐(yùe)的老师姓乐(yào),他乐(lè)于助人。
C.了:他了(liào)望半天,对地形早已了(liǎo)如指掌了(le)。
D.吭: 小李一声不吭(kēng),小王却引吭(háng)高歌。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副教授雅各布·罗森研发了“乌鸦”机器人手术系统。作为新一代手术机器人,“乌鸦”已进入最领先的美国多家实验室。更加完美的手术和医生之间的远程合作将得以实现。
B.许多世界一流大学都聘任外籍教师,这是一种学术互补,也是一种文化交流。要以海外名师引进项目和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牵引,引进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
C.《2012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首次将“高考时,除外语科外,笔试一律用汉文字答卷”的要求写成“一律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这一变化提示考生,繁体字、甲骨文、火星文和网络语言等都不能写入考卷。
D.河北籍作家苏叔阳获“2011中华文化人物”奖,他的《中国读本》在全世界发行了一千多万册,被西方社会视为了解中国的必读书。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
B.“五四”时期现代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完善的中国”,在国家观念上尽管包括了但又“超越了社稷和民族”。
C.再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作为重点应当侧重抓,但它毕竟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得以解决。
D.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山峡》中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 , , 。
12.《三峡》中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一句是: , , , 。
13.《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 , 。
14.《三峡》中写水势凶险的句子: , 。
15.回眸一笑百媚生, 。(白居易《长恨歌》)
16. ,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长恨歌》)
17.时不可兮骤得, 。(屈原《湘夫人》)
18. ,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19.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20.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三、古诗文阅读
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忆昔
唐·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 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 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 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 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①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正在长安应试的韦庄目击这座古都的衰颓,抚今伤昔,写下这首七律。
②无忌,战国时代魏国公子信陵君;莫愁,战国末期楚国歌女。
(1)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2)前人评价这首诗,称其“婉而多讽”,请结合全诗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题
2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以下问题。
山高水长一青松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这首铿锵有力、英姿勃发的解放军军歌历经70余年而成经典。它的词作者——诗人公木先生,一生写过许多激昂奋进的诗歌,而他本人,更是以生命谱写着壮丽的诗篇。
公木原名张永年、张松如,1910年6月21日出生于河北辛集一个农民家庭。1928年,他先后考入辅仁大学和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并参加左联等组织,宣传抗日救亡。1938年,28岁的公木西渡黄河到延安,在抗大学习4个月,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公木创作的军歌诞生在延安的窑洞里。1939年初,公木留在抗大政治部宣传科担任时事政策教育干事,同在一个科里的朝鲜来的郑律成任音乐指导,无意中发现了公木的一篇短诗《子夜岗兵颂》,并谱成一首独唱歌曲。自此,他们一个写诗、一个写曲儿结为了合作伙伴。
“声为乐体,诗为乐心”,这是公木的观点。事实上,也正是公木、郑律成这对绝佳组合,创作出一曲永流传的乐章。公木在昏暗的窑洞里,相继写出《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快乐的八路军》、《八路军与新四军》、《骑兵歌》、《炮兵歌》和《军民一家》的歌词,加上原来的《子夜岗兵颂》一共8首。1940年5月,《八路军军歌》和《八路军进行曲》两支歌刊登在总政主编的报刊上。1942年5月,公木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周扬向毛泽东介绍公木,说“这是公木,写八路军军歌的”。毛泽东的话让公木终生难忘:“写兵好,唱兵好,演兵好!”
1951年,《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被改名为《人民解放军军歌》;1988年7月25日,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这首歌正式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东方红》这首歌曲人们耳熟能详,公木就是《东方红》的修改定型者。新华社2001年为《公木文集》出版刊发的新闻稿件中写道:“公木……修改定型的《东方红》等歌曲家喻户晓。”1945年8月,公木随东北文艺工作团奔赴东北,在行军途中写过一首短诗《出发》,开头两句便是“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而结尾则是“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公木后来回忆说:当时并未想到这会成为后来的名歌《东方红》的一个唱段,但肯定是在唱《移民歌》时顺势联唱下来的。《移民歌》又叫《毛主席领导穷人翻身是由当地歌手李有源和李增正叔侄创作。1945年10月,东北文艺团到达沈阳,决定把《移民歌》改成一支可供演唱的歌曲,公木又对歌词进行了整理修改。这样,最终《东方红》第一次在解放区唱响。之后,《东方红》很快唱遍沈阳,并红遍东北,传唱到关内。
20世纪60年代,电影《英雄儿女》风靡一时,这部电影的主题曲“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英雄赞歌》的词作者正是公木。 196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编导武兆堤、主演田方和作曲家刘炽找到公木,提出要公木给《英雄儿女》写主题歌歌词。公木听完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后,心情激动不已,不禁想起自己经历的战火纷飞的前沿阵地。他想起自己20世纪50年代初写的诗作《烈士赞》的诗句:当你抱起爆炸筒/和敌人一同粉碎——/敌人永远化作脚下的污泥/你就变为一颗灿烂的金星……依托这个基础进行创作,《英雄赞歌》的初稿就酝酿成熟了。
