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组第6课《北京的春节》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组第6课《北京的春节》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04 16:35:16

文档简介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组第6课《北京的春节》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汉字。
guī ju zhǎn lǎn mì jiàn bào zhú tōng xiāo jiàn duàn
                       
wán shuǎ xián shú biān pào zá bàn áo tāng jié rán bù tóng
                       
2.比一比,再组词。
暖    闹    耍    玻    技   
缓    闯    要    坡    枝   
3.把词语补充完整。
   七   八 张   结      象   新
灯火       日夜       万不      
4.填一填
①按照老北京的   ,腊八要喝   。
②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   ,到处飘着   的香味。
③元宵节是农历的   。
④到了元宵节,人们除了看灯,还会吃   。
5.请你按照时间顺序重新排列下面的节日活动。
   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
   泡腊八蒜,为过年吃饺子用。
   买杂拌、爆竹、各种玩意儿,准备过年。
   孩子们逛庙会、看野景、骑毛驴,还能买到新年特有的玩具。
   大扫除一次,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
6.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北京的春节   排场,   分外热闹。
(2)   孩子们要放鞭炮,   要过春节了。
(3)   除夕之夜要守岁,   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
(4)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   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5)北京   城市,   它也跟着农民一齐过年,   过得分外热闹。
二、阅读理解
7.阅读欣赏
多彩的腊月民俗
腊八 腊月初八,喝“腊八粥”。粥中有大米、小米、芸豆、小豆等多种粮食和小枣、栗子等多种干果。喝腊八粥,既展示了过去的一年五谷丰登,又反映了老百姓盼望来年有个更好的收成。当然,“腊八”由来已久,里面也杂有某些迷信因素。
灶日 腊月二十三是灶日,又称“小年”。流行着祭灶的风俗。相传,帝的孙子叫黎,负责管火,以后被封为灶神。二十三那天把灶神送上天,到初一的五更天再接回来,人们希望灶神到天上去多说好话,故在二十三这天,人们要吃又甜又黏嘴的糖瓜。
守岁 从晋代开始,我国就有了除夕守岁的记载。大年三十,人们通宵达旦迎新春。剪窗花、贴年画、写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家家沉浸在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
(1)下面的字能组成多少词语?写一写。
(2)你认为哪些“旧民俗”可以保留?哪些应去掉?
①保留:   
②去掉:   
(3)你知道现在过春节都有哪些民俗?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五月的槐乡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冈冈,好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桌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劈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跨 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浓白……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 侵)在香海中了。
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如果有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槐花饭是用精白粉拌槐花蒸的。若吃咸的,就浇上麻油、蒜泥和陈醋;若吃甜的,就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可好吃了。小朋友临走的时候,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塑料袋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 灌)清亮亮的槐花蜜。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小妞儿变得格外俊。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塞的全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往嘴里(赛 塞)上一把,甜滋滋、香喷喷的……
(1)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抄下来。
①ABB式:白莎莎       
         
