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9课《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狭义的新闻专指 ,通常包括标题、 、 、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2.新闻的结构形式一般为 式结构,其表达方式以 为主,适当穿插 。
3.新闻具有 、 、 三个特点,最重要的要求是 。
4.本新闻事件发生在中国解放战争中继辽沈战役、平律战役、淮海战役之后的 中。
5.给下面带下划线的字注音
芜湖 摧枯拉朽 溃退 荻港
6.解释下列句子中带下划线的的词语。
①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
②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③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
④精心筹划和准备。
⑤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7.仿写句子,构成排比。
生活是一道彩虹,流动着丰富的色彩; , ;生活是一杯清茶,飘散着淡淡的芳香。
8.一则消息通常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
A.标题 主体 结尾 B.标题 导语 主体
C.标题 时间 正文 D.标题 时间 人物
9.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下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南度 防线 摧枯拉朽(gū)
B.芜湖 溃退(huì) 风平浪静
C.既已 荻港(gǎng) 万船齐放
D.突破 占领 执行(xíng)
10.下列词语中带下划线的字的读音错误的是( )
A.卖弄nonɡ 膝盖xī 不折不扣zhé
B.脑髓suǐ 颓唐tuí 断壁残垣yuán
C.脊梁jǐ 闲暇xiá 迥然不同jǒnɡ
D.琢磨zuó 琐屑xiè 茅塞顿开sè
11.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是( )
A.比赛场上战斗正酣的体坛健将悴然倒地,让观众感到十分惊恐和惋惜。
B.同学们伫立在展览大厅里,都被那精彩绝伦的书画吸引住了。
C.取得好成绩也不能自满,要再接再厉,不断进取。
D.各级政府一定要按规章制度办事,不能各行其是。
12.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B.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C.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D.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13.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筑工地上机器轰鸣,人声鼎沸,好一派热闹的场面。
B.这个消息骇人听闻,你是不是胡编乱造的?
C.托尔斯泰的作品不会放过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同样也能全面关注社会变革的现实。
D.韩麦尔先生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但我觉得他还是我的良师益友。
二、问答理解
14.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标题包含了哪些信息?
15.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表达方式,它们分别属于新闻的哪一部分?有何作用?
①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②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③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6.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电头是什么?它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17.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这则消息点明渡江战斗在“二十日午夜”就开始了,其目的是什么?
18.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9.“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句子中的“不到”“突破”“现正”能否换成“共”“越过”“已经”?
20.“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经营”能否换成“构筑”,“溃退”能否换成“败退”?为什么?
21.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文段中短语“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八个字说明了什么?
22.从瑞金到延安、从西柏坡到北京,在毛泽东主席“把地球管起来”的要求指引下,新华社正一步一步走向世界。请你再写出几个你知道的著名的通讯社的名称。
23.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你联想到毛泽东的七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哪些诗句?给你怎样的感悟?
三、拓展阅读
24.阅读下面的文字。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到达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文章主体部分写解放军渡江可分为三层,请你在下面写出起止点。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2)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25.阅读下面诗歌,解答问题。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本诗与本课新闻有内容上有什么关联性?
