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8·灯 光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灯光是多么光明,多么温暖。我们对灯光都非常熟悉,然而平时却并不特别注意它。本课作者王愿坚却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他笔下的《灯光》,去感受一名战士内心对灯光的向往。
作者简介
王愿坚(1929年-1991)中国电影编剧、作家。山东诸城市相州镇七村人。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时,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王愿坚也是部队的指导员。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等。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怎样的事?
2、把课文按“现在—往事—现在”分为三部分。
3、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陷 入 憧 憬 璀 璨
围 歼 阻 击 黑魆魆
郝副营长 划着火柴 千钧一发
课内生字
xiàn
Chōng jǐng
cuǐ càn
jiān
zǔ
xū xū
h o
jūn
zháo
词语解释
【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交通沟】阵地内连接堑壕、工事,供交通联络的壕沟。
【胸 墙】为了便于射击和阻挡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伤害,在掩体 前面和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矮墙。
【 璀 璨 】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文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课文详解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怎样的事?
课文主要写了这样一件事:解放战争时期,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而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2、把课文分为三部分,怎么分?
课文详解
第一部分(1-2)现在
第二部分(3-11)往事
第三部分(12)现在
课文详解
3、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1、2):写现在。
“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一声“多好啊”引起了“我” 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3-11):写往事。
回忆关于灯光的往事。
第三部分( 12 ):写现在。
在天安门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了郝副营长。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宏伟建筑,令人心头光明而又温暖。
课文详解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 建筑, 使人心头感到光明, 感到温暖。
这句话写出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描写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千万盏”说明灯之多,“静静地”使人感觉到环境的和平、安宁。课文开头细致地描写灯光,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关于灯光的回忆。
郝副营长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书上插图中的灯光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郝副营长希望下一代在电灯下学习,过上幸福生活。
关心孩子
憧憬未来
课文详解
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是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向往光明和幸福前景时的神态。从这种神态里,我们理解了他英勇战斗的伟大动力,感到他那颗为解放中国人民、为造福人民而跳动的心。“漆黑的夜空”,是实在的景象,在这里正好衬托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
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战场上微弱的火光
课文详解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这句话感情深沉,含义深刻。话中称“年轻的战友”,是对年仅22岁就在战斗中牺牲的郝副营长的痛惜。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后代的幸福和安乐,“孩子们在电灯底下学习”成了“幸福与安乐生活”的一种象征,强调了郝副营长是为了理想而英勇献身。最后一句话既是对前面的情节的呼应,也是作者在由衷地赞叹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是对先烈最好的怀念。
首尾呼应
寄托了作者的哀思和愿望,不要忘记革命先烈。
天安门璀璨的灯光
英雄之光
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他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胜利之光
正是由于郝副营长的这种壮举,才使战斗取得了胜利。
生命之光
郝副营长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将会鼓舞我们珍惜生活,好好学习。
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说些什么?
郝副营长,您虽然没有见过电灯,但您的一颗心却照耀着千千万万的人,您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您真勇敢,我敬佩您!
本文运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灯光,与开头照应。这样写首尾呼应,结构紧凑,含义深刻。
课文详解
本文运用了什么叙述手法?有什么作用?
课文详解
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引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引起了郝副营长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正是因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促使郝副营长在战斗中不顾自身安危,点燃了那本书,用微弱的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主题归纳
“多好啊”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是整篇文章的文眼。本文的故事由这句话引出,而作者在回忆往事时又紧紧围绕这句话展开。
主题归纳
本文讲的是作者由天安门广场的千万盏灯回忆起的一段关于灯光的往事,歌颂了革命先烈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让我们记住那些战争年代的英雄们!
—黄继光
舍身堵枪眼
推荐阅读
《七根火柴》
《小游击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