②AABB式:山山洼洼       
(2)在短文中选择括号里恰当的字。
(跨 挎)   走 (浸 侵)   在
小   (罐 灌) (赛 塞)   上一把
(3)联系上下文理解划线的词语。
①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   
②槐乡的小妞儿变得格外俊。   
③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塞的全是槐花。   
(4)照样子写句子。
若吃咸的,就浇上麻油、蒜泥和陈醋;若吃甜的,就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可好吃了。
若   ,就   ;若   ,就   。
(5)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规矩;展览;蜜饯;爆竹;通宵;间断;玩耍;娴熟;鞭炮;杂拌;熬汤;截然不同
【知识点】拼音;北京的春节
【解析】【分析】(1)根据所给拼音,可拼写出词语为规矩。故答案为规矩。
(2)根据所给拼音,可拼写出词语为展览。故答案为展览。
(3)根据所给拼音,可拼写出词语为蜜饯。故答案为蜜饯。
(4)根据所给拼音,可拼写出词语为爆竹。故答案为爆竹。
(5)根据所给拼音,可拼写出词语为通宵。故答案为通宵。
(6)根据所给拼音,可拼写出词语为间断。故答案为间断。
(7)根据所给拼音,可拼写出词语为玩耍。故答案为玩耍。
(8)根据所给拼音,可拼写出词语为娴熟。故答案为娴熟。
(9)根据所给拼音,可拼写出词语为鞭炮。故答案为鞭炮。
(10)根据所给拼音,可拼写出词语为杂拌。故答案为杂拌。
(11)根据所给拼音,可拼写出词语为熬汤。故答案为熬汤。
(12)根据所给拼音,可拼写出词语为截然不同。故答案为截然不同。
【点评】考查拼音及字词书写。
2.【答案】温暖;热闹;玩耍;玻璃;技艺;缓和;闯入;需要;山坡;树枝
【知识点】字形;字义;北京的春节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首先记清每个生字的写法,并分清其读音,尤其是容易混淆的形近字,要学会正确辨析并组词。掌握他们的结构组成,并理解其含义,最终达到熟练应用。例如:“要”和“耍”,字形非常相似,但读音完全不同。
故答案为:温暖;热闹;玩耍;玻璃;技艺;缓和;闯入;需要;山坡;树枝
【点评】此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和组词能力。分清这些形近字,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
3.【答案】横;竖;灯;彩;万;更;通;宵;不;绝;得;已
【知识点】成语;北京的春节
【解析】【分析】横七竖八: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张灯结彩:结:结扎,系。彩:彩绸。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变更。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灯火通宵 :整个晚上都开着灯;形容很热闹。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4.【答案】老规矩;腊八粥;年菜;酒肉;正月十五;元宵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北京的春节
【解析】【分析】依据课文内容可知,①按照老北京的(老规矩),腊八要喝(腊八粥)。②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飘着(酒肉)的香味。③元宵节是农历的(正月十五)。④到了元宵节,人们除了看灯,还会吃(元宵)。
【点评】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识记。
5.【答案】5;1;2;4;3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北京的春节
【解析】【分析】根据文章内容知,节日活动的先后顺序为“泡腊八蒜,为过年吃饺子用;买杂拌、爆竹、各种玩意儿,准备过年;大扫除一次,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孩子们逛庙会、看野景、骑毛驴,还能买到新年特有的玩具;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故答案为“5;1;2;4;3”。
【点评】考查课文内容掌握及阅读理解。
6.【答案】(1)不但;而且
(2)之所以;是因为
(3)因为;所以
(4)即使
(5)虽是;可是;而且
【知识点】句式衔接;北京的春节
【解析】【分析】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关联词一般分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等。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关联词的掌握程度
7.【答案】(1)乐园;欢乐;快乐;乐观;和好;祥和;柔和;和弦;年岁;岁月;守岁;百岁
(2)腊八,扫尘和守岁;灶日
(3)看春节联欢晚会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文学文化常识;北京的春节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词语的掌握。一字组多词:乐园;欢乐;快乐;乐观;和好;祥和;柔和;和弦;年岁;岁月;守岁;百岁。(2)对于“旧民俗”应保留积极正面的,如:腊八,扫尘和守岁。去掉消极迷信负面的,如:灶日。(3)考查对春节民俗的了解。春节各地民俗不同,但看春节联欢晚会是必不可少的。
【点评】(1)这道题是一字组多词,主要是丰富学生的词汇,为写作奠定基础。平时注意多积累。(2)、(3) 考查对春节民俗的了解。 
8.【答案】(1)白生生;喜盈盈;香喷喷;傻乎乎;甜滋滋;坡坡冈冈;大大咧咧
(2)挎;浸;罐;塞
(3)一定;外表美丽;指小男孩
(4)不去;在家写作业吧;要去;带上午餐、水和塑料袋
(5)喜爱、向往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课文内容理解;北京的春节;AABB式词语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①给出的词语“白莎莎”来看,是ABB式结构,如:白生生、喜盈盈、香喷喷、傻乎乎、甜滋滋。从②给出的词语“山山洼洼”来看,是AABB式结构,如:坡坡冈冈、大大咧咧。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挎)走 、(浸 )在、小(罐)( 塞)上一把。
(3)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①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准:一定。②槐乡的小妞儿变得格外俊。俊:外表美丽。③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塞的全是槐花。小小子:指小男孩。
(4)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 若(不去),就(在家写作业吧);若(要去),就(带上午餐、水和塑料袋)。
(5)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整篇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点评】(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4)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5)此题主要考查对短文理解的能力。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 / 1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组第6课《北京的春节》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汉字。
guī ju zhǎn lǎn mì jiàn bào zhú tōng xiāo jiàn duàn
                       