公木事后回忆说,他是怀着对战士、对部队一种真挚的感情动笔的。虽说故事情节是听来的,但却已融入自己的心灵世界。
公木是滹沱河的儿子,他对家乡自始至终怀有最真挚的感情。1992年他将日本友人赠送的礼金50万日元悉数捐赠辛集市教育局,设立“薪火奖学金”,至今已颁发十几届,惠泽了许多家乡学子。1996年他又将自己毕生积累搜求的三万册个人藏书、手稿、奖牌和近百幅名家字画全部捐赠辛集市。1998年10月去世后,他的藏书及字画珍藏等遗物也按照他的遗愿被全部捐赠家乡。
公木先生说过:“不以诗篇为生命,而以生命做诗篇。”他的如诗一般的崇高精神还会时时扑面而来——惠泽他的家乡人民,惠泽华夏儿女,令人高山景行。
《文史参考》
(1)诗人公木先生一生创作了许多壮丽的诗篇,他的成就主要有哪几方面?请简要概括并分析。
(2)文章引用歌词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简要分析。
(3)“不以诗篇为生命,而以生命做诗篇”,这句话中体现了公木先生的人生态度,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分析。
五、语言文字运用。
23.重庆某重点中学校报《四月风》有一个读书栏目“好书推荐”,请你在教育部推荐高中生课外阅读书目中选取一本进行推荐,写一段该书的推荐语。要求:明确哪一本书,此书的内容简介和看点,阅读此书的心得体会, 80字左右。
附: 教育部推荐高中生课外阅读书目(20本)
《论语》
《三国演义》(罗贯中)
《红楼梦》(曹雪芹)
《呐喊》(鲁迅)
《女神》(郭沫若)
《子夜》(茅盾)
《家》(巴金)
《雷雨》(曹禺)
《围城》(钱钟书)
《谈美书简》(朱光潜)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
《歌德谈话录》(艾克曼)
《巴黎圣母院》(雨果)
《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
《匹克威克外传》(狄更斯)
《复活》(列夫·托尔斯泰)
《普希金诗选》(普希金)
《老人与海》(海明威)
《泰戈尔诗选》(泰戈尔)
心得体会:
24.下列诗句蕴含了什么生活哲理?请用简明的语言表达。
花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
泉为什么干了呢?我盖起一道堤坝把它拦起给我使用,因此泉干了。
(摘自泰戈尔《园丁集》)
25.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信息,将该市不同年龄段外来劳动适龄人口不同于本市户籍劳动适龄人口的特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鲁迅对《儒林外史》的评价:“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 乃秉持公心 指摘时弊 机锋所向 由在士林 其文又戚而能谐 婉而多讽 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点评】 “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2.【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A介词“关于”与宾语“手机质量”搭配不当,可改为“对于”;另外“不可缺少”与“必需”重复,可删去“不可缺少”。 C “受……等因素的影响”和“是由……造成的”两种句式杂糅。D“这”指代不明,应将“这”改为“否则”。
【点评】语病分为:缺少宾语、主语,偷换主语,词语搭配不恰当,不合逻辑,语意重复或矛盾等。本题只要根据不同语病的特点加以分析即可。
3.【答案】C
【知识点】近义实词辨析;近义虚词辨析;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第一空应填“还是”,与前“无论”搭配,填“或是”也可;第二空应填“或者”,表选择关系,而“甚至”表递进关系,与文意不符;第三空应填“充分”(多用于抽象事物)
【点评】本题需要对各个词语的意思及各组词语间的区别分辨清楚,然后根据语境及暗示语进行筛选。
4.【答案】C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A非疑问语气虽有疑问词但不能用问号,两问号应为逗号。B共4个逗号,将第1、2、4处的逗号改为顿号,逗号内部成分并列。D项“等”与省略号不能并用,去掉“等”。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5.【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的分辨;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A涨--胀;B谜--迷;D旺--望。
【点评】 做字形题,要积累词语,注意书写。特别是同音异形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记扎实。
6.【答案】C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解答病句辨识题,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题中,A句成分残缺。B句偷换主语。D句句是杂糅。
【点评】语病分为:缺少宾语、主语,偷换主语,词语搭配不恰当,不合逻辑,语意重复或矛盾等。本题只要根据不同语病的特点加以分析即可。
7.【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是明代的散文家,不属于桐城派。清代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有方苞、姚鼐、刘大槐。
【点评】 “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8.【答案】B
【知识点】多音字的分辨;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老师姓乐(yùe)。
【点评】常用字字音需要平时多加积累,特别注意多音字的读音。特别注意相近字的读音。
9.【答案】D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A语序不当,应为“美国是领先的多家实验室。”B缺少主语,在“要以”前加“各高校”。C搭配不当,一处应为“将···改为”。“火星文和网络语言”并列不当,有包含关系。
【点评】语病分为:缺少宾语、主语,偷换主语,词语搭配不恰当,不合逻辑,语意重复或矛盾等。本题只要根据不同语病的特点加以分析即可。
10.【答案】B
【知识点】近义实词辨析;近义虚词辨析;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A项乍一看似乎符合句间关系,但仔细读来,显然与前面的“看了一阵”不相搭配,也不符合语言习惯,“再”应为“又”。C项的“得以”是个助动词,有“可能、可以”的意味,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也不能用于否定的形式,此用于否定句,使用不当。D项的“进而”表示继续往前,进一步,不合语境,应为“从而”。
【点评】本题需要对各个词语的意思及各组词语间的区别分辨清楚,然后根据语境及暗示语进行筛选。
