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1.认识燃烧的概念和条件。
2.知道自燃和爆炸现象,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
识。
3.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燃烧给我光明和温暖
火给人的印象是温暖的、沸腾的,甚至是心酸的、刻骨铭心的……
利用燃烧发射火箭
火既是人类的朋友,又是人类的敌人,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使用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燃烧和灭火。
燃烧的特征?
发光、
什么是燃烧?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发热、
化学反应
剧烈、
一、燃烧和灭火
指出上图物体哪些物质能燃烧
40℃
240 ℃
无烟煤700 ℃ ~750 ℃
纸183 ℃
木炭320 ℃ ~370 ℃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说明:
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不可改变
我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⑴提出问题: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⑵做出猜想: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⑶设计实验:实验方法是 。
⑷进行实验:实验的现象是 。
⑸得出结论:燃烧的条件是 。
猜想 (填“正确”或“不正确”)。
我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1.观察到什么现象?
2.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4.思考如何使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讨论
热水
红磷
白磷
归纳: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 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1.有可燃物;
2.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如何使燃料燃烧更旺(剧烈)?
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
①O2的浓度;
②与O2的接触面积(颗粒大小);
③可燃物的性质(种类)。
魔术实验
燃烧和灭火
灭火事例和方法
灭火实例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熄灭酒精灯
油锅着火
熄灭蜡烛
纸箱着火
煤气着火
森林着火
用灯帽盖灭
用锅盖盖灭
用嘴吹灭
用水浇灭
关闭阀门
开辟隔离带
隔绝空气
隔绝空气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隔绝可燃物
清除可燃物
具备一个
条件即可
火
一
火
(即:破坏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灭火的原理
⑴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⑵与O2隔绝
⑶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常看到这样的报道,春节因为燃放烟花爆竹,而引发柴堆失火,人们都是怎样去救火的?
⑴用水去扑灭,原理是降低柴堆周围的温度,使之低于柴堆的着火点;
⑵也可以迅速的转移走未烧着的柴草,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常用灭火器
常用灭火器
1.在空气中点燃蜡烛
2.用一空烧杯罩住
火焰的上方
3.将燃烧的蜡烛伸入
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黄白色火焰,放热,黑烟较少
火焰渐小,黑烟增多
发出明亮的白光,无黑烟
观察与思考:蜡烛的燃烧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比较
完全燃烧 不完全燃烧
发生条件
燃烧速率
放出热量
燃烧产物
O2充足
O2不足
快
慢
多
少
二氧化碳和水
CO、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炭黑等小颗粒
石墨、金刚石、木炭等燃烧均是如此!
为什么称一氧化碳为“隐形杀手”呢?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略微小于空气;
难溶于水。
问题一
如何避免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呢?
加强室内通风;
保证燃料充分燃烧。
问题二
为什么要使燃料完全燃烧
完全燃烧
放出热量多
不完全燃烧会生成CO等有毒气体,污染大气
完全燃烧能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使燃料完全燃烧的具体做法有哪些呢
1.提供充足的氧气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总结反思】
CO有毒,对环境有污染,它真的没有任何用处吗
讨论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
由于它具有可燃性,通常可被用于做燃料 ,煤气的主要成分就是CO。
剧毒性:
还原性。
一氧化碳从哪里来的呢?
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汽车排放的废气
煤气的泄漏
二、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
爆炸类型:
1.由物理膨胀导致的爆炸
2.由化学反应引起的爆炸
3.核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的燃烧,所释放的能量使产生的气体迅速膨胀而引起了爆炸。
爆炸的条件:
1.有限空间内
2.急剧地燃烧
情况一:
可燃物在无限空间内的爆炸
情况二:
爆炸的条件:
氧气浓度较高,
或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较大
如点燃浸满液氧的棉花球
粉尘爆炸实验
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
气 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H2 4%----75%
CH4 5%----15%
CO 12.5%----74%
讨论
爆炸会给人类带来什么?
有利的一面
如:爆破
在下列场所----加油站、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等处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有害的一面
加强通风、严禁烟火等
你认识吗?
【典例1】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的船舱里
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航行途中草料突然着火,整个战
舰瞬间变为火海。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草料舱没有氧气
B.草料舱通风不好
C.草料发生缓慢氧化积累了大量的热
D.草料温度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
知识点一、燃烧及其条件
A
知识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A
【典例2】(2010·綦江中考)下列灭火方法与隔绝氧气无关
的是( )
A.森林大火时设置一条隔离带 B.用CO2灭火器灭火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知识点三、易燃物与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A
【典例3】(2010·广东中考)2010年5月起,广州市的液化石油气瓶要统一加贴新标识。新标识上要含有以下选项中的( )
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C
2.(2010·新疆中考)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高于红磷的着火点
B.现象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一定要达到着火点
C.现象②③说明白磷与红磷的着火点均高于80℃
D.现象①②③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同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D
3.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于( )
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隔离空气
C.隔离可燃物
D.开辟运水的道路
C
4.(2010·天津中考)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
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
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
B
燃
烧
的
条
件
可燃物
氧气
着火点
清除可燃物
隔绝氧气
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灭
火
的
原
理
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
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
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 布克·华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