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件(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05 17:3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目录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第二条各少数民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十五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年2月28日修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名词解释
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逐渐形成多元一体格局。
在旧中国,许多少数民族几乎完全被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1
2
3
1.背景
1941年
1945年
1947年
1949年
1954年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1954年《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2.过程
法律依据
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47.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10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10
西藏自治区
1965.9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3
对点训练1.(2018·浙江·高考真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新中国成立后,依据宪法规定,其它四个民族自治区相继建立。观察下图,指出其成立的先后顺序(  )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④③②①
C
对点训练2.(2021·北京·高考真题)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派出的西南民族访问团在当地开办民族干部训练班,召开民族代表座谈会,帮助少数民族筹备自治区。《人民日报》对此发表社论:“各民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发展各民族人民大众的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该团旨在
①清除国民党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军事存在
②落实《共同纲领》制定的相关民族政策
③消除历史形成的国内各民族之间的隔阂
④检查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机构的设置情况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A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区域自治法
1984
1990
1997
中国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三个离不开”
材料一: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少数民族代表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在15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中,都有实行区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以平等地位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管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深入实施精准脱贫。统筹整合各级各类财政涉农资金167.3亿元,25个县(区)达到脱贫摘帽标准,2100个村(居)达到退出标准,18万人达到脱贫标准。……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完成1102人。建设产业扶贫项目707个。培训贫困农牧民3.6万人,转移就业6.7万人。新增4.7万个生态岗位。全面完成中央扶贫专项巡视阶段性反馈问题的整改。
——《2019年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报告》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在于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对点训练3.“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是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思想原则,同时,党的十九大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政治、经济、思想、社会、法治、舆论基础,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反映了新时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要(  )
A.全方位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向前发展
B.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C.开始实行适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D.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民族团结
B
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并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民族工作主题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五个认同
两个共同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对点训练4.70年前的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地区的生产总值由1951年的1.29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902亿元,增长1400余倍,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西藏地区取得如此成就主要得益于
A.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
B.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保障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C
课堂小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历程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47年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954年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基本政治制度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990年
提出“三个离不开”
1997年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2012年
2017年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党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恢复与发展
1941年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新中国成立前的民族政策探索
十八大以来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发展
请自主阅读课文,根据时间轴梳理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过程。
不断发展、与时俱进、法制化、体系化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