11.【答案】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知识点】名句;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阙”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答案】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知识点】名句;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曦”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 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答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知识点】名句;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曦”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 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答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知识点】名句;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溯”“襄”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 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答案】六宫粉黛无颜色
【知识点】名句;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黛”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 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答案】玉容寂寞泪阑干
【知识点】名句;漫游者的夜歌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阑”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答案】聊逍遥兮容与
【知识点】名句;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逍遥”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 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答案】袅袅兮秋风
【知识点】名句;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袅”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 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答案】吞声踯躅不敢言
【知识点】名句;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踯躅”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答案】楼船夜雪瓜洲渡
【知识点】名句;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洲”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1.【答案】(1)①对乱前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的回味、留恋;②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批判;③对社稷倾危的感叹。
(2)①对比:昔日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生活同眼前“乱离”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批判;②象征:“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如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如碧水东去,颓波难挽;③双关:“无忌”“莫愁”,均取双关,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待,仅取其“无所忌惮”之意。这句诗的实际意思是指斥王孙公子肆无忌惮。用传说中一位美丽歌女的名字,慨叹浮华女子不解国事纷乱,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④以景作结:最后一句“夕阳唯见水东流”以写景结束,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1)韦庄本来住在长安附近,后来移居虢州。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他正来京城应试,目击这座古都的兴替盛衰,抚今伤昔,写下了这首“感慨遥深,婉而多讽”的七律。“感慨遥深”指其思想感情,“婉而多讽”言其情韵风调。(2)此诗艺术上主要有两点特色:一是用典使事,使诗意委婉深曲。首句“五陵”,是长安城外唐代贵族聚居之地,诗中“五陵”不单指代长安,也泛指当时贵族社会。次句的《子夜歌》是乐府古曲,歌词多写男女四时行乐之情,诗人以此讽刺豪门贵族一年四季追欢逐乐、笙歌达旦的奢靡生活。分明讽其沉湎声色,却用“月满楼”为衬景,把讽意深藏在溶溶月色中,不露声色。三句“银烛树前长似昼”,取邢邵“夕宴银为烛”诗意,写王公豪富之家酒食征逐,昼夜不分,也是意存鞭挞,而赋色清丽,辞意似依违于美刺之间。四句“露桃花里不知秋”,语出王昌龄《春宫曲》“昨夜风开露井桃”,借龙标诗语,笔锋暗指宫庭,斥其沉迷酒色以至春秋不辨,同样辞旨微婉,蕴藉不吐。第三联“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于对仗工绝之外,尤见使事之巧,尽委婉深曲之能事。“西园公子”指魏文帝曹丕及其弟曹植等,至于“无忌”,却是战国时代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号。韦庄巧妙地把曹魏之“魏”与战国七雄之“魏”牵合在一起,由此引出“无忌”二字。但又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待,仅取其“无所忌惮”之意。这句诗的实际意思是指斥王孙公子肆无忌惮。诗人把这层真意寄寓在两个历史人物的名号中。由于曹丕和信陵君都是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因此,读起来倒象对那些王孙公子放荡不羁的行为津津乐道,而容易忽略其微讽的深意。下联“莫愁”同此手法,用传说中一位美丽歌女的名字,慨叹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蜩螗,深寓“融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由于巧妙地使事用典,全诗但见花月管弦,裘马脂粉,真意反而朦胧,如雾里看花,隐约缥缈,不见色相。感慨之诗意藉婉而多讽的风调而显得更为深沉,更加耐人咀嚼。
二是借助于双关、象征、暗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错综运用,传出弦外之音和味外之味。“子夜歌”是乐府古调名,也含有“半夜笙歌”的微意,语意双关。“银烛树前”则暗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露桃花里”象征红袖青螺;“不知秋”又用双关手法,含有不知末日将临的深意。“无忌”“莫愁”,均取双关。“俱是梦” 的“梦”字,绾上三联,既慨叹往昔繁华,如梦如烟;又有双关“醉生梦死”之意。结句“夕阳唯见水东流”,从修辞角度看,“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如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如碧水东去,颓波难挽;从诗的色彩看,则见残阳惨淡,照着滔滔逝水,暮色苍茫中,万物萧瑟。有此一结句,无限怆怀,顿生纸墨。有此一结句,就使诗情更为饱满、凄怆。水流无已,此恨绵绵,都包含在这七个字中,这正是全诗结穴之处。
【点评】考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解答此题,应根据对常见的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知识积累,可抓住关键词分析作答
