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25 诗词曲五首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25 诗词曲五首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03 16:46:13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25 诗词曲五首 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3.下列对诗歌主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春望》抒发了安史之乱时期,诗人感时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B.《泊秦淮》批判了秦淮歌女不关心国家前途,只顾卖唱逗笑的无耻生活。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通过风雨把现实和梦境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愿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D.《过零丁洋》中作者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定决心。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话寄寓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下面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明作者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B.表现了对异族入侵的愤慨之情。
C.表明了对君主的效忠,决心杀身成仁。
D.准备牺牲自己,名垂史册。
5.选择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  )。
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C.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二、默写
6.名句默写。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
②《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两句诗是    ,     。
③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    。
④《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主旨句是:    。
⑤《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两句词是:    ,     。
⑥海内存知己,    。    ,儿女共沾巾 。
⑦念天地之悠悠,    。
7.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知人者智,    。
②耳闻不如目见,    。
③    ,疏而不漏。
④故余虽愚,    。
⑤古代诗词中,很多诗句都意蕴丰富,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    ”,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赵翼《论诗》中的“    ,    ”, 道出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风骚的创作真谛。
8.根据意思补充句子
①当好朋友要离你远去,你将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   ”作为临别赠言,鼓励好友乐观地面对新生活。
②《夜雨寄北》中既能表现作者孤独苦闷的深切思念之情,又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的句子是:   ,   ?
③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历史是要向前发展,潮流不可阻挡的句子是:   ,   。
④《淮上与友人别》一诗中烘托离人特殊心情的句子是:   ,   。
三、诗歌鉴赏
9.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回答下面的问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对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辛苦遭逢起一经”,说的是自从中了进士,担任起重要国事之后,就为国事辛苦奔波,有无愧国家民族之意。
B.“身世浮沉雨打萍”,这是个比喻句,是说四年来没有一天安定,像雨中的浮萍,是承接“辛苦”一句的意思说的。
C.“惶恐滩头说惶恐”写的是在江西起兵奔赴浙江为解除临时国都杭州被困时的惊恐心情的,有为国担忧的意思在内。
D.“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现在我已被元军扣留、囚禁,绝无生还之路,只有留下诗句,表达对我国家民族的赤胆忠心,在史册上留名了。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请说说句中运用比喻的妙处。
(3)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4)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5)说一说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10.(2016八下·福建期中)阅读《山坡羊 潼关怀古》,完成题目。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1)本曲作者是   ,   朝   家。“山坡羊”是   。
(2)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3)仔细品味画线的句子,说说加横线的字好在什么地方,会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赤壁;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C句的划分应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点评】诗歌朗读节奏的划分与文言文的断句方法类似,要判断句子的层次,但也有区别,诗是韵文,节奏有格律的规定,要按格律要求来划节奏。
2.【答案】C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解析】【分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在诗中是作者情感的过渡句,从“凄凉”过渡到“长精神”,其情感的重点还是在后者,句中虽然有自叹命运不济的内容,但表达的还是对社会的展望,所以C项对诗人情感的评定“无奈、惆怅与叹息”的不妥的。且“千帆过”和“万木春”也不是写实景,是用作比喻的。
【点评】此类涉及诗歌各方面知识内容的选择题,解答时抓住各选项表述的要点,比较诗歌的内容,判断正误。判断C项错误,关键在分析诗人情感表达的分寸,联系诗歌的主旨句了解诗人情感的主体即可判断其错误。
3.【答案】B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泊秦淮;春望;过零丁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解析】【分析】《泊秦淮》借批评商女只顾享乐,不关心国家命运来揭露统治者不理朝政、昏庸无能、沉迷享乐的腐朽生活,表达作者的愤慨。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主旨。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和诗句内容理解诗人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4.【答案】A
【知识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过零丁洋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所学所所理解最后一句诗的内容,抓住题干中答点“感情”,比较各选项内容,用反选排除法,本题中AD两项符合最后一句的内容,相比较,A句表述更加全面准确。
【点评】此类题,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内容要点,与作品中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答案】C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解析】【分析】抓住各项语句表述的要点,根据所学所记,回顾作品内容,梳理有关的信息,比较判断正误。C错,应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点评】学习古诗词,要整体把握作品内容,记忆要点。
6.【答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独怆然而涕下
【知识点】诗;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山坡羊·潼关怀古
【解析】【分析】注意易错字,“畔”不为“伴”,“郎”不为“朗”,“乔”不为“骄”或“娇”,“俱”不为“具”,“览”不为“缆”,“婵娟”两字是“女”字旁,“涯”不为“崖”,“歧”不为“岐”,“怆”不为“沧”。
【点评】本题不难,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填空古诗句,最好写错字,一是由于学生记忆不清,二是学生好望文生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
7.【答案】自知者明;目见不如足践;天网恢恢;卒获有所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知识点】国内文学作品;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解析】【分析】 第五小题要根据题中关键信息“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创新”来选择所以篇目中的诗句;默写古诗要注意易错字的写法,比如本题中“践”“恢”“卒”“畔”“骚”等字。
8.【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夜雨寄北;淮上与友人别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选择诗句,比如①是当好朋友要离你远去,作为临别赠言,鼓励好友乐观地面对新生活。将选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②《夜雨寄北》中既能表现作者孤独苦闷的深切思念之情,又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③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历史是要向前发展,潮流不可阻挡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④《淮上与友人别》一诗中烘托离人特殊心情的句子是: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点评】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选择诗句,关键在于对古诗句的理解,再联系所给信息选择恰当的诗句。
9.【答案】(1)C
(2)此处的比喻生动的写出了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凄凉之景。“风飘絮”比喻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则是文天祥凄惨的政治生涯的写照。抒发祖国即将沦亡、自己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不幸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的心情。
