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登鹳雀楼(第二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登鹳雀楼(第二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4 10:4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的意思,写好“穷、更、目”。
2.能流利地朗读本诗。
3.喜欢读古诗,能了本诗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
1.能流利地朗读本诗。
2.喜欢读古诗,能了本诗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师:孩子们,听说你们会背诵很多古诗,是吗?今天张老师带来几幅图画,你们能猜一猜里面藏着哪首古诗吗?(出示图画)生:《悯农》
生:《早发白帝城》
生:《静夜思》
生:《望庐山瀑布》
生:《绝句》(生背古诗)
一、猜字导入
师:孩子们真厉害,能看图猜古诗,你能看图猜字吗?你瞧,这是什么字?(出示图片)
生:日。(出示图片)
生:目。
师:目和日相比有什么不同?来,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空:目。
写的时候注意竖和横折要直直的,里面有两个短横,短横不碰到横折,短横之间的距离相等。继续猜!(出示图片)
生:山。
师:答对了!这些都是象形字。那这是什么字?
生:鹰。
师:(出示图片)这是雀。上面的三颗稻谷就是雀字上面的小,下面的鸟就是雀字下面的隹。这个字原来指麻雀,现在指小鸟。来,一起读。
师:(出示图片)这是什么字?
生:(摇头不知道)
师:老师公布答案。(鹳)谁能借助拼音读准这个字?(出示拼音卡片)
师:谁来读这个词:鹳雀。
师:鹳雀也是一种鸟。它和丹顶鹤有点像,经常成群地栖息在高楼上。在山西省永济市有一座高楼(板贴楼),因为经常有鹳雀停在上面,所以得名“鹳雀楼”。谁来读好这座楼的名字?(手执板贴)
师:鹳雀楼刚建好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它的名字,直到唐代,有一位名叫王之涣的大诗人登上了这座楼,并作了一首诗,鹳雀楼便名扬四海。一起读读这位诗人的名字——王之涣。(板贴)
生:王之涣。
师:今天,我们就要随着诗人王之涣一起登上鹳雀楼,欣赏美丽的风景。谁来读诗题?
生:登鹳雀楼。
师:注意停顿,一起读诗题!
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师:要开始登楼了,准备好了吗?瞧,鹳雀楼一共有三层,要登上第一层就要先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112页,借助拼音,大声读读这首诗,如果觉得自己读准了、读通了就举手。
生:(读诗)
师:你的字音读的特别准确,特别是这几个字》(出示生字)
师:你发现这几个字的读音有什么特点?生:都是后鼻音。
师:你的观察很仔细!谁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准这几个后鼻音的字。
生:(读)(小老师领读,去拼音读,打乱顺序读,放回古诗读)
师:谁再来读准古诗?生:(读)
师:老师发现你把这个字读得特别准,这是个前鼻音:尽。
师:去掉拼音读你还会读吗?
生:(读)
师: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行吗?教师范读。
师:老师读的时候有个小秘诀:把词语读出停顿,诗句就更好听了。谁来试试。
生:(读)
师:古人读古诗是唱起来的,也叫吟诗。想听听吗?(播放录音)
师:一声二声给它“—”符号,叫平声
师:三声四声给它“ ”符号,叫仄声
师:试着读读看,有趣吗?
师:恭喜大家,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诗句,顺利登上第一层楼!掌声鼓励一下自己!
三、品读诗句、想象画面。
师:准备好继续登楼了吗?登上第二层楼需要我们品读诗句、想象画面。
师:请大家再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读)(出示:白日依山尽)
师:谁来读这行诗?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太阳和山。
师:你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夕阳真美》中,是怎么介绍太阳的?
生: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师:五行当中,白色代表西方,下午的太阳逐渐偏西,所以称为 “白日”。这里的白日指的就是——
生:傍晚的太阳。
生:夕阳。
师:你还记得课文中是怎么介绍太阳西斜的吗?
生:太阳慢慢往下沉。
师:慢慢往下沉,太阳看不见了,尽就是没有了。
师:谁来读好这行诗?
生:(读)
师:你读的时候,这个字读得特别准。(出示生字卡片:依)
生:(读)
师:依,是个生字,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依靠。
师:你会通过组词的方法理解生字,这真是个好方法!在这行诗里谁依靠着谁?
生:太阳依靠着群山。
师:谁能带当一回太阳,谁能来当一回大山,来演一演白日依山尽。生表演。
师:谢谢两位小演员,掌声送个他们!
师:古时候的“依”字是这样子的,外面是衣服,里面是一个人,表示人依靠衣服来取暖和遮挡身体。这个字慢慢演变就成了我现在写的楷体字依。人变成了单人旁在左,衣在右。依是个生字,写好依。师范写:单人旁的竖在书中线的左边,把位置留出来给右边的衣。右边的衣竖提在竖中线,撇要有尖,捺要有燕尾,而且不落地。
师:把依字送回句子里,再来读好这行诗!