22.【答案】(1)①在延安时创作了许多革命歌曲。以解放军军歌为代表作,诗人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②《东方红》歌词的定型。经过一系列努力、汲取多方面要素,经典歌曲《东方红》终于定型。③《英雄儿女》主题曲创作完成。作者结合自己的战斗经验以及故事的情节,创作了广为传唱的电影主题曲。
(2)①铿锵有力地歌词,是作者代表作《解放军歌军歌》经典的诗句,体现了诗人诗歌的艺术魅力。②诗句极具感染力,为广大人众所熟悉,很容易激起人们的阅读兴趣。③诗句是传主的代表作,作者以此开头,很好的引起下文。
(3)“不以诗篇为生命,而以生命做诗篇”体现了诗人公木用生命的真诚做事业的人生态度,这是他人价值之所在。①在延安时,作者在昏暗的窑洞里,在艰苦的条件下,创作了很多革命歌曲。②在创作《英雄儿女》主题曲时,他是怀着对战士、对部队一种真挚的感情,融入了自己的心灵世界进行创作的。③从某种意义上讲,诗人对家乡的捐赠是他人生的脸亮丽的诗篇。成名后,不忘家乡,惠泽桑梓,这是生命的真诚。
【知识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分析作品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1)本题是概括公木先生在歌曲唱创作方面的成就,一定要回归原文。在延安创作了许多革命歌曲,为《东方红》定型,创作《英雄儿女》。作答此题的关键,首先根据题干,确定有效阅读区间;然后对锁定的区间进行分层阅读,筛选关键信息;最后根据试题所附分值和锁定的区间的具体特点,分条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应注意语言的简洁性,写完答案还要检查是否有遗漏。(2)分析开头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去分析。内容上首先应概括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了传主怎样的形象,结构上要围绕奠定感情基调、吸引阅读兴趣、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等角度考虑。(3)作答此题,切记不要脱离文本。考生首先要理解公木说的这句话的内容,这句话的侧重点在后一句,所以我们只要找出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公木先生“而以生命做诗篇”。做答此题,先概括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分析。“不以诗篇为生命,而以生命做诗篇”体现了诗人公木用生命的真诚做事业的人生态度。在延安艰苦的条件下,创作了很多革命歌曲。创作《英雄儿女》主题曲是融入了自己的心灵世界进行创作的。成名后,不忘家乡,惠泽桑梓。
【点评】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①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②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③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23.【答案】示例:我推荐《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它借丹麦八世纪的历史反映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本剧的一大亮点是对哈姆雷特内心冲突的表现。他追求理想,又失望于现实。他向往人性之善,又深信人性本恶。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全世界,他的戏剧就象灿烂星空中的北斗,为人们指引着方向。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语言运用的题目,给某一本名著写一个推荐语,目的是让读者对此书有所了解,需要先明确是哪一本书,以及自己对此书的内容简介和看点,同时叙写阅读此书的心得体会,要求概括全面,内容详实。
【点评】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语言运用的题目,给某一本名著写一个推荐语,需要先明确是哪一本书,以及自己对此书的内容简介和看点,同时叙写阅读此书的心得体会。
24.【答案】示例:适度而无私的爱才能久长。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泰戈尔诗句的意思是,爱的热烈可以,但不能太过热烈;爱的专注可以,但不能太自私。 故可根据这些意思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点评】解答此类题,可根据句意,联系现实生活,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25.【答案】示例:与本市户籍劳动适龄人口不同,该市外来劳动适龄人口多在20-44岁之间,从20-24岁年龄段开始,其数量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
【知识点】图文转换;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图表的纵坐标和横坐标所表示的意义以及图例的说明,将图表读懂,尤其注意图表中各种数字的多少关系,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观察该市不同年龄段外来劳动适龄人口不同于本市户籍劳动适龄人口的特点,拟写答案。
【点评】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表达题,解答此题,可根据这张统计图的内容,概括出其统计结果,然后用简要的文字概述出来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八单元第15课《吴老太爷进城》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面是对四部中外名著的评语和介绍,选出相关的对应项( )
①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②征服“生活的激流”
③上海芯子里的气味 ④戚而能谐 婉而多讽
A.①《左传》 ②《骆驼祥子》 ③《长恨歌》 ④《人间喜剧》
B.①《史记》 ②《家》 ③《长恨歌》 ④《儒林外史》
C.①《史记》 ②《白鹿原》 ③《子夜》 ④《官场现形记》
D.①《左传》 ②《长恨歌》 ③《子夜》 ④《官场现形记》
【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鲁迅对《儒林外史》的评价:“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 乃秉持公心 指摘时弊 机锋所向 由在士林 其文又戚而能谐 婉而多讽 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点评】 “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必不可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B.制造灾祸然后去救灾,让人掉进陷阱然后去救人,这不是正义,这是正义的反面。
C.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动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D.对偶尔失足的青少年,应耐心教育,热情帮助,而不要歧视他们。这不利于他们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对他们的教育工作。
【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A介词“关于”与宾语“手机质量”搭配不当,可改为“对于”;另外“不可缺少”与“必需”重复,可删去“不可缺少”。 C “受……等因素的影响”和“是由……造成的”两种句式杂糅。D“这”指代不明,应将“这”改为“否则”。
