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问题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五年级上册第45--46页。
学情分析: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了行程问题,掌握了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过相遇问题这种生活场景,但对相遇问题的主要特征:同时、相对、相遇的理解,还要进一步的加深和理解。并在实际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讨论、自主解答“相遇”问题以及交流算法的过程。
2.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简单的相遇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种算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解答相遇应用题的策略,掌握求路程的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解题思路的分析。
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1.×××,你能走到前面来一下吗?你们觉得像他刚才这样走,每分钟能走多少米?(60米……)你觉得呢?
2.在数学上每分钟走60米叫着(速度)。
3.我刚才提出了一个速度的问题,你们根据他的这个速度还有什么问题想问他吗?(你10分钟走多少米呀?)这个10分钟是什么?(时间)
4.你来回答一下同学向你提出的问题吧!(600米),你是怎么算出来的?(60×10=600米)这个“600”又是什么呢?(路程)他刚才求路程时用到了哪个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5.你们看,他这么一走,就走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问题,如果知道路程和速度,怎样求时间呢?(路程÷速度=时间)如果知道的是路程和时间,速度又该怎样求呢?(路程÷时间=速度)
6.今天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再探讨点新问题。
二、探索新知
1.(再叫一名同学过来,老师迎过去)刚才他过来的时候我们俩同时出发(出示:同时),相对着走的(出示:相对),最后我们俩怎样了?(遇到、碰到、相遇)对!在数学中这种现象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出示:相遇)。
2.找两名同学上台表演相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这几个词有关的(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3.出示例1:救护车和小轿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救护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谁来读一下?这道题带给了我们那些数学信息?
5.你觉得题中哪些词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在ppt中红色标出)
6.试着在练习本上做一做(找两名用不同方法同学把结果写在黑板上)。
7.第一种做法:60×4+50×4,你来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60×4是救护车的路程,50×4是小轿车的路程,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的路程),也就是总路程。(ppt演示)
8.第二种做法:(60+50)×4,这是谁做的你来给大家说一说,你又是怎么想的呢?[60+50是救护车和小轿车一小时一共走的(引导学生说出“速度和”),再乘4(相遇时间)就是它们4个小时一共走的,也就是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引导学生说出“总路程”)]所以你用到的数量关系式是(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9.谁和他的做法一样?谁再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10.我们又总结出了一个新的数量关系,(出示: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它和我们刚上课时用的这个数量关系(出示:速度×时间=路程)有什么区别呀?
11.如果知道总路程和速度和,你们会不会求相遇时间?怎样求呢?(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如果知道的是总路程和相遇时间,速度和又该怎样求呢?(总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12.读一读我们自己总结出来的这组关系式。
13.出示例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17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14.这道题与刚才探讨的那道题有什么不一样吗? 先试着做一做,再全班研讨。
三、看书质疑
类似这样的题,我们都称为相遇问题,看课本第47页,再想一想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四、巩固练习
1.口答: 先说说解答思路,再列式计算。
甲乙两辆汽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7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2小时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两个工程队合挖一条690米长的水渠,同时各从一端开工。第一队每天挖14.8米,第二队每天挖15.2米。这条水渠要用多少天才能挖通?
3.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相背而行,甲每分行70米,乙每分行50米,5分后他们相距多少米?”
这道题什么发生了变化?你觉得还可以用今天学的方法做吗?
(这是运动的双方方向上发生了变化,可数量关系并没有改变,因此,解题方法完全相同。)
4.编题:
小红每分跑300米,小明每分跑320米,自己设计运动情况并编题。
五、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又获得了哪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