(2)同一事件,诗歌与新闻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消息;导语;主体
【知识点】新闻报道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注意学习时老师的讲解,分析知识积累直接填写即可。两空要按顺序来填写。
【点评】本题中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要求填写两个,其它三个也是注意记忆。对这类知识的识记要注意完整性。
2.【答案】倒金字塔;记叙;议论
【知识点】新闻报道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注意学习时老师的讲解,根据知识积累直接填写即可。后两空抓住提示答点“表达方式”了解新闻体裁的特点即可填写,不要填写错位。
【点评】“倒金字塔式”在新闻中是常见的,即不按事件过程顺序来写作,而是把新闻事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首先交代出来,再写一些次要的内容。学习时要注意了解。
3.【答案】真实性;及时性;思想性;用事实说话
【知识点】新闻报道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注意学习时老师的讲解,根据知识积累直接填写即可。前三空不要求顺序,引号中要填写新闻知识中的固定术语。
【点评】此类常识性的填空题,有引号的,要注意用术语填写,不可自己表述。
4.【答案】渡江战役
【知识点】新闻概括;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事件的背景知识即可作答。注意答案中的“战役”一词不可写成“战争”。
【点评】新闻一般都有背景,重大事件背景尤其重要,学习时要注意了解。
5.【答案】wú;xiǔ;kuì;dí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注意易错点,“溃”声母是k不是g。
【点评】本题容易,都是常用字常见读音,记住即可拼读。
6.【答案】晚上24点即0点;泛指半夜。;本义是经济运营,句中是指精心策划。;形容力量强大,很快打败对手。;计划和准备。;迅猛,不可阻挡。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根据对词语的掌握结合句子的内容来解释词语,词语意义有变化的,要根据语境来解释。
【点评】掌握语句中的关键字词的含义是了解语句内容的重要方法。
7.【答案】生活是一首歌曲;跳动着欢快的音符
【知识点】衔接仿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注意例句中“彩虹”与“色彩”、“清茶”与“芳香”的意义关系,照此例选一个恰当的喻体拟写,表达生活的美好。
【点评】本题不难,但要求学生仔细分析例句,掌握例句的结构特点。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8.【答案】B
【知识点】新闻报道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注意学习时老师的讲解,根据知识积累直接判断即可。“不可少”即新闻必须具备的常见内容。
【点评】本题容易,了解新闻的特点即可作答,学习时注意记忆即可。
9.【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可用反选排除法,A项“南度”应为“南渡”,“枯”应读“kū”;B项“溃”应读“kuì”;C项 “既已”应为“即已”。答案为D。
【点评】本题要求从读音和字形两个点上判断。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平时多加注意,仔细辨识,加强记忆,注重积累。
10.【答案】C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C项中jǒnɡ应为jiǒnɡ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常用汉字,易于判断。汉字拼音,要注意三处易错点,一是声母,二是韵母,三是声调,先读字再写拼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先理解句子的语言环境,根据语言环境,借助拼音写汉字。
11.【答案】A
【知识点】形近字字形辨析;居里夫人和一克镭
【解析】【分析】A项中“悴”应为“猝”
【点评】本题较难,A句中的错字比较难判断。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平时多加注意,仔细辨识,加强记忆,注重积累。
12.【答案】C
【知识点】冒号;引号;童区寄传
【解析】【分析】用反选法,A错,“天下第一关”是称谓的全部内容;B错,号称后不必用冒号,这是完整的一句话;D错,称谓要用引号。
【点评】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13.【答案】D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D句根据《最后一课》的内容,韩麦尔先生确实是孩子们的良师,但文中没有写到他是孩子们的“益友”。
【点评】本题有难,D句不好判断,学生不善于辨析成语中具体的含义。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成语,有一个使用对象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句子的前后联系及使用对象。
14.【答案】新闻的标题概括了所要报道的事实。“我三十万大军”是主语,既交代了渡江部队的数量,又体现出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胜利南渡”表明了人民解放军取得的胜利。“长江”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地点。
【知识点】新闻概括;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根据标题中的词语,一一说明其含义即可。
【点评】本题不难,文题的信息很明显,容易判断。
15.【答案】①叙述,导语,点明新闻中心内容。
②描写,主体,表现我军进军气势。
③议论,主体,表达主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知识点】新闻概括;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新闻内容,了解新闻的组成部分和几种表达方式,按照题干中提示的三个答点解答即可。注意要按问题的顺序解答。
【点评】本题不难,关键是要熟悉课文内容,学习时要注意阅读,熟悉文章内容。