【点评】语病分为:缺少宾语、主语,偷换主语,词语搭配不恰当,不合逻辑,语意重复或矛盾等。本题只要根据不同语病的特点加以分析即可。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儒家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 “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
说是以“道”化众,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熏沐。这样我们就懂得了为什么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中写《史记》看得“重于泰山”,也就懂得了曹丕为什么说写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些士人都有 的文化自觉,他们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
A.或是 或者 充足 B.或是 甚至 充分
C.还是 或者 充分 D.还是 甚至 充足
【答案】C
【知识点】近义实词辨析;近义虚词辨析;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第一空应填“还是”,与前“无论”搭配,填“或是”也可;第二空应填“或者”,表选择关系,而“甚至”表递进关系,与文意不符;第三空应填“充分”(多用于抽象事物)
【点评】本题需要对各个词语的意思及各组词语间的区别分辨清楚,然后根据语境及暗示语进行筛选。
4.下列各句标点符合的使用正确的是( )
A.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B.青松,大海,凌霜的菊花和一壶苦茶,交织着一个爱国的,英雄的主题。
C.金,原指一切金属,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说》),现在专指黄金。
D.他昨天到图书馆借了一大摞的书,有《子夜》《围城》等……之前。较长的句子可分割成较完整的短语逐次判断。
【答案】C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A非疑问语气虽有疑问词但不能用问号,两问号应为逗号。B共4个逗号,将第1、2、4处的逗号改为顿号,逗号内部成分并列。D项“等”与省略号不能并用,去掉“等”。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依稀 膨涨 戈壁滩 云蒸霞蔚 B.涵盖 阴霾 捉谜藏 烘云托月
C.贻误 甬道 交谊舞 寥若晨星 D.吆喝 绪论 擦边球 名门旺族
【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的分辨;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A涨--胀;B谜--迷;D旺--望。
【点评】 做字形题,要积累词语,注意书写。特别是同音异形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记扎实。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在新作《世界史》的前言中系统地阐述了世界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念,并将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得到实施。
B.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D.如果我们能够看准时机,把握机会,那么今天所投资百万元带来的效益,恐怕是五年后投资千万元也比不上的。
【答案】C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解答病句辨识题,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题中,A句成分残缺。B句偷换主语。D句句是杂糅。
【点评】语病分为:缺少宾语、主语,偷换主语,词语搭配不恰当,不合逻辑,语意重复或矛盾等。本题只要根据不同语病的特点加以分析即可。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作品,以“实录”的笔法将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B.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以及叶圣陶的《倪焕之》是我国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
C.《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D.马克·吐温和欧·亨利都擅长写讽刺小说。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百万英磅》和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等都深受读者的喜爱。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是明代的散文家,不属于桐城派。清代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有方苞、姚鼐、刘大槐。
【点评】 “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8.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卷:考卷(juàn)被风卷(juǎn)起,飘落到了地上。
B.乐:教我们音乐(yùe)的老师姓乐(yào),他乐(lè)于助人。
C.了:他了(liào)望半天,对地形早已了(liǎo)如指掌了(le)。
D.吭: 小李一声不吭(kēng),小王却引吭(háng)高歌。
【答案】B
【知识点】多音字的分辨;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老师姓乐(yùe)。
【点评】常用字字音需要平时多加积累,特别注意多音字的读音。特别注意相近字的读音。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副教授雅各布·罗森研发了“乌鸦”机器人手术系统。作为新一代手术机器人,“乌鸦”已进入最领先的美国多家实验室。更加完美的手术和医生之间的远程合作将得以实现。
B.许多世界一流大学都聘任外籍教师,这是一种学术互补,也是一种文化交流。要以海外名师引进项目和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牵引,引进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
C.《2012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首次将“高考时,除外语科外,笔试一律用汉文字答卷”的要求写成“一律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这一变化提示考生,繁体字、甲骨文、火星文和网络语言等都不能写入考卷。
D.河北籍作家苏叔阳获“2011中华文化人物”奖,他的《中国读本》在全世界发行了一千多万册,被西方社会视为了解中国的必读书。
【答案】D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A语序不当,应为“美国是领先的多家实验室。”B缺少主语,在“要以”前加“各高校”。C搭配不当,一处应为“将···改为”。“火星文和网络语言”并列不当,有包含关系。
【点评】语病分为:缺少宾语、主语,偷换主语,词语搭配不恰当,不合逻辑,语意重复或矛盾等。本题只要根据不同语病的特点加以分析即可。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
B.“五四”时期现代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完善的中国”,在国家观念上尽管包括了但又“超越了社稷和民族”。
C.再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作为重点应当侧重抓,但它毕竟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得以解决。