wán shuǎ xián shú biān pào zá bàn áo tāng jié rán bù tóng
                       
【答案】规矩;展览;蜜饯;爆竹;通宵;间断;玩耍;娴熟;鞭炮;杂拌;熬汤;截然不同
【知识点】拼音;北京的春节
【解析】【分析】(1)根据所给拼音,可拼写出词语为规矩。故答案为规矩。
(2)根据所给拼音,可拼写出词语为展览。故答案为展览。
(3)根据所给拼音,可拼写出词语为蜜饯。故答案为蜜饯。
(4)根据所给拼音,可拼写出词语为爆竹。故答案为爆竹。
(5)根据所给拼音,可拼写出词语为通宵。故答案为通宵。
(6)根据所给拼音,可拼写出词语为间断。故答案为间断。
(7)根据所给拼音,可拼写出词语为玩耍。故答案为玩耍。
(8)根据所给拼音,可拼写出词语为娴熟。故答案为娴熟。
(9)根据所给拼音,可拼写出词语为鞭炮。故答案为鞭炮。
(10)根据所给拼音,可拼写出词语为杂拌。故答案为杂拌。
(11)根据所给拼音,可拼写出词语为熬汤。故答案为熬汤。
(12)根据所给拼音,可拼写出词语为截然不同。故答案为截然不同。
【点评】考查拼音及字词书写。
2.比一比,再组词。
暖    闹    耍    玻    技   
缓    闯    要    坡    枝   
【答案】温暖;热闹;玩耍;玻璃;技艺;缓和;闯入;需要;山坡;树枝
【知识点】字形;字义;北京的春节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首先记清每个生字的写法,并分清其读音,尤其是容易混淆的形近字,要学会正确辨析并组词。掌握他们的结构组成,并理解其含义,最终达到熟练应用。例如:“要”和“耍”,字形非常相似,但读音完全不同。
故答案为:温暖;热闹;玩耍;玻璃;技艺;缓和;闯入;需要;山坡;树枝
【点评】此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和组词能力。分清这些形近字,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
3.把词语补充完整。
   七   八 张   结      象   新
灯火       日夜       万不      
【答案】横;竖;灯;彩;万;更;通;宵;不;绝;得;已
【知识点】成语;北京的春节
【解析】【分析】横七竖八: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张灯结彩:结:结扎,系。彩:彩绸。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变更。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灯火通宵 :整个晚上都开着灯;形容很热闹。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4.填一填
①按照老北京的   ,腊八要喝   。
②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   ,到处飘着   的香味。
③元宵节是农历的   。
④到了元宵节,人们除了看灯,还会吃   。
【答案】老规矩;腊八粥;年菜;酒肉;正月十五;元宵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北京的春节
【解析】【分析】依据课文内容可知,①按照老北京的(老规矩),腊八要喝(腊八粥)。②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飘着(酒肉)的香味。③元宵节是农历的(正月十五)。④到了元宵节,人们除了看灯,还会吃(元宵)。
【点评】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识记。
5.请你按照时间顺序重新排列下面的节日活动。
   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
   泡腊八蒜,为过年吃饺子用。
   买杂拌、爆竹、各种玩意儿,准备过年。
   孩子们逛庙会、看野景、骑毛驴,还能买到新年特有的玩具。
   大扫除一次,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
【答案】5;1;2;4;3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北京的春节
【解析】【分析】根据文章内容知,节日活动的先后顺序为“泡腊八蒜,为过年吃饺子用;买杂拌、爆竹、各种玩意儿,准备过年;大扫除一次,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孩子们逛庙会、看野景、骑毛驴,还能买到新年特有的玩具;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故答案为“5;1;2;4;3”。
【点评】考查课文内容掌握及阅读理解。
6.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北京的春节   排场,   分外热闹。
(2)   孩子们要放鞭炮,   要过春节了。
(3)   除夕之夜要守岁,   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
(4)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   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5)北京   城市,   它也跟着农民一齐过年,   过得分外热闹。
【答案】(1)不但;而且
(2)之所以;是因为
(3)因为;所以
(4)即使
(5)虽是;可是;而且
【知识点】句式衔接;北京的春节
【解析】【分析】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关联词一般分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等。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关联词的掌握程度
二、阅读理解
7.阅读欣赏
多彩的腊月民俗
腊八 腊月初八,喝“腊八粥”。粥中有大米、小米、芸豆、小豆等多种粮食和小枣、栗子等多种干果。喝腊八粥,既展示了过去的一年五谷丰登,又反映了老百姓盼望来年有个更好的收成。当然,“腊八”由来已久,里面也杂有某些迷信因素。
灶日 腊月二十三是灶日,又称“小年”。流行着祭灶的风俗。相传,帝的孙子叫黎,负责管火,以后被封为灶神。二十三那天把灶神送上天,到初一的五更天再接回来,人们希望灶神到天上去多说好话,故在二十三这天,人们要吃又甜又黏嘴的糖瓜。
守岁 从晋代开始,我国就有了除夕守岁的记载。大年三十,人们通宵达旦迎新春。剪窗花、贴年画、写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家家沉浸在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
(1)下面的字能组成多少词语?写一写。
(2)你认为哪些“旧民俗”可以保留?哪些应去掉?
①保留:   
②去掉:   
(3)你知道现在过春节都有哪些民俗?
【答案】(1)乐园;欢乐;快乐;乐观;和好;祥和;柔和;和弦;年岁;岁月;守岁;百岁
(2)腊八,扫尘和守岁;灶日
(3)看春节联欢晚会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文学文化常识;北京的春节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词语的掌握。一字组多词:乐园;欢乐;快乐;乐观;和好;祥和;柔和;和弦;年岁;岁月;守岁;百岁。(2)对于“旧民俗”应保留积极正面的,如:腊八,扫尘和守岁。去掉消极迷信负面的,如:灶日。(3)考查对春节民俗的了解。春节各地民俗不同,但看春节联欢晚会是必不可少的。
【点评】(1)这道题是一字组多词,主要是丰富学生的词汇,为写作奠定基础。平时注意多积累。(2)、(3) 考查对春节民俗的了解。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五月的槐乡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冈冈,好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桌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劈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跨 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浓白……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 侵)在香海中了。
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如果有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槐花饭是用精白粉拌槐花蒸的。若吃咸的,就浇上麻油、蒜泥和陈醋;若吃甜的,就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可好吃了。小朋友临走的时候,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塑料袋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 灌)清亮亮的槐花蜜。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小妞儿变得格外俊。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塞的全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往嘴里(赛 塞)上一把,甜滋滋、香喷喷的……
(1)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抄下来。
①ABB式:白莎莎       
         