16.【答案】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内容: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地点。作用:表明消息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知识点】新闻概括;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本题有三个答点,根据所掌握的新闻的知识,分析电头的内容,一一解答即可。
【点评】电头是每则新闻正文前依次标明发报通讯社、地点、时间的文字,如“……电”。
17.【答案】表明我军是为争取和平而战,且准备充分,行动迅速,打击敌人态度坚决。
解析:结合时代背景及敌我双方性质分析。
【知识点】新闻概括;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新闻背景和新闻的内容,抓住有关的新闻信息,从我军的战略布置这方面来分析作答。
【点评】新闻语言简洁,阅读时要注意新闻语言中所含的点滴信息,读懂新闻丰富的内容。
18.【答案】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的词语: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的词语: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反映了作者充满无比自豪感和高度赞扬人民解放军之情。
【知识点】新闻概括;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新闻内容,仔细分析作者使用的新闻语言,按要求引出词语,比较词语的表意、程度、范围等的不同,结合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分析,说明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点评】有关政治事件的新闻,其语言带有深厚的情感色彩,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19.【答案】不能换。“不到”,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的意思,而用“越过”表现不出战斗经过;“现正”说明我军毫不懈怠,一刻不停地向敌人进攻,有“正在进行”的意思,而“已经”只表明结果,表意单一。
【知识点】新闻概括;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新闻内容,仔细分析比较词语含义的不同,从表现新闻事实的真实性和表达作者情感色彩等方面来说明理由。
【点评】有关政治事件的新闻,其语言含义丰富,学习时要注意理解。
20.【答案】不能。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这样更能够说明解放军的英勇。“溃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
【知识点】新闻概括;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新闻内容,仔细分析比较词语含义的不同,从准确表现事件的“程度”状况和情感色彩来说明原词使用的效果。
【点评】有关政治事件的新闻,其语言含义丰富,学习时要注意理解。
21.【答案】这八个字写出了人民军队的所向披靡,战绩辉煌。
【知识点】新闻概括;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抓住语句中“冲破”“横渡”两词,结合新闻中对我军的描写即可分析其所表现的我军的士气和战果。
【点评】有关政治事件的新闻,其语言含义丰富,学习时要注意理解。
22.【答案】如美国的美联社、英国的路透社、法国的法新社、美国的合众国际社等。
【知识点】新闻概括;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通读社,是官方专门发布新闻消息的机构。可以写国内的,也可以写国外的通讯社,注意不要写错字。
【点评】本题旨在提醒学生要关心时事,了解时事知识。
23.【答案】“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感悟示例:得人心者得天下。/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对敌人决不能心慈手软,除恶务尽。如美国的美联社、英国的路透社、法国的法新社、美国的合众国际社等。
【知识点】新闻概括;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找出与文章报道事件有关的诗句。感悟可围绕人民解放军的英勇精神或国民党军队溃败的原因谈论,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本题旨在提醒学生学习时要注意举一反三,联想有关的知识,比较阅读。
24.【答案】(1)第一层:从“二十日夜起”到“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第二层:从“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
(2)议论;突出我军英勇善战,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及士气败落、不堪一击的军情,又有很强的政策性,从而使这篇新闻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
【知识点】新闻报道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第一题根据事件的发展过程,结合新闻几个部分的组成来划分层次。第二题,了解有哪几种表达方式,根据句子内容即可判断出“议论”,从分析敌我双方胜败原因,表现新闻的思想性来解答。
【点评】事件新闻,要真实的报道事件的过程,学习时注意了解新闻叙事的方法。
25.【答案】(1)都是反映了同一重大历史事件,与渡江战役中我人军解放军进军江南有关。
(2)诗歌以是形象化的语言带有作者的想像去描绘事件,而新闻是以叙述性的语言直接介绍事实。
【知识点】诗;把握诗歌主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解答两题,要了解诗歌与新闻两种不同体裁的一般特点,再根据内容针对所问问题来分析判断。