(3)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5)表达了作者生前无愧,死后无憾,光明磊落,浩气长存的伟大的民族节操;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忠心为国的一片丹心。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过零丁洋
【解析】【分析】(1)“惶恐滩头说惶恐”写的是文天祥在江西起兵抗元后,曾兵败由惶恐滩退往福建境内,这里抒写了诗人忧虑不安的心情。(2)诗中的“风飘絮”比喻当时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比喻自己的命运,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诗人表达的悲愤和痛苦心情即可。(3)列举像文天祥一样有骨气的人的事例。他们能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甘愿牺牲个人利益甚至是生命,具有满腔的爱国情怀,并以实际行动证明。(4)默写课内外积累的表现“有骨气”的诗句。(5)这是全诗的主旨句。诗人面对死亡,大义凛然,视死如回,以民族利益为大局,甘愿牺牲自己的宝贵的生命,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的爱国热情。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反复诵读,结合背景和主题思想,理解诗句内容。(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理解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3)本题考查知识的拓展迁移的能力。运用联想,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平时多读书,多积累。(4)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拓展迁移能力。运用联想,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平时多读书,多积累。(5)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理解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10.【答案】(1)张养浩;元;散曲;曲牌名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聚”:使静态物具有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怒”:使人觉得黄河如兽在咆哮,并联想到河水奔腾澎湃的情景。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遣词;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山坡羊·潼关怀古;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1)本题为考查文学常识。平时学生养成识记名篇名作的习惯。(2)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最主要的原因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3)作者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 本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点评】(1)识记诗歌的基本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2)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25 诗词曲五首 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答案】C
【知识点】赤壁;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C句的划分应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点评】诗歌朗读节奏的划分与文言文的断句方法类似,要判断句子的层次,但也有区别,诗是韵文,节奏有格律的规定,要按格律要求来划节奏。
2.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答案】C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解析】【分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在诗中是作者情感的过渡句,从“凄凉”过渡到“长精神”,其情感的重点还是在后者,句中虽然有自叹命运不济的内容,但表达的还是对社会的展望,所以C项对诗人情感的评定“无奈、惆怅与叹息”的不妥的。且“千帆过”和“万木春”也不是写实景,是用作比喻的。
【点评】此类涉及诗歌各方面知识内容的选择题,解答时抓住各选项表述的要点,比较诗歌的内容,判断正误。判断C项错误,关键在分析诗人情感表达的分寸,联系诗歌的主旨句了解诗人情感的主体即可判断其错误。
3.下列对诗歌主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春望》抒发了安史之乱时期,诗人感时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B.《泊秦淮》批判了秦淮歌女不关心国家前途,只顾卖唱逗笑的无耻生活。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通过风雨把现实和梦境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愿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D.《过零丁洋》中作者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定决心。
【答案】B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泊秦淮;春望;过零丁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解析】【分析】《泊秦淮》借批评商女只顾享乐,不关心国家命运来揭露统治者不理朝政、昏庸无能、沉迷享乐的腐朽生活,表达作者的愤慨。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主旨。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和诗句内容理解诗人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话寄寓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下面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明作者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B.表现了对异族入侵的愤慨之情。
C.表明了对君主的效忠,决心杀身成仁。
D.准备牺牲自己,名垂史册。
【答案】A
【知识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过零丁洋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所学所所理解最后一句诗的内容,抓住题干中答点“感情”,比较各选项内容,用反选排除法,本题中AD两项符合最后一句的内容,相比较,A句表述更加全面准确。
【点评】此类题,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内容要点,与作品中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选择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  )。
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C.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答案】C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解析】【分析】抓住各项语句表述的要点,根据所学所记,回顾作品内容,梳理有关的信息,比较判断正误。C错,应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点评】学习古诗词,要整体把握作品内容,记忆要点。
二、默写
6.名句默写。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
②《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两句诗是    ,     。
③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    。
④《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主旨句是:    。
⑤《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两句词是:    ,     。
⑥海内存知己,    。    ,儿女共沾巾 。
⑦念天地之悠悠,    。
【答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独怆然而涕下
【知识点】诗;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山坡羊·潼关怀古
【解析】【分析】注意易错字,“畔”不为“伴”,“郎”不为“朗”,“乔”不为“骄”或“娇”,“俱”不为“具”,“览”不为“缆”,“婵娟”两字是“女”字旁,“涯”不为“崖”,“歧”不为“岐”,“怆”不为“沧”。
【点评】本题不难,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填空古诗句,最好写错字,一是由于学生记忆不清,二是学生好望文生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
7.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知人者智,    。
②耳闻不如目见,    。
③    ,疏而不漏。
④故余虽愚,    。
⑤古代诗词中,很多诗句都意蕴丰富,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    ”,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赵翼《论诗》中的“    ,    ”, 道出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风骚的创作真谛。
【答案】自知者明;目见不如足践;天网恢恢;卒获有所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知识点】国内文学作品;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解析】【分析】 第五小题要根据题中关键信息“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创新”来选择所以篇目中的诗句;默写古诗要注意易错字的写法,比如本题中“践”“恢”“卒”“畔”“骚”等字。
8.根据意思补充句子
①当好朋友要离你远去,你将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   ”作为临别赠言,鼓励好友乐观地面对新生活。
②《夜雨寄北》中既能表现作者孤独苦闷的深切思念之情,又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的句子是:   ,   ?
