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离(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物质的分离(第一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10-01 21:5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第6节物质的分离 自然界中的河水、海水和泉水等都不是纯净物,都是溶有多种溶质的溶液。那么,这些溶质可不可以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呢?食盐晶体云母金刚石硫酸铜晶体回忆我们学过哪些晶体?能说说吗?你能说出下面晶体的特征吗?察尔汗盐湖中形似“海滨别墅”的盐花 生活体验 夏天上完体育课大汗淋漓,回到教室,风扇一吹,汗都干了,脖子和衣服上却有了固体粉末。
(1)汗液是什么味道?它是溶液吗?
(2)固体粉末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呢?思考你知道我们所吃的食盐是从哪里来的吗? 人们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水逐渐蒸发后,溶液变浓,最后食盐就会结晶析出。结晶:
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结晶。二、晶体的形成思考从海水中我们用了什么方法获得晶体?方法1:蒸发溶剂食盐溶液
(不饱和)刚好饱和的溶液晶体蒸发溶剂溶剂质量变小
溶质质量不变蒸发溶剂溶剂质量变小
溶质质量变小蒸发溶剂过程中,溶液成分的变化:硫酸铜晶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讨论:在70℃时,在100克水,加入47.1克硫酸铜晶体,此时溶液是饱和的吗?20 ℃在10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多少克硫酸铜晶体?若将此溶液从70 ℃降到20 ℃会有什么现象发生?通过这个讨论有什么新的晶体的形成方法?如何从硫酸铜溶液中得到 硫酸铜晶体?1.配制一杯70℃的硫酸铜的饱和溶液。
2.利用滴管吸取一滴硫酸铜饱和溶液,滴在凹穴玻片上。
3.仔细观察,有没有晶体出现? 方法2:冷却热饱和溶液活动有硫酸铜晶体析出高温下的饱和溶液降温低温下的饱和溶液
晶体溶剂的质量不变
溶质的质量变小冷却热饱和溶液过程中,溶液成分的变化:讨论为什么冷却热饱和溶液可以得到晶体?因为某些物质的溶解度
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为什么提取食盐和制取氢氧化钙晶体时都不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析出食盐的量很少;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结论蒸发溶剂:
一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冷却热饱和溶液: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结晶的方法小结 事实上,在生活生产中人们通常是将两种方法综合起来使用,也就是先通过加热使溶液浓缩(减少溶剂),再将溶液冷却(降低温度),使溶液中的物质结晶析出。 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试用你学过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纯碱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如图) 从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可知道: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小,要获得氯化钠晶体不宜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而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所以要夏天晒盐(蒸发其中的溶剂)。而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大,宜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晶体,所以冬天捞碱(冷却)。 含有结晶水的化合物称为结晶水合物,如胆矾、石膏等物质。而食盐、硝酸钾和硫酸钡等物质不含结晶水。风化现象:结晶水合物在室温下不太稳定,在干燥的空气里会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潮解现象:晶体放在空气里,会逐渐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湿,直到在它的表面上溶解而成为饱和溶液甚至稀溶液的现象。如氯化钙、氯化镁和氢氧化钠等。C1.室温下,饱和氯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
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这
是因为( )
A. 氯化钠的溶解度减小
B.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C. 溶剂质量减少
D.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课堂练习
2: 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现有20℃时
饱和溶液100克和200克,在温度保持不变的
情况下,各蒸发掉10克水,析出晶体分别是
多少?课堂练习1、配制70℃的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