【点评】本题不难,诗歌与新闻的区别是很大的,容易分析概括。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9课《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狭义的新闻专指 ,通常包括标题、 、 、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答案】消息;导语;主体
【知识点】新闻报道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注意学习时老师的讲解,分析知识积累直接填写即可。两空要按顺序来填写。
【点评】本题中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要求填写两个,其它三个也是注意记忆。对这类知识的识记要注意完整性。
2.新闻的结构形式一般为 式结构,其表达方式以 为主,适当穿插 。
【答案】倒金字塔;记叙;议论
【知识点】新闻报道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注意学习时老师的讲解,根据知识积累直接填写即可。后两空抓住提示答点“表达方式”了解新闻体裁的特点即可填写,不要填写错位。
【点评】“倒金字塔式”在新闻中是常见的,即不按事件过程顺序来写作,而是把新闻事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首先交代出来,再写一些次要的内容。学习时要注意了解。
3.新闻具有 、 、 三个特点,最重要的要求是 。
【答案】真实性;及时性;思想性;用事实说话
【知识点】新闻报道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注意学习时老师的讲解,根据知识积累直接填写即可。前三空不要求顺序,引号中要填写新闻知识中的固定术语。
【点评】此类常识性的填空题,有引号的,要注意用术语填写,不可自己表述。
4.本新闻事件发生在中国解放战争中继辽沈战役、平律战役、淮海战役之后的 中。
【答案】渡江战役
【知识点】新闻概括;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事件的背景知识即可作答。注意答案中的“战役”一词不可写成“战争”。
【点评】新闻一般都有背景,重大事件背景尤其重要,学习时要注意了解。
5.给下面带下划线的字注音
芜湖 摧枯拉朽 溃退 荻港
【答案】wú;xiǔ;kuì;dí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注意易错点,“溃”声母是k不是g。
【点评】本题容易,都是常用字常见读音,记住即可拼读。
6.解释下列句子中带下划线的的词语。
①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
②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③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
④精心筹划和准备。
⑤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答案】晚上24点即0点;泛指半夜。;本义是经济运营,句中是指精心策划。;形容力量强大,很快打败对手。;计划和准备。;迅猛,不可阻挡。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根据对词语的掌握结合句子的内容来解释词语,词语意义有变化的,要根据语境来解释。
【点评】掌握语句中的关键字词的含义是了解语句内容的重要方法。
7.仿写句子,构成排比。
生活是一道彩虹,流动着丰富的色彩; , ;生活是一杯清茶,飘散着淡淡的芳香。
【答案】生活是一首歌曲;跳动着欢快的音符
【知识点】衔接仿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注意例句中“彩虹”与“色彩”、“清茶”与“芳香”的意义关系,照此例选一个恰当的喻体拟写,表达生活的美好。
【点评】本题不难,但要求学生仔细分析例句,掌握例句的结构特点。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8.一则消息通常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
A.标题 主体 结尾 B.标题 导语 主体
C.标题 时间 正文 D.标题 时间 人物
【答案】B
【知识点】新闻报道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注意学习时老师的讲解,根据知识积累直接判断即可。“不可少”即新闻必须具备的常见内容。
【点评】本题容易,了解新闻的特点即可作答,学习时注意记忆即可。
9.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下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南度 防线 摧枯拉朽(gū)
B.芜湖 溃退(huì) 风平浪静
C.既已 荻港(gǎng) 万船齐放
D.突破 占领 执行(xíng)
【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可用反选排除法,A项“南度”应为“南渡”,“枯”应读“kū”;B项“溃”应读“kuì”;C项 “既已”应为“即已”。答案为D。
【点评】本题要求从读音和字形两个点上判断。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平时多加注意,仔细辨识,加强记忆,注重积累。
10.下列词语中带下划线的字的读音错误的是( )
A.卖弄nonɡ 膝盖xī 不折不扣zhé
B.脑髓suǐ 颓唐tuí 断壁残垣yuán
C.脊梁jǐ 闲暇xiá 迥然不同jǒnɡ
D.琢磨zuó 琐屑xiè 茅塞顿开sè
【答案】C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C项中jǒnɡ应为jiǒnɡ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常用汉字,易于判断。汉字拼音,要注意三处易错点,一是声母,二是韵母,三是声调,先读字再写拼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先理解句子的语言环境,根据语言环境,借助拼音写汉字。
11.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是( )
A.比赛场上战斗正酣的体坛健将悴然倒地,让观众感到十分惊恐和惋惜。
B.同学们伫立在展览大厅里,都被那精彩绝伦的书画吸引住了。
C.取得好成绩也不能自满,要再接再厉,不断进取。
D.各级政府一定要按规章制度办事,不能各行其是。
【答案】A
【知识点】形近字字形辨析;居里夫人和一克镭
【解析】【分析】A项中“悴”应为“猝”
