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课型:讲读课 执笔人:七年级语文组 审核: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识记本文的生字词,了解本文的文学常识。
2、理清文章的结构,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
3、积累本文的佳词妙句,达到熟能成诵
4、增强热爱祖国河山的真挚情感。
【学习重点 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中流露的情感。
2、体会修辞手法的妙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情景交融的写法。
3、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老舍(1898-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是满族人,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的家庭。1918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做过小学教员、中学教员;1924年,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汉文;1930年回国后,曾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担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积极参加进步文艺界的各项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老舍正在美国讲学,他接到了周恩来邀请他回国的信,便立即动身,于同年12月回国。
老舍自1924年开始创作,发表了很多极有影响的作品。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他在1966年被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迫害致死。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短篇小说《月牙儿》、《断魂枪》,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2、相关资料
课文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时写的。出生在北京,又刚从英国回来的老舍,十分喜欢济南。他曾经这样说:“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按:1930~1934年),我整整在济南住过四载。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小孩,即起名为‘济’。在那里,我交了不少朋友……,在那里我努力地创作,快乐地休息……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学习重点 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中流露的情感。
2、体会修辞手法的妙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情景交融的写法。
3、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你知道吗?
济南位于山东省境内,在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公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mào)山,西边有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但“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因此,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其它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另外,济南自古有“泉城”之名,有关济南泉水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历代各家所记72泉不尽相同,大致为趵突泉、黑色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大文学家老舍,怎能不喜爱济南的山和水呢?怎能不写出如此美丽的文章呢?
2、走近作者
老舍(1899 ~ 1966),原名_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族人。现代著名的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家。他在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在此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小说,以及剧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济南( )伦dūn( )发jì( ) xiāng嵌( )水藻( )
贮蓄( )( )澄清( )着落( )看护( )毯子( )
4、词语解释
响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贮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澄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研讨
1、由作者导入新课
2、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温馨提示:朗读要流利、有感情噢)
3、如果让你用一句话给本文加上一个结尾,来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你会怎么来写呢?
我手展我才:
4、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传神的句子或词语,标一标,读一读.
(友情告知:在书上作批注)
思路导航:从人物的情感、修辞方法等角度写一写自己的见解
5、小组内互相交流、推荐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温馨提醒:请用“我喜欢的句子是 ,我认为这句话好在运用了 的方法,生动形象地体现了 ,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这样的句式来交流 。
6、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7、朗读课文,合作探究
(1)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都讲了什么?
(2)思考一下,作者怎样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的?
(3)、“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改为“没有风的”行不行?为什么?
(4)、第一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三、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四、当堂检测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人。文中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合上课本,根据提示,看谁答得又快又准。
○1济南冬天的“奇迹”和“怪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济南四周的小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强调气候温晴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雪胜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藻真绿,绿的程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 继续研讨
(1)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2)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有什么好处?
(3)、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4)篇末用“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结,有什么好处?
【课堂总结】
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文中处处在向我们展示着济南冬天的秀美,具体描绘了济南冬天的自然山水,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由衷赞美之情。
【当堂检测】
(一)填空
1、老舍用饱含深情的笔从济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来写济南的冬天。
2、济南的冬天山上的雪景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来描绘如画美丽的。
(二)课文解读 (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1、这段话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运用____________顺序描写景物,有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包括: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它景物烘托,写了哪些景物?
4、文段里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主要包括哪几组颜色的映衬?
5、这段文字是如何化静为动的?请试着分析一下。
【拓展延伸】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美的享受。尤其是雪后的济南,更是一幅动静相间的水墨淡彩画。古往今来,许多文人描写过雪,你知道的有哪些?以下是几首诗歌,是咏雪的名篇,请朗读一下,看一下诗中描绘了怎样的雪景,有何特点,妙在何处。
1、《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焦作)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2、《望终南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①祖咏,唐代诗人。诗作以描写山水为主,辞意清新,文字洗练。
②终南,山名,在陕西省西南市南面。
3、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到客船。
注:①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
【课后反思】
学习过本篇课文,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语言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以后在写作中我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