D.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答案】B
【知识点】近义实词辨析;近义虚词辨析;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A项乍一看似乎符合句间关系,但仔细读来,显然与前面的“看了一阵”不相搭配,也不符合语言习惯,“再”应为“又”。C项的“得以”是个助动词,有“可能、可以”的意味,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也不能用于否定的形式,此用于否定句,使用不当。D项的“进而”表示继续往前,进一步,不合语境,应为“从而”。
【点评】本题需要对各个词语的意思及各组词语间的区别分辨清楚,然后根据语境及暗示语进行筛选。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山峡》中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 , , 。
【答案】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知识点】名句;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阙”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三峡》中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一句是: , , , 。
【答案】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知识点】名句;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曦”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 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 , 。
【答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知识点】名句;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曦”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 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三峡》中写水势凶险的句子: , 。
【答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知识点】名句;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溯”“襄”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 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回眸一笑百媚生, 。(白居易《长恨歌》)
【答案】六宫粉黛无颜色
【知识点】名句;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黛”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 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 ,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长恨歌》)
【答案】玉容寂寞泪阑干
【知识点】名句;漫游者的夜歌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阑”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时不可兮骤得, 。(屈原《湘夫人》)
【答案】聊逍遥兮容与
【知识点】名句;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逍遥”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 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 ,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答案】袅袅兮秋风
【知识点】名句;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袅”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 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答案】吞声踯躅不敢言
【知识点】名句;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踯躅”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答案】楼船夜雪瓜洲渡
【知识点】名句;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本句要注意“洲”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点评】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诗文阅读
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忆昔
唐·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 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 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 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 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①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正在长安应试的韦庄目击这座古都的衰颓,抚今伤昔,写下这首七律。
②无忌,战国时代魏国公子信陵君;莫愁,战国末期楚国歌女。
(1)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2)前人评价这首诗,称其“婉而多讽”,请结合全诗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答案】(1)①对乱前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的回味、留恋;②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批判;③对社稷倾危的感叹。