【点评】本题较难,A句中的错字比较难判断。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平时多加注意,仔细辨识,加强记忆,注重积累。
12.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B.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C.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D.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答案】C
【知识点】冒号;引号;童区寄传
【解析】【分析】用反选法,A错,“天下第一关”是称谓的全部内容;B错,号称后不必用冒号,这是完整的一句话;D错,称谓要用引号。
【点评】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13.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筑工地上机器轰鸣,人声鼎沸,好一派热闹的场面。
B.这个消息骇人听闻,你是不是胡编乱造的?
C.托尔斯泰的作品不会放过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同样也能全面关注社会变革的现实。
D.韩麦尔先生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但我觉得他还是我的良师益友。
【答案】D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D句根据《最后一课》的内容,韩麦尔先生确实是孩子们的良师,但文中没有写到他是孩子们的“益友”。
【点评】本题有难,D句不好判断,学生不善于辨析成语中具体的含义。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成语,有一个使用对象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句子的前后联系及使用对象。
二、问答理解
14.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标题包含了哪些信息?
【答案】新闻的标题概括了所要报道的事实。“我三十万大军”是主语,既交代了渡江部队的数量,又体现出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胜利南渡”表明了人民解放军取得的胜利。“长江”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地点。
【知识点】新闻概括;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根据标题中的词语,一一说明其含义即可。
【点评】本题不难,文题的信息很明显,容易判断。
15.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表达方式,它们分别属于新闻的哪一部分?有何作用?
①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②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③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答案】①叙述,导语,点明新闻中心内容。
②描写,主体,表现我军进军气势。
③议论,主体,表达主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知识点】新闻概括;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新闻内容,了解新闻的组成部分和几种表达方式,按照题干中提示的三个答点解答即可。注意要按问题的顺序解答。
【点评】本题不难,关键是要熟悉课文内容,学习时要注意阅读,熟悉文章内容。
16.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电头是什么?它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内容: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地点。作用:表明消息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知识点】新闻概括;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本题有三个答点,根据所掌握的新闻的知识,分析电头的内容,一一解答即可。
【点评】电头是每则新闻正文前依次标明发报通讯社、地点、时间的文字,如“……电”。
17.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这则消息点明渡江战斗在“二十日午夜”就开始了,其目的是什么?
【答案】表明我军是为争取和平而战,且准备充分,行动迅速,打击敌人态度坚决。
解析:结合时代背景及敌我双方性质分析。
【知识点】新闻概括;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新闻背景和新闻的内容,抓住有关的新闻信息,从我军的战略布置这方面来分析作答。
【点评】新闻语言简洁,阅读时要注意新闻语言中所含的点滴信息,读懂新闻丰富的内容。
18.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的词语: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的词语: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反映了作者充满无比自豪感和高度赞扬人民解放军之情。
【知识点】新闻概括;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新闻内容,仔细分析作者使用的新闻语言,按要求引出词语,比较词语的表意、程度、范围等的不同,结合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分析,说明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点评】有关政治事件的新闻,其语言带有深厚的情感色彩,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19.“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句子中的“不到”“突破”“现正”能否换成“共”“越过”“已经”?
