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9-04 07:3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2)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和一般思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制取二氧化碳的讨论与分析,探究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树立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
(2)通过对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对比分析,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通过设计、组装实验装置,体验、反思和完善设计,增强基本实验技能。
(4)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探究为载体,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设计装置和制取气体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以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的选择和装置选择为载体,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3)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探究为载体,培养学生设计能力、交流能力和评价意识,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习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对药品的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感性上升至理性探索、归纳总结。同学们对二氧化碳应该是比较熟悉的,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在小学科学课和初中生物课中就有认识,以及前面所学知识,很容易联想到生成二氧化碳的几个反应,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咨询教师等方式拓展认知,并引导学生分析、评价、筛选。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体验自主设计、小组合作、设计方案、表达交流、评价分析、总结归纳等探究环节的时机已成熟。
重点难点
重点:
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探究能力的培养。
难度:
从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探究过程中,提升实验室里气体制取装置的设计思维水平。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复习引入
教师活动:前面我们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制取氧气的原料有哪几种物质?
问题1: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在组成上应该具备什么特点?
问题2:请同学们例举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学生活动:回顾制取氧气的三种反应原料及反应原理
学生在制取氧气的原理的基础上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从元素守恒的观点寻找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培养迁移能力。
活动2【活动】活动1. 原料的筛选
教师活动:
1.例举了常见的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逐一分析和评价,是否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2.学生实验:选取碳酸钠粉末、碳酸钙粉末、块状石灰石分别与稀盐酸进行反应,观察现象,关注生成气体的速率。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表达、评价;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原料是块状石灰石和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并归纳出实验制取气体原料筛选的原则。
活动3【活动】活动2.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确定
教师活动:根据选择的反应原料,确定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学生活动:
类比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确定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归纳总结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设计意图:
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为固液混合不加热型,收集方法为向上排空气法。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应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应考虑气体的密度、水溶性、是否与水、空气成分反应等。
活动4【活动】活动3. 装置的设计与评价
教师活动:
1.根据确定的装置,利用图片中所给的仪器,自己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画出简图。
2.结合自己设计的装置简图交流、展示、评价优缺点,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学生活动:
1.画出装置简图;2.小组交流、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
1.培养设计能力、交流能力、评价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分享意识、优选意识;
2.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注意事项;
3.归纳总结出装置的优缺点评价角度。
活动5【活动】活动4. 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
教师活动:
讲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
实验演示: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检验气体→收集气体→验满。
学生活动:观察、倾听、思考。
设计意图:规范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为学生进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做好铺垫。
活动6【活动】课堂小结
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一谈你的收获和疑惑,以及你还想知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