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6-09 19:00:3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同步练习
一、四基达标
1.《金色花》作者是   (国名)文学家   (姓名)。《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   ,原名   ,选自   。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   、   等。
【答案】印度;泰戈尔;冰心;谢婉莹;《繁星》;《春水》;《寄小读者》
【知识点】近代文学;外国文学;荷叶母亲;金色花;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积累答题,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
【答案】D
【知识点】金色花;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ABC写出了还得可爱,这是作者的想象,D项是实写,故选D。
【点评】体会想象给人带来的美感,比喻的美妙。
3.《金色花》结尾 “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母爱的?
【答案】上文写到“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像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也一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嗔怪中恰恰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
【知识点】金色花;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我"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 妈妈呼唤孩子:"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却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妈妈找不到自己的孩子,当然非常着急,而正在妈妈着急地来回找时,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妈妈看到孩子又惊又喜,然后就说“你这坏孩子”,这其实是贬义褒用,是妈妈在嗔怪孩子调皮,这嗔怪中恰恰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全文内容和主旨分析其深层的含义。
4.《荷叶·母亲》的结尾“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如何理解?
【答案】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知识点】荷叶母亲;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对于比喻句,既要理解本义,更要能通过联想理解其比喻义。这句话把“母亲”比作荷叶,把“我”比作红莲,荷叶宽大,红莲娇小,荷叶能为红莲遮风挡雨,这是句子的本义,句子的深层含义是母亲能为自己的孩子遮风挡雨。“心中的雨点”是暗喻,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当自己的孩子在人生路上受到委屈、遇到坎坷、遭受磨难时,母亲会安慰孩子受伤的心灵,会鼓励孩子振作起来,重拾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母爱是最无私的。这也就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因此这句话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二、能力提高
5.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答案】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总之,是孩子想为妈妈做点事。
因为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知识点】金色花;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解析】【分析】《金色花》以一个孩子向母亲独语的方式,展示了孩子充满觉悟的稚真的幻想,十分生动的书写了孩子对母亲无限热爱、眷恋的赤子之心。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从“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这花香”“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可以看出,孩子眷恋自己的妈妈,想时刻陪伴妈妈,“我”的奇特行为深藏着对母亲的依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
【点评】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而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①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②依据带有感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③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6.课文所选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参照这种写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对父母的爱。
【答案】略
【知识点】话题作文;微写作(片断写作);荷叶母亲;金色花
【解析】【分析】《金色花》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由此生发想像── 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荷叶·母亲》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答题时首先选一种具体的形象,然后通过记叙一件事件或描写一个场景,抒发对母亲的爱。注意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当然也可以写一首诗,选择一个具体形象,用象征的手法表现母爱这个主题。
【点评】本题考查写片段作文或诗文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其次还要求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比较好的片段作文。
三、开放探究
7.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建立起联系。如“木质”和“皮球”是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语,但是只要经过四步中间联想(每个联想都是很自然的),就可以从“木质”联想到“皮球”: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请你试一试,完成由“房子”和“茶”,“月亮”和“花”的联想。
房子→   ,   →   ,   →   ,   →茶
月亮→   ,   →   ,   →   ,   →花
【答案】主人;主人;客人;客人;喝水;喝水;太阳;太阳;大地;大地;花园;花园
【知识点】荷叶母亲;金色花;联想想象
【解析】【分析】联想的关键是相关性,运用发散思维的方式由甲联想到乙,当然由甲事物可以联想到的多个乙事物,如何从中选择最恰当的事物,就要考虑本题的最终目的:把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词语建立起联系。
【点评】本题考查联想能力。“联想”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因此联想的关键是相关,只要抓住这一点进行答题即可。
8.仿照示例,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完成下边的练习。
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①冬天像   
②老师的话像   
③淋成落汤鸡的我,感觉好像   
【答案】慈善的老人,给小麦盖上厚厚的棉被,使它安然度过娇弱的童年;一把开心的钥匙,打开了我的心灵之锁,重新扬起了我自信的帆;掉进了冰窖里,从头到脚都凉透了