③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历史是要向前发展,潮流不可阻挡的句子是:   ,   。
④《淮上与友人别》一诗中烘托离人特殊心情的句子是:   ,   。
【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夜雨寄北;淮上与友人别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选择诗句,比如①是当好朋友要离你远去,作为临别赠言,鼓励好友乐观地面对新生活。将选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②《夜雨寄北》中既能表现作者孤独苦闷的深切思念之情,又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③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历史是要向前发展,潮流不可阻挡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④《淮上与友人别》一诗中烘托离人特殊心情的句子是: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点评】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选择诗句,关键在于对古诗句的理解,再联系所给信息选择恰当的诗句。
三、诗歌鉴赏
9.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回答下面的问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对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辛苦遭逢起一经”,说的是自从中了进士,担任起重要国事之后,就为国事辛苦奔波,有无愧国家民族之意。
B.“身世浮沉雨打萍”,这是个比喻句,是说四年来没有一天安定,像雨中的浮萍,是承接“辛苦”一句的意思说的。
C.“惶恐滩头说惶恐”写的是在江西起兵奔赴浙江为解除临时国都杭州被困时的惊恐心情的,有为国担忧的意思在内。
D.“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现在我已被元军扣留、囚禁,绝无生还之路,只有留下诗句,表达对我国家民族的赤胆忠心,在史册上留名了。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请说说句中运用比喻的妙处。
(3)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4)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5)说一说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答案】(1)C
(2)此处的比喻生动的写出了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凄凉之景。“风飘絮”比喻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则是文天祥凄惨的政治生涯的写照。抒发祖国即将沦亡、自己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不幸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的心情。
(3)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5)表达了作者生前无愧,死后无憾,光明磊落,浩气长存的伟大的民族节操;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忠心为国的一片丹心。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过零丁洋
【解析】【分析】(1)“惶恐滩头说惶恐”写的是文天祥在江西起兵抗元后,曾兵败由惶恐滩退往福建境内,这里抒写了诗人忧虑不安的心情。(2)诗中的“风飘絮”比喻当时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比喻自己的命运,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诗人表达的悲愤和痛苦心情即可。(3)列举像文天祥一样有骨气的人的事例。他们能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甘愿牺牲个人利益甚至是生命,具有满腔的爱国情怀,并以实际行动证明。(4)默写课内外积累的表现“有骨气”的诗句。(5)这是全诗的主旨句。诗人面对死亡,大义凛然,视死如回,以民族利益为大局,甘愿牺牲自己的宝贵的生命,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的爱国热情。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反复诵读,结合背景和主题思想,理解诗句内容。(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理解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3)本题考查知识的拓展迁移的能力。运用联想,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平时多读书,多积累。(4)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拓展迁移能力。运用联想,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平时多读书,多积累。(5)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理解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10.(2016八下·福建期中)阅读《山坡羊 潼关怀古》,完成题目。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1)本曲作者是   ,   朝   家。“山坡羊”是   。
(2)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3)仔细品味画线的句子,说说加横线的字好在什么地方,会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
【答案】(1)张养浩;元;散曲;曲牌名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聚”:使静态物具有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怒”:使人觉得黄河如兽在咆哮,并联想到河水奔腾澎湃的情景。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遣词;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山坡羊·潼关怀古;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1)本题为考查文学常识。平时学生养成识记名篇名作的习惯。(2)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最主要的原因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3)作者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 本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点评】(1)识记诗歌的基本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2)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