【答案】不能换。“不到”,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的意思,而用“越过”表现不出战斗经过;“现正”说明我军毫不懈怠,一刻不停地向敌人进攻,有“正在进行”的意思,而“已经”只表明结果,表意单一。
【知识点】新闻概括;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新闻内容,仔细分析比较词语含义的不同,从表现新闻事实的真实性和表达作者情感色彩等方面来说明理由。
【点评】有关政治事件的新闻,其语言含义丰富,学习时要注意理解。
20.“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经营”能否换成“构筑”,“溃退”能否换成“败退”?为什么?
【答案】不能。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这样更能够说明解放军的英勇。“溃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
【知识点】新闻概括;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新闻内容,仔细分析比较词语含义的不同,从准确表现事件的“程度”状况和情感色彩来说明原词使用的效果。
【点评】有关政治事件的新闻,其语言含义丰富,学习时要注意理解。
21.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文段中短语“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八个字说明了什么?
【答案】这八个字写出了人民军队的所向披靡,战绩辉煌。
【知识点】新闻概括;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抓住语句中“冲破”“横渡”两词,结合新闻中对我军的描写即可分析其所表现的我军的士气和战果。
【点评】有关政治事件的新闻,其语言含义丰富,学习时要注意理解。
22.从瑞金到延安、从西柏坡到北京,在毛泽东主席“把地球管起来”的要求指引下,新华社正一步一步走向世界。请你再写出几个你知道的著名的通讯社的名称。
【答案】如美国的美联社、英国的路透社、法国的法新社、美国的合众国际社等。
【知识点】新闻概括;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通读社,是官方专门发布新闻消息的机构。可以写国内的,也可以写国外的通讯社,注意不要写错字。
【点评】本题旨在提醒学生要关心时事,了解时事知识。
23.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你联想到毛泽东的七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哪些诗句?给你怎样的感悟?
【答案】“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感悟示例:得人心者得天下。/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对敌人决不能心慈手软,除恶务尽。如美国的美联社、英国的路透社、法国的法新社、美国的合众国际社等。
【知识点】新闻概括;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找出与文章报道事件有关的诗句。感悟可围绕人民解放军的英勇精神或国民党军队溃败的原因谈论,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本题旨在提醒学生学习时要注意举一反三,联想有关的知识,比较阅读。
三、拓展阅读
24.阅读下面的文字。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到达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文章主体部分写解放军渡江可分为三层,请你在下面写出起止点。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2)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1)第一层:从“二十日夜起”到“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第二层:从“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
(2)议论;突出我军英勇善战,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及士气败落、不堪一击的军情,又有很强的政策性,从而使这篇新闻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
【知识点】新闻报道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第一题根据事件的发展过程,结合新闻几个部分的组成来划分层次。第二题,了解有哪几种表达方式,根据句子内容即可判断出“议论”,从分析敌我双方胜败原因,表现新闻的思想性来解答。
【点评】事件新闻,要真实的报道事件的过程,学习时注意了解新闻叙事的方法。
25.阅读下面诗歌,解答问题。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本诗与本课新闻有内容上有什么关联性?
(2)同一事件,诗歌与新闻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答案】(1)都是反映了同一重大历史事件,与渡江战役中我人军解放军进军江南有关。
(2)诗歌以是形象化的语言带有作者的想像去描绘事件,而新闻是以叙述性的语言直接介绍事实。
【知识点】诗;把握诗歌主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析】【分析】解答两题,要了解诗歌与新闻两种不同体裁的一般特点,再根据内容针对所问问题来分析判断。
【点评】本题不难,诗歌与新闻的区别是很大的,容易分析概括。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