(2)①对比:昔日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生活同眼前“乱离”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批判;②象征:“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如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如碧水东去,颓波难挽;③双关:“无忌”“莫愁”,均取双关,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待,仅取其“无所忌惮”之意。这句诗的实际意思是指斥王孙公子肆无忌惮。用传说中一位美丽歌女的名字,慨叹浮华女子不解国事纷乱,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④以景作结:最后一句“夕阳唯见水东流”以写景结束,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1)韦庄本来住在长安附近,后来移居虢州。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他正来京城应试,目击这座古都的兴替盛衰,抚今伤昔,写下了这首“感慨遥深,婉而多讽”的七律。“感慨遥深”指其思想感情,“婉而多讽”言其情韵风调。(2)此诗艺术上主要有两点特色:一是用典使事,使诗意委婉深曲。首句“五陵”,是长安城外唐代贵族聚居之地,诗中“五陵”不单指代长安,也泛指当时贵族社会。次句的《子夜歌》是乐府古曲,歌词多写男女四时行乐之情,诗人以此讽刺豪门贵族一年四季追欢逐乐、笙歌达旦的奢靡生活。分明讽其沉湎声色,却用“月满楼”为衬景,把讽意深藏在溶溶月色中,不露声色。三句“银烛树前长似昼”,取邢邵“夕宴银为烛”诗意,写王公豪富之家酒食征逐,昼夜不分,也是意存鞭挞,而赋色清丽,辞意似依违于美刺之间。四句“露桃花里不知秋”,语出王昌龄《春宫曲》“昨夜风开露井桃”,借龙标诗语,笔锋暗指宫庭,斥其沉迷酒色以至春秋不辨,同样辞旨微婉,蕴藉不吐。第三联“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于对仗工绝之外,尤见使事之巧,尽委婉深曲之能事。“西园公子”指魏文帝曹丕及其弟曹植等,至于“无忌”,却是战国时代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号。韦庄巧妙地把曹魏之“魏”与战国七雄之“魏”牵合在一起,由此引出“无忌”二字。但又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待,仅取其“无所忌惮”之意。这句诗的实际意思是指斥王孙公子肆无忌惮。诗人把这层真意寄寓在两个历史人物的名号中。由于曹丕和信陵君都是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因此,读起来倒象对那些王孙公子放荡不羁的行为津津乐道,而容易忽略其微讽的深意。下联“莫愁”同此手法,用传说中一位美丽歌女的名字,慨叹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蜩螗,深寓“融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由于巧妙地使事用典,全诗但见花月管弦,裘马脂粉,真意反而朦胧,如雾里看花,隐约缥缈,不见色相。感慨之诗意藉婉而多讽的风调而显得更为深沉,更加耐人咀嚼。
二是借助于双关、象征、暗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错综运用,传出弦外之音和味外之味。“子夜歌”是乐府古调名,也含有“半夜笙歌”的微意,语意双关。“银烛树前”则暗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露桃花里”象征红袖青螺;“不知秋”又用双关手法,含有不知末日将临的深意。“无忌”“莫愁”,均取双关。“俱是梦” 的“梦”字,绾上三联,既慨叹往昔繁华,如梦如烟;又有双关“醉生梦死”之意。结句“夕阳唯见水东流”,从修辞角度看,“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如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如碧水东去,颓波难挽;从诗的色彩看,则见残阳惨淡,照着滔滔逝水,暮色苍茫中,万物萧瑟。有此一结句,无限怆怀,顿生纸墨。有此一结句,就使诗情更为饱满、凄怆。水流无已,此恨绵绵,都包含在这七个字中,这正是全诗结穴之处。
【点评】考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解答此题,应根据对常见的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知识积累,可抓住关键词分析作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题
2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以下问题。
山高水长一青松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这首铿锵有力、英姿勃发的解放军军歌历经70余年而成经典。它的词作者——诗人公木先生,一生写过许多激昂奋进的诗歌,而他本人,更是以生命谱写着壮丽的诗篇。
公木原名张永年、张松如,1910年6月21日出生于河北辛集一个农民家庭。1928年,他先后考入辅仁大学和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并参加左联等组织,宣传抗日救亡。1938年,28岁的公木西渡黄河到延安,在抗大学习4个月,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公木创作的军歌诞生在延安的窑洞里。1939年初,公木留在抗大政治部宣传科担任时事政策教育干事,同在一个科里的朝鲜来的郑律成任音乐指导,无意中发现了公木的一篇短诗《子夜岗兵颂》,并谱成一首独唱歌曲。自此,他们一个写诗、一个写曲儿结为了合作伙伴。
“声为乐体,诗为乐心”,这是公木的观点。事实上,也正是公木、郑律成这对绝佳组合,创作出一曲永流传的乐章。公木在昏暗的窑洞里,相继写出《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快乐的八路军》、《八路军与新四军》、《骑兵歌》、《炮兵歌》和《军民一家》的歌词,加上原来的《子夜岗兵颂》一共8首。1940年5月,《八路军军歌》和《八路军进行曲》两支歌刊登在总政主编的报刊上。1942年5月,公木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周扬向毛泽东介绍公木,说“这是公木,写八路军军歌的”。毛泽东的话让公木终生难忘:“写兵好,唱兵好,演兵好!”
1951年,《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被改名为《人民解放军军歌》;1988年7月25日,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这首歌正式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东方红》这首歌曲人们耳熟能详,公木就是《东方红》的修改定型者。新华社2001年为《公木文集》出版刊发的新闻稿件中写道:“公木……修改定型的《东方红》等歌曲家喻户晓。”1945年8月,公木随东北文艺工作团奔赴东北,在行军途中写过一首短诗《出发》,开头两句便是“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而结尾则是“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公木后来回忆说:当时并未想到这会成为后来的名歌《东方红》的一个唱段,但肯定是在唱《移民歌》时顺势联唱下来的。《移民歌》又叫《毛主席领导穷人翻身是由当地歌手李有源和李增正叔侄创作。1945年10月,东北文艺团到达沈阳,决定把《移民歌》改成一支可供演唱的歌曲,公木又对歌词进行了整理修改。这样,最终《东方红》第一次在解放区唱响。之后,《东方红》很快唱遍沈阳,并红遍东北,传唱到关内。
20世纪60年代,电影《英雄儿女》风靡一时,这部电影的主题曲“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英雄赞歌》的词作者正是公木。 196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编导武兆堤、主演田方和作曲家刘炽找到公木,提出要公木给《英雄儿女》写主题歌歌词。公木听完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后,心情激动不已,不禁想起自己经历的战火纷飞的前沿阵地。他想起自己20世纪50年代初写的诗作《烈士赞》的诗句:当你抱起爆炸筒/和敌人一同粉碎——/敌人永远化作脚下的污泥/你就变为一颗灿烂的金星……依托这个基础进行创作,《英雄赞歌》的初稿就酝酿成熟了。
公木事后回忆说,他是怀着对战士、对部队一种真挚的感情动笔的。虽说故事情节是听来的,但却已融入自己的心灵世界。
公木是滹沱河的儿子,他对家乡自始至终怀有最真挚的感情。1992年他将日本友人赠送的礼金50万日元悉数捐赠辛集市教育局,设立“薪火奖学金”,至今已颁发十几届,惠泽了许多家乡学子。1996年他又将自己毕生积累搜求的三万册个人藏书、手稿、奖牌和近百幅名家字画全部捐赠辛集市。1998年10月去世后,他的藏书及字画珍藏等遗物也按照他的遗愿被全部捐赠家乡。
