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创造宣言 课件(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创造宣言 课件(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4 10:2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21 创造宣言
第五单元
【陶行知】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关注文本中哲理性语句。
3.重视创造的力量,培养自主、自信的创造能力。
学习目标
这是一篇驳论文,作者针对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运用大量典型的事例与文质兼备的名言警句,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并发出了“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的创造宣言。
标题的含义
新课导入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爱迪生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那么教育家陶行知,又是怎样理解“创造”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创造宣言》。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他在实践中创立的“生活即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为世界所知晓的中国教育家。
走近作者
“宣言”是一种演讲辞,既是演讲,那它一定具备演讲稿的特点——文辞优美、感情充沛、说理生动、鼓动性强。
陶行知
本文写于1943年,陶行知先生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看法,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激励每一个人时时、处处要去创造。
写作背景
字词积累
中伤 遁词 懦夫
豢养 灌溉 繁殖
zhòng
dùn
nuò
huàn
zhí
gài
【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
【山穷水尽】意为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借以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众叛亲离:
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十分孤立。
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
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望洋兴叹:
顾影自怜:
整体感知
1、看完整篇文章后的感觉是什么?文章中的材料涉及哪些方面?
大量的人、事和很多经典的句子。
文中的材料取自古今中外,涉及图画、雕塑、文学、音乐、数学、物理、地理等领域。
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开篇点题,直接引出文章的中心——创造。
2、文章开头段有什么特点?
3、给文章分层,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4)用不同的人创造出不同的崇拜者,引出教育者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要以集体之力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或彼此崇拜的活人,明确何谓“创造”。
第二部分:(5—11)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批评了一些人的错误看法,指出“处处”“天天”“人人”皆可创造。
第三部分:(12-15)有了人人都能创造的信念之后,还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能像东山樵夫那样,要让创造之神常住心中。
第四部分:(16)引用罗丹的话发出创造宣言,激励人们用自己的“汗”“血”“热情”去创造。
4、圈画每段的关键句(中心句),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第1段)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总)
(第2段)美术家罗丹……创造。
——艺术家的创造
(第3段)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学生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人;刀法不适合……便处处是伤痕
—教育者的创造
(第4段)刀法运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
——适合的方法
小结:(2-4段)由艺术家的创造引出教育者的创造,阐述教育者创造的目的与方法。
(第5-11段)
(5)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
(6)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
(8)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
(9)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
(10)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11)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小结:(5-11段)反驳了五种不能创造的理由,提出正面观点“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12段)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
——过渡段,由正例转向反例
(13段-14段)割草的也可以一边而成为种树的老农,如果他肯迎接创造之神住在他心里。
——樵夫无创造之心,扼杀树苗(反例)
(15段)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有你回来,才能保证参天大树的长成。
——摒弃樵夫思想,呼唤创造之神
小结:(12-15段)举樵夫例子来反面论证,阐述没有创造之心的严重后果,也告诉我们创造要怎么做——用心血去培养。
(16段)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发出号召:要有创造精神。
小结: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希望人人都有创造精神。
5、通读全文,说说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观点。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相同,通过驳论达到立论的目的。
6、阅读第二部分,思考:
联系本单元前面3篇课文,思考课文第二部分的论证方式与哪一篇相同。
【驳论文】该类文章一般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驳论文知识
驳论方法
(1)驳论点——
直接反驳
间接反驳
(2)驳论据
(3)驳论证
独立证明法
归谬法
批驳方式:先破后立、边破边立、先立后破
.
驳论文的论证方式
1、指出错误论点、论据或论证(树靶子)
2、批驳错误论点、论据或论证
3、指明错误的实质或危害(打倒靶子)
驳论文写作思路
树靶子
打靶子
摆论敌论点
驳敌论点
驳敌论据
驳敌论证
立观点
证明自己观点
7、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来进行反驳?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
错误观点 论据
事实论据
举例论证
1.环境太平凡
2.生活太单调
3.年纪太小
4.太无能
5.陷入绝境
八大山人 飞帝亚斯 米开朗基罗
《易经》《正气歌》《国际歌》雷塞布
莫扎特 爱迪生 帕斯加尔
曾参 惠能
玄奘 哥伦布 《安魂曲》
环境太平凡生活太单调
年纪太小
太无能
山穷水尽,陷入绝境
客观(外部环境)
主观
缺乏自信
小结:
小结: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结合名言警句讲道理来进行反驳。列举的典型事例具有说服力,道理又讲得充分,澄清了人们的错误认识,自然驳倒对方观点。
得出正确结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8、文中写东山樵夫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呢?
作者用“东山樵夫”喻指没有创造之心的教师,以树苗茅草喻指学生,指没有创造之心的教师,既不能发现学生的价值,也不能给予他们更好的指导,最后只会毁灭他们。这是比喻论证,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9、文章最后一段引用罗丹的话有何作用?
引用罗丹的话,生发开来,进一步正面阐明人人能创造的观点,深化了课文的论证,使文章的中心论点更加鲜明突出,论证结构更加严密。
10、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呢?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品味语言——比喻
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4段)
“刀法”比喻教育方法
“万像”比喻众多的教育对象
“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的教育对象成才
生动地阐述若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才的道理。
品味语言——比喻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10段)
在这句话中,作者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剑,把信念和意志比作金刚,说明了当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时,只有勇气、智慧、信念与意志,才能使人绝处逢生,闯出一条生路。
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10段)
   
品味语言——排比
三个典型事例排比,强调了有志者排除万难也可取得巨大成就。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11段)
品味语言——排比
强调创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创造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基本能力。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出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森林。(16段)
  
品味语言——排比
“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强调力量之小,“开出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森林”强调果实之美,全句强调了任何一点的创造力,都会促进成就的取得。
本文写作特点
其一,运用例证法,逐一反驳。作者运用大量古今中外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事例,反驳种种错误观点。人是创造活动的主宰,用人物创造成功的经历来证明观点也就最具说服力,最能打动人。本文引例丰富,例证生动、感人,极具教育性。
其二,本文大量运用了排比句,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论证效果,充分体现了“宣言”的特点。文中的系列排比句,或肯定人物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或赞叹人物经历的非凡,从不同角度反驳错误观点,使论证内容充实、丰富,具有说服力。
其三,反驳之后,水到渠成地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观点:人人能创造。使文章论证全面,观点鲜明,结论真实可信,极具感召力。
本文作者通过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有力的批驳,从而得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强调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激励我们发掘潜能,创造美好未来。
课堂小结
创造宣言
什么是创造
美术家—造石像
教育者—创造真善美的人,理论、技术
对创造的看法
不能创造(错误)
环境平凡、生活单调
年纪太小、能力不足
陷入绝境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正确)
如何创造:拥有创造意识,从点滴做起
发出呼吁——勇于创造
鼓励教育者学会创造
板书设计
搜集教育大家在教学中大胆创新的实例,以讲故事的形式,与大家一起分享。
布置作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