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word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04 09:5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单元测试
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1.以下诗句中描述的种间关系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诗经·小雅·小宛》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
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鹿鸣》
D.“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放鹰》
2.石耳是真菌和蓝藻高度结合形成的复合体,富含多种维生素及蛋白质,其营养价值极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石耳细胞含RNA和DNA,其遗传物质为DNA
B.石耳细胞均含有细胞壁、细胞质和核糖体等结构
C.从种间关系上分析,石耳中两类生物为共生关系
D.石耳中的两类细胞可根据是否含有叶绿体来区分
3.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草履虫,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4.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个体数量将逐渐增多
B.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时,其种群增长率是先增大后减小
C.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D.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都是由光照强度决定的
5.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6.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
C.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
D.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各种群的K值提高
7.下列关于不同群落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地的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B.群落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的差异
C.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经长期自然选择后进化出耐旱的特性
D.森林生物群落中的动物都以尿酸盐作为排出含氮废物的主要形式
8.到了草原,你能看到草本植物如地毯般铺向天边,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草原动植物的种类较多,群落结构相对复杂
B.草原有少量的灌木丛,乔木非常少见
C.草原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
D.草原上的动物大都有挖洞和快速奔跑的特点
9.下列关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干湿季明显
B.我国东部分布着全球面积最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乔木、灌木、草本、地表层均具备,乔木仅有一层
D.动物大多具有快速奔跑和穴居的习性
10.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
B.胡泊在演替过程中经历了从湖泊到沼泽、湿地、草原、森林几个阶段
C.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
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破坏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
1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D.样方法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2.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个区域,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的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譬如生活在同一块林地中的杂色山雀和大山雀,通过选择密集程度及高度不同的乔木筑巢抚育后代的方式实现了同域共存。下列不属于同域共存机制的是
A.某海岛上生活的两种安乐蜥,具有不同的摄食方式
B.在同一水域中的鲢鱼和鳙鱼生活在不同的水层
C.十七年蝉的幼虫生活在地下土壤中,成虫生活在地表树上或草丛中
D.生活在同一水域的华吸鳅和后平鳅的消化系统消化能力不同
13、下列关于群落种类与其环境特征的组合正确的是( )
A.沙漠——雨量稀少,温度高且温差小
B.苔原——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但生长较快
C.草原——每年的降雨量在250—800mm之间,代表动物有野驴、黄羊等
D.落叶阔叶林——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主要由常绿针叶树种组成
14.关于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可看作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典型实例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应属次生演替的实例
C. 群落中每个物种的个体数目越多,其丰富度越大
D.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可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从而为动物种群分层分布提供了基础
15.下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和图丙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A.图甲中,b点时只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d点时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
C.图丙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D.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16.下表表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表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
时间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第六年 第七年
甲种群数量/乙种群数量 1.3 1.35 1.1 0.95 0.65 0.33 0
A.甲乙两种群均为s型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制约
B.若该地区为草原,甲为兔子,则乙可能是牛