公木先生说过:“不以诗篇为生命,而以生命做诗篇。”他的如诗一般的崇高精神还会时时扑面而来——惠泽他的家乡人民,惠泽华夏儿女,令人高山景行。
《文史参考》
(1)诗人公木先生一生创作了许多壮丽的诗篇,他的成就主要有哪几方面?请简要概括并分析。
(2)文章引用歌词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简要分析。
(3)“不以诗篇为生命,而以生命做诗篇”,这句话中体现了公木先生的人生态度,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1)①在延安时创作了许多革命歌曲。以解放军军歌为代表作,诗人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②《东方红》歌词的定型。经过一系列努力、汲取多方面要素,经典歌曲《东方红》终于定型。③《英雄儿女》主题曲创作完成。作者结合自己的战斗经验以及故事的情节,创作了广为传唱的电影主题曲。
(2)①铿锵有力地歌词,是作者代表作《解放军歌军歌》经典的诗句,体现了诗人诗歌的艺术魅力。②诗句极具感染力,为广大人众所熟悉,很容易激起人们的阅读兴趣。③诗句是传主的代表作,作者以此开头,很好的引起下文。
(3)“不以诗篇为生命,而以生命做诗篇”体现了诗人公木用生命的真诚做事业的人生态度,这是他人价值之所在。①在延安时,作者在昏暗的窑洞里,在艰苦的条件下,创作了很多革命歌曲。②在创作《英雄儿女》主题曲时,他是怀着对战士、对部队一种真挚的感情,融入了自己的心灵世界进行创作的。③从某种意义上讲,诗人对家乡的捐赠是他人生的脸亮丽的诗篇。成名后,不忘家乡,惠泽桑梓,这是生命的真诚。
【知识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分析作品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1)本题是概括公木先生在歌曲唱创作方面的成就,一定要回归原文。在延安创作了许多革命歌曲,为《东方红》定型,创作《英雄儿女》。作答此题的关键,首先根据题干,确定有效阅读区间;然后对锁定的区间进行分层阅读,筛选关键信息;最后根据试题所附分值和锁定的区间的具体特点,分条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应注意语言的简洁性,写完答案还要检查是否有遗漏。(2)分析开头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去分析。内容上首先应概括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了传主怎样的形象,结构上要围绕奠定感情基调、吸引阅读兴趣、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等角度考虑。(3)作答此题,切记不要脱离文本。考生首先要理解公木说的这句话的内容,这句话的侧重点在后一句,所以我们只要找出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公木先生“而以生命做诗篇”。做答此题,先概括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分析。“不以诗篇为生命,而以生命做诗篇”体现了诗人公木用生命的真诚做事业的人生态度。在延安艰苦的条件下,创作了很多革命歌曲。创作《英雄儿女》主题曲是融入了自己的心灵世界进行创作的。成名后,不忘家乡,惠泽桑梓。
【点评】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①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②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③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五、语言文字运用。
23.重庆某重点中学校报《四月风》有一个读书栏目“好书推荐”,请你在教育部推荐高中生课外阅读书目中选取一本进行推荐,写一段该书的推荐语。要求:明确哪一本书,此书的内容简介和看点,阅读此书的心得体会, 80字左右。
附: 教育部推荐高中生课外阅读书目(20本)
《论语》
《三国演义》(罗贯中)
《红楼梦》(曹雪芹)
《呐喊》(鲁迅)
《女神》(郭沫若)
《子夜》(茅盾)
《家》(巴金)
《雷雨》(曹禺)
《围城》(钱钟书)
《谈美书简》(朱光潜)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
《歌德谈话录》(艾克曼)
《巴黎圣母院》(雨果)
《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
《匹克威克外传》(狄更斯)
《复活》(列夫·托尔斯泰)
《普希金诗选》(普希金)
《老人与海》(海明威)
《泰戈尔诗选》(泰戈尔)
心得体会:
【答案】示例:我推荐《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它借丹麦八世纪的历史反映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本剧的一大亮点是对哈姆雷特内心冲突的表现。他追求理想,又失望于现实。他向往人性之善,又深信人性本恶。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全世界,他的戏剧就象灿烂星空中的北斗,为人们指引着方向。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语言运用的题目,给某一本名著写一个推荐语,目的是让读者对此书有所了解,需要先明确是哪一本书,以及自己对此书的内容简介和看点,同时叙写阅读此书的心得体会,要求概括全面,内容详实。
【点评】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语言运用的题目,给某一本名著写一个推荐语,需要先明确是哪一本书,以及自己对此书的内容简介和看点,同时叙写阅读此书的心得体会。
24.下列诗句蕴含了什么生活哲理?请用简明的语言表达。
花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
泉为什么干了呢?我盖起一道堤坝把它拦起给我使用,因此泉干了。
(摘自泰戈尔《园丁集》)
【答案】示例:适度而无私的爱才能久长。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泰戈尔诗句的意思是,爱的热烈可以,但不能太过热烈;爱的专注可以,但不能太自私。 故可根据这些意思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点评】解答此类题,可根据句意,联系现实生活,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25.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信息,将该市不同年龄段外来劳动适龄人口不同于本市户籍劳动适龄人口的特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案】示例:与本市户籍劳动适龄人口不同,该市外来劳动适龄人口多在20-44岁之间,从20-24岁年龄段开始,其数量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
【知识点】图文转换;吴老太爷进城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图表的纵坐标和横坐标所表示的意义以及图例的说明,将图表读懂,尤其注意图表中各种数字的多少关系,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观察该市不同年龄段外来劳动适龄人口不同于本市户籍劳动适龄人口的特点,拟写答案。
【点评】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表达题,解答此题,可根据这张统计图的内容,概括出其统计结果,然后用简要的文字概述出来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