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u
像距v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
像距(v):
像到透镜的距离;
物距(u):
虚像: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
形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显示在光屏上。
1.探究问题: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f
F
O
凸透镜
2.实验方案:
光屏
物体
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呢?
(1)实验器材:
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2)两个物理名词及实验前的调节:
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物距(u)
像距(v)
凸透镜焦距f= cm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虚实 大小 正倒
……
(3)探究实验记录表
分析表中的记录,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u>f 时成实像,u<f 时成虚像。
(一倍焦距点分虚实 )
(1)像的虚实:
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分析与论证
(2)像的大小:
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
u>v时,得到缩小实像;
u<v时,得到放大实像。
分析与论证
(2)像的大小:
思考:难道实像只有放大和缩小两种情况?
动画演示:
当u=v=2f 时成等大的实像。
二倍焦距点分大小。(没有缩小的虚像。 )
5.分析与论证
物距 (u) 像的性质
应用
倒立 或正立 放大 或缩小 实像 或虚像 像距 ( v)
u>2f
u=2f
f<u<2f
u=f
u<f
f<v<2f
v=2f
v>2f
不成像
倒立
倒立
倒立
实像
缩小
实像
等大
放大
实像
正立
放大
虚像
照相机、
眼睛
投影仪、
幻灯片
放大镜
测凸透镜焦距
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像;像距在焦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当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像;像距在二倍焦距以外。
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像;像距大于物距。
当物体放在焦点上时,_______,平行光射出。
凸透镜成像规律
倒立
缩小
实
倒立
放大
实
正立
放大
虚
不成像
根据透镜成像规律:
物体从距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靠近凸透镜时,像逐渐______透镜,像距逐渐______,像也逐渐______,并且像是_____立_____像。
当物体移至___________时,像和像距都变得“无限大”,因而在光屏上_________。
当物体越过焦点,继续向凸透镜移动时,像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像出现在物体的_____侧,变成_____、_____立、_____像。
练习:
远 离
增 大
增 大
倒
同
放 大
正
虚
实
凸透镜的焦点
无法成像
课堂作业:
1、在凸透镜成像的观察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5cm处,则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2、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60cm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20cm B、30cm C 、60cm D、80㎝
3、某同学用焦距为10㎝的放大镜去观察书上的文字,看到了正立放大的文字,则文字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
A、25㎝ B、15㎜ C、6㎝ D、12㎝
4、物体从8f处向2f处移动的过程中,像始终是 像,但像逐渐 。
5、画出下列各图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6、某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30 cm B、15 cm
C、10 cm D、5 cm
A
7、如图所示,是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还需要调整的是_________________。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____________立的实像,若想使像变大,应将蜡烛向______移。
光屏的高度
缩小倒
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