【知识点】荷叶母亲;金色花;联想想象
【解析】【分析】首先分析例句,例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先把“音乐”比作“泉水”,然后顺着这个思路想象音乐的作用,然后仿照例句调动记忆和积累进行联想和想象,注意联想的相关性和想象的合理性。另外,还要注意联想的通俗性。
【点评】本题考查联想和想象能力。“联想”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联想分为同向联想、逆向联想、多角度联想;“想象”指想出不在眼前的具体形象或情景。这两种思维能力在写作中非常重要,他们既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培养这两种能力。
9.阅读冰心的《繁星》,完成下列问题: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淡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1)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   、   。
(2)诗中用   、   、   三个词,对不同时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这首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嫩绿”“淡白”“深红”等色彩词汇,巧妙点明了时间正在向前移动,事物也在运动变化
B.诗中表现了诗人在探索人生道路时的愿望和理想
C.“芽儿”“花儿”“果儿”其实是作者的化身
D.这首诗共三段,句式结构基本相同
【答案】(1)排比;拟人
(2)发展;贡献;牺牲
(3)鼓励青年努力向上、自我奉献、自我牺牲。
(4)C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感悟诗歌的特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拟人;排比
【解析】【分析】(1)诗人将“芽儿”“花儿”“果儿”拟人化,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三节诗字数相同,句式相同,又构成排比。
(2)这首诗共三节,第一节借“芽儿”的口吻要求青年人发展自己的才智,第二节借“花儿”的口吻要求青年人贡献自己的才智,第三节借“果儿”的口吻要求青年人贡献自己的才智、青春等。因此, 诗中用发展、贡献、牺牲三个词,对不同时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芽儿需要成长发展,正如青年人一样也需要学习与提高,来发展自己,使自己成才;植物用花儿来装点这个世界,不孤芳自赏。人也应该像植物一样,在发展了自己的基础上,应当来为社会做贡献;经历了芽儿、花儿的积累、成长,成了深红的果实,这时就要奉献给人类了,如果没有奉献,这些果实有什么用呢?青年人呢,也应该像果实一样懂得奉献自己,甚至要有甘愿牺牲自己的精神,人生才显得更完美,更充实。根据以上对这首诗的分析可知,这首诗的写作目的是鼓励青年努力向上、自我奉献、自我牺牲。
(4)ABD赏析正确,C赏析有误,“芽儿”“花儿”“果儿”暗指果树从抽芽发展、开花让人们欣赏到将结果奉献于人类的过程,这一过程正好对应了青年的人生过程,并不是作者的化身。故选C。
【点评】(1)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然后再根据语境分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锁定答案区域并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
(3)本题考查概括诗文主旨的能力,概括诗文的主旨,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
(4)本题考查对诗歌总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①是要熟读并了解整首诗歌内容,②是要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表达的意思,③是要能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④是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答题时需在对这首词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同步练习
一、四基达标
1.《金色花》作者是   (国名)文学家   (姓名)。《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   ,原名   ,选自   。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   、   等。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
3.《金色花》结尾 “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母爱的?
4.《荷叶·母亲》的结尾“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如何理解?
二、能力提高
5.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6.课文所选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参照这种写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对父母的爱。
三、开放探究
7.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建立起联系。如“木质”和“皮球”是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语,但是只要经过四步中间联想(每个联想都是很自然的),就可以从“木质”联想到“皮球”: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请你试一试,完成由“房子”和“茶”,“月亮”和“花”的联想。
房子→   ,   →   ,   →   ,   →茶
月亮→   ,   →   ,   →   ,   →花
8.仿照示例,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完成下边的练习。
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①冬天像   
②老师的话像   
③淋成落汤鸡的我,感觉好像   
9.阅读冰心的《繁星》,完成下列问题: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淡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1)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   、   。
(2)诗中用   、   、   三个词,对不同时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这首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嫩绿”“淡白”“深红”等色彩词汇,巧妙点明了时间正在向前移动,事物也在运动变化
B.诗中表现了诗人在探索人生道路时的愿望和理想
C.“芽儿”“花儿”“果儿”其实是作者的化身
D.这首诗共三段,句式结构基本相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印度;泰戈尔;冰心;谢婉莹;《繁星》;《春水》;《寄小读者》
【知识点】近代文学;外国文学;荷叶母亲;金色花;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积累答题,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2.【答案】D
【知识点】金色花;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ABC写出了还得可爱,这是作者的想象,D项是实写,故选D。
【点评】体会想象给人带来的美感,比喻的美妙。
3.【答案】上文写到“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像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也一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嗔怪中恰恰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