生:(读)
师:我仿佛看到了一轮红日正傍着连绵起伏的群山缓缓落下,多么美丽的景象!除了落日,大家还看到别的景象了吗?
师:(出示:黄河入海流)谁来读这行诗,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河水一直流一直流,流到了大海里。
师:是啊,滔滔的黄河之水,奔流向前,最终都将流入——大海。这里的“入”就是流入的意思。
师:(出示黄河视频)黄河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看!一泻千里的黄河水,奔腾咆哮,滚滚向东,流入大海,多壮观呀!谁来读?
生:(读)
师:女生来读
生:(读)
师:男生来读!
生:(读)
师:一起来读!这气势真壮观!师:(出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现在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诗中描写的景色都读出来吗?
生:(读)
师:恭喜大家,顺利登上第二层楼,掌声送给自己!
四、读懂诗意,悟出道理
师:孩子们,我们随着诗人看到了美丽的落日,奔腾的黄河,这就是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所看到的。那么诗人又会想些什么呢?(出 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什么是目?
生:眼睛。
师:千里目是什么意思?
生:很远的地方。
师:是的,千里眼是中国神话中的一位神仙,传说他一眼能望到一千里以外的地方,人称千里眼。这是代表了我们老祖先的美好愿望。这里指更远的地方。
师:诗人想不想看到更远的地方?
生:想!
师:哪个字告诉你了?
生:欲!
师: 欲在字典里有三种意思,请你来选一选,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
生:欲,想要!
师:答对了,为你点个赞!
师:诗人想看很远很远地方吗?他有什么好办法?
生:登楼生:更上一层楼!
师:再登上一层楼他能看到些什么?
生:他能看到太阳的光照射在山上,就好像给山披上了一件美丽的衣裳。
师:这样的景色真让人陶醉。
生:太阳慢慢往下落,都看不见了。
师:是呀,想要看到更远的景色,就要—
生:更上一层楼!
师:想要看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就要——
生:更上一层楼!
师:今天同学们都很投入,发言积极,老师希望你们能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老师这里还有两句话,可以填入一句诗,哪位同学赶来挑战?
师:当我和妈妈一起爬山,爬到半山腰,爬不动了,我可以用()鼓励自己。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当我练琴觉得不耐烦时,我可以用( )鼓励自己。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当我在考试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告诉自己绝不骄傲,我会对自己说()。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是呀,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努力,今天我们更上一层楼,明天我们就会欲穷千里目!
师:孩子们,通过你们的努力,了解了诗中关键字的意思,了解了古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恭喜大家顺利登上第三层!掌声送自己!
师:相信大家肯定已经把这首古诗记在脑海里了,来我们一起来背一背!生背古诗。
师:孩子们,看,我们今天登上了三层楼,第一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第二层是品读诗句、想象画面,第三层是读懂诗意,悟出道理。这些就是学习古诗的一些小方法,你以后就可以用上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其他古诗。
五、复习生字
师:瞧,鹳雀又带着生字宝宝来和你打招呼了,你还能准确响亮地喊出它们的名字吗?
生读。
六、写好生字
师:课文中还有一个生字:穷。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上面是个穴宝盖,下面是个力。
师:你记得很清楚!瞧,穷字原来是这样的,上面是个穴宝盖,表示洞穴,下面是一个人弓着身子在洞里寻找尽头。后来下半部分就简化成了一个“力”。表示在洞穴中尽力寻找出口摆脱困境。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空穷。
师:我们马上要开始写字了,写之前,请大家一起读读这个儿歌,提醒一下自己注意三个一。
生: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沿一拳宽,手离笔尖一寸长。师:现在开始描两个个,写一个,写完的同学举个手给老师发个信号,一会请同学们做小老师来评一评。
:还没写完的同学给停一停,看看你能不能当当小老师,给同学提提小意见。
生:他的目字的竖没有写直。
师:你的观察很仔细,不但竖要写直,横折的折也要写直!老师还要提醒你,注意两个短横的距离要相等。(师纠正)
生:穷的宝盖头写歪了。
师:如果把横勾写直了,宝盖头就好看了。
生:穷里面力的横折勾要从横中线下面开始起笔。
师:你的评价可真规范,田字格的竖中线和横中线能帮助我们找准位置,把字形写美观!
生:依写得很漂亮,如果能把里面写错的地方再擦干净就好了。
师:是呀,我们不光要写好字,还要保持整洁!
师总结: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回去请大家美美地写一写《登鹳雀楼》,美美地背一背《登鹳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