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心声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心声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0-02 09:5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心声黄蓓佳作者介绍1955年出生于江苏如皋。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
文系文学专业。1985年
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 1972年发表处女作《补考》。著有小说集《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夜夜狂欢》等。 黄蓓佳 字词积累
毛毛剌剌( ):

斩钉截铁:
恍惚( ):
窸窸窣窣( ):là形容声音很粗糙。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干脆利索,
毫不犹豫。
hu?ng hū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xī xī sū sū 象声词,形容摩擦
等轻微细小的声音。契诃( )夫
嘟嘟囔囔( ):
发窘 ( ):
抽噎( ): hēdū dū nang nang 不断
地、含混地自言自语。多表示不满 ji?ng感到为难的;显出窘态
yē一吸一顿地哭泣
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概括。 温馨提示:时间顺序
四个场景:教室、树林里、      教室、公开课上。 1、程老师准备上一堂公开课,发了一篇讲义,是俄国契诃夫写的《万卡》,并指定了六个同学朗读。  李京京看了好几遍,这个故事他喜欢极了。非常想读一段。可程老师因为他嗓子不好,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程老师李京京 2、 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3、第二天放学后,程老师让指定的那六个同学留下来,各人把自己朗读的一段反复读了几遍,京京心里痒痒的,趴在教室的窗户外面听。  胖胖的赵小桢读出来的调子总是软软的奶声奶气的,京京勇敢的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4、公开课上,在赵小桢不敢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  程老师开始有点慌乱,后来“只好”让李京京接下去读,最后用“发颤”的声音请他把课文全部读完。情节结构按李京京的活动
想读课文
偷读课文
听读课文
终读课文 1.小说中的主人公李京京是一个怎样的小孩?请大家结合人物的描写方法进行分析.自主探究:
例:“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
(心理描写,表现了京京对念课文的渴望对老师要求的疑问。)“京京叹了一口气,走起神来。讲义从他的手指间滑落,飘在地上,他没有发觉,一动不动。”
(动作描写,京京从故事中人物的经历想到了自己的经历,在这里,他完全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去,所以讲义滑落他也没发觉。)
“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
(动作、神态描写,“眼巴巴”表现出京京对读课文的渴望,他想说出来,可又怕老师不同意,只好望着老师。)李京京是一个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愿望、执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文中多处写到树林里静悄悄的,这为京京在树林里的朗读渲染了一种气氛。同时也为京京的朗读创造了条件。关于环境描写2.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公开课上对李京京读课文前后的态度变化说明了什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对工作负责;
急功近利,过分追求形式,把公开课上成表演课。
第一次让李京京读课文是出于无奈;
第二次让李京京继续读,是被他的真情实感所感动,说明李京京的朗读非常成功。
3.李京京的 “心声” 是什么?1、李京京渴望得到公平锻炼的机会;
2、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肯定、 理解和尊重;
3、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
4、渴望亲情和友谊、想念爷爷和童伴;
5、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
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4.作者的心声?1、告诉孩子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美好的愿望遭到他人拒绝或嘲讽时,不要灰心沮丧,更不要轻言放弃,而是要自信勇敢,执著追求,努力为自己争取成功的机会。
2、呼吁教育工作者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 这篇小说触及了当前教育中的某些现象,你对这些现象有什么看法?总结拓展公开课区别对待学生,≠表演课,不能弄虚作假教师不应该应该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给予充分的理解和肯定。课外练笔:   请你以李京京的口吻给乡下的爷爷写一封像万卡那样的长信,以述说自己对幸福快乐生活的希冀。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