【知识点】金色花;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我"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 妈妈呼唤孩子:"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却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妈妈找不到自己的孩子,当然非常着急,而正在妈妈着急地来回找时,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妈妈看到孩子又惊又喜,然后就说“你这坏孩子”,这其实是贬义褒用,是妈妈在嗔怪孩子调皮,这嗔怪中恰恰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全文内容和主旨分析其深层的含义。
4.【答案】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知识点】荷叶母亲;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对于比喻句,既要理解本义,更要能通过联想理解其比喻义。这句话把“母亲”比作荷叶,把“我”比作红莲,荷叶宽大,红莲娇小,荷叶能为红莲遮风挡雨,这是句子的本义,句子的深层含义是母亲能为自己的孩子遮风挡雨。“心中的雨点”是暗喻,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当自己的孩子在人生路上受到委屈、遇到坎坷、遭受磨难时,母亲会安慰孩子受伤的心灵,会鼓励孩子振作起来,重拾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母爱是最无私的。这也就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因此这句话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5.【答案】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总之,是孩子想为妈妈做点事。
因为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知识点】金色花;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解析】【分析】《金色花》以一个孩子向母亲独语的方式,展示了孩子充满觉悟的稚真的幻想,十分生动的书写了孩子对母亲无限热爱、眷恋的赤子之心。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从“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这花香”“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可以看出,孩子眷恋自己的妈妈,想时刻陪伴妈妈,“我”的奇特行为深藏着对母亲的依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
【点评】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而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①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②依据带有感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③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6.【答案】略
【知识点】话题作文;微写作(片断写作);荷叶母亲;金色花
【解析】【分析】《金色花》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由此生发想像── 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荷叶·母亲》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答题时首先选一种具体的形象,然后通过记叙一件事件或描写一个场景,抒发对母亲的爱。注意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当然也可以写一首诗,选择一个具体形象,用象征的手法表现母爱这个主题。
【点评】本题考查写片段作文或诗文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其次还要求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比较好的片段作文。
7.【答案】主人;主人;客人;客人;喝水;喝水;太阳;太阳;大地;大地;花园;花园
【知识点】荷叶母亲;金色花;联想想象
【解析】【分析】联想的关键是相关性,运用发散思维的方式由甲联想到乙,当然由甲事物可以联想到的多个乙事物,如何从中选择最恰当的事物,就要考虑本题的最终目的:把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词语建立起联系。
【点评】本题考查联想能力。“联想”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因此联想的关键是相关,只要抓住这一点进行答题即可。
8.【答案】慈善的老人,给小麦盖上厚厚的棉被,使它安然度过娇弱的童年;一把开心的钥匙,打开了我的心灵之锁,重新扬起了我自信的帆;掉进了冰窖里,从头到脚都凉透了
【知识点】荷叶母亲;金色花;联想想象
【解析】【分析】首先分析例句,例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先把“音乐”比作“泉水”,然后顺着这个思路想象音乐的作用,然后仿照例句调动记忆和积累进行联想和想象,注意联想的相关性和想象的合理性。另外,还要注意联想的通俗性。
【点评】本题考查联想和想象能力。“联想”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联想分为同向联想、逆向联想、多角度联想;“想象”指想出不在眼前的具体形象或情景。这两种思维能力在写作中非常重要,他们既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培养这两种能力。
9.【答案】(1)排比;拟人
(2)发展;贡献;牺牲
(3)鼓励青年努力向上、自我奉献、自我牺牲。
(4)C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感悟诗歌的特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拟人;排比
【解析】【分析】(1)诗人将“芽儿”“花儿”“果儿”拟人化,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三节诗字数相同,句式相同,又构成排比。
(2)这首诗共三节,第一节借“芽儿”的口吻要求青年人发展自己的才智,第二节借“花儿”的口吻要求青年人贡献自己的才智,第三节借“果儿”的口吻要求青年人贡献自己的才智、青春等。因此, 诗中用发展、贡献、牺牲三个词,对不同时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芽儿需要成长发展,正如青年人一样也需要学习与提高,来发展自己,使自己成才;植物用花儿来装点这个世界,不孤芳自赏。人也应该像植物一样,在发展了自己的基础上,应当来为社会做贡献;经历了芽儿、花儿的积累、成长,成了深红的果实,这时就要奉献给人类了,如果没有奉献,这些果实有什么用呢?青年人呢,也应该像果实一样懂得奉献自己,甚至要有甘愿牺牲自己的精神,人生才显得更完美,更充实。根据以上对这首诗的分析可知,这首诗的写作目的是鼓励青年努力向上、自我奉献、自我牺牲。
(4)ABD赏析正确,C赏析有误,“芽儿”“花儿”“果儿”暗指果树从抽芽发展、开花让人们欣赏到将结果奉献于人类的过程,这一过程正好对应了青年的人生过程,并不是作者的化身。故选C。
【点评】(1)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然后再根据语境分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锁定答案区域并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
(3)本题考查概括诗文主旨的能力,概括诗文的主旨,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
(4)本题考查对诗歌总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①是要熟读并了解整首诗歌内容,②是要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表达的意思,③是要能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④是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答题时需在对这首词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