②AABB式:山山洼洼       
(2)在短文中选择括号里恰当的字。
(跨 挎)   走 (浸 侵)   在
小   (罐 灌) (赛 塞)   上一把
(3)联系上下文理解划线的词语。
①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   
②槐乡的小妞儿变得格外俊。   
③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塞的全是槐花。   
(4)照样子写句子。
若吃咸的,就浇上麻油、蒜泥和陈醋;若吃甜的,就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可好吃了。
若   ,就   ;若   ,就   。
(5)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白生生;喜盈盈;香喷喷;傻乎乎;甜滋滋;坡坡冈冈;大大咧咧
(2)挎;浸;罐;塞
(3)一定;外表美丽;指小男孩
(4)不去;在家写作业吧;要去;带上午餐、水和塑料袋
(5)喜爱、向往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课文内容理解;北京的春节;AABB式词语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①给出的词语“白莎莎”来看,是ABB式结构,如:白生生、喜盈盈、香喷喷、傻乎乎、甜滋滋。从②给出的词语“山山洼洼”来看,是AABB式结构,如:坡坡冈冈、大大咧咧。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挎)走 、(浸 )在、小(罐)( 塞)上一把。
(3)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①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准:一定。②槐乡的小妞儿变得格外俊。俊:外表美丽。③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塞的全是槐花。小小子:指小男孩。
(4)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 若(不去),就(在家写作业吧);若(要去),就(带上午餐、水和塑料袋)。
(5)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整篇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点评】(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4)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5)此题主要考查对短文理解的能力。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