C.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
D.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
17.(5分)下图表示我国湿润的森林地区及山地植被分布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_________状况。
(2)在水平方向上,大多数群落中的生物呈_________分布或表现为________状分布。
(3)与森林一样,海洋中生物的分布也表现出一定的特点,如海洋上层多为绿藻,中层多为褐藻,下层多为红藻。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随着水体深度的增加,_________逐渐减弱,水域中所分布的藻类植物的种类也就随之出现差异。
18.(11分)种群数量是随时间而改变的,即种群波动,分为周期波动和随机波动。种群数量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随机波动,而环境条件的随机波动也可能引起种群的周期波动。下图为“雪免及其有关生物的10年周期波动模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植物(图中嫩枝叶表示)为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所有生物构成___________。
(2)分析图中曲线可知,所有生物都出现了种群波动,该波动主要由植被和____________相互作用所激发的。其中嫩枝叶的波动是_______________(填“周期波动”“随机波动”)。
(3)披肩榛鸡的波动周期约为__________年,分析图中生物的波动周期会发现,种群周期波动的主要特点是波峰的间距是固定的,波的振幅是____________。
(4)雪兔的冬季食料主要是前一年夏季新生长出来的嫩枝,直径大都在3毫米以下。当这些嫩枝的数量减少到不足以养活雪兔的整个越冬种群的时候,雪兔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在雪兔种群数量下降过程中,披肩榛鸡的种群数量也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对次生演替研究过程中,以下属于群落层面的研究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
A.物种的多样性B.优势现象C.垂直结构D.出生率和死亡率E.营养结构
19、云南省政府在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受破坏后,采取了相关措施进行治理。陡坡在封山育林后的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如图表示其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欲统计山脚下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对于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的土壤动物,常用________法进行采集。
(2)b时期时,物种①②③呈垂直分布,该现象的主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封山育林后的若干年内,该山区发生的演替为________演替;政府采取封山育林的手段使该山区的环境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大大改善,这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__________________。
(4)a~c时间时,物种①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最终被物种③取代,能否说明群落演替的过程是一个种群代替另一个种群的过程?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湿地水鸟主要有游禽和涉禽两种类型,前者如鸬鹚等,后者如白鹭等。下图1表示某湿地中鸬鹚种群一段时间内①出生率和②死亡率的关系;图2表示该湿地中白鹭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中,游禽和涉禽的主要生活区域不同,可体现出湿地群落空间结构中的________结构。图1和图2属于在________ 水平上进行研究的结果。
(2)图1中鸬鹚的种群密度将会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与该现象有因果关系的外界条件可能为________ 。
(3)从种群特征角度分析,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除题图中的因素外,还有________ 。图2所示时间范围内,白鹭的种群数量的变化最可能为________。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单元测试 答案
1 2 3 4 5 6 7 8
B D D C A C D A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A D C C C A D
17、
(1)分布
(2)集群 斑块状镶嵌
(3)阳光 光照
18、
(1)生产者 生物群落(群落)
(2)雪兔 周期性波动
(3) 6 不规则(变化、可变)的
(4)猞猁的捕食
(5)ABCE
19、
(1)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取样器取样
(2)提高了群落充分、合理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3)次生; 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4)不能,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而不是一个种群代替另一个种群
20、
(1)水平; 种群
(2)增大;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3)迁入率和迁出率;
在O~m时间段,种群数量增加;在m~d时间段,种群数量减少
18【详解】
(1)该嫩枝叶植物能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所有生物构成 生物群落。
(2)分析图中曲线可知,所有生物都出现了种群波动,该波动主要由嫩枝叶的周期性波动和雪兔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由于季节的变化和雪兔的捕食,嫩枝叶的波动呈现出周期波动。
(3)据图示分析可知,披肩榛鸡的波动周期约为6年,分析图中生物的波动周期会发现,种群周期波动的主要特点是波峰的间距是固定的,波的振幅是不规则(变化、可变)的。
(4)雪兔种群数量下降,披肩榛鸡被猞猁捕食的机会增大,从而导致披肩榛鸡的种群数量也急剧下降。
(5)ABCE、物种的多样性、优势种现象、垂直结构属于群落层面的研究内容,群落层次也可以研究其营养结构,ABCE正确;
D、出生率和死亡率属于种群层次研究的内容,D错误。
20【解析】
(1)湿地中,游禽和涉禽的主要生活区域不同,可体现出湿地群落空间结构中的水平结构。图1和图2属于在种群水平上进行研究的结果。
(2)图1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鸬鹚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大,与该现象有因果关系的外界条件可能为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3)从种群特征角度分析,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除题图中的因素外,还有迁入率和迁出率。图2所示时间范围内,白鹭的种群数量的变化最可能为在O~m时间段,种群数量增加;在m~d时间段,种群数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