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 习题课件 (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 习题课件 (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04 12:2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二节 土地资源
目录
01
02
思维导图
课程标准
03
课前预习
04
精巧点拨
05
同步训练
06
素养提升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思维导图
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1.土地资源的种类。
表3-2-1
课前预习
农业用地 __________、草地、__________等
建设用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矿用地等
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 永久积雪和__________、戈壁等
耕地
林地
城市建设用地
交通用地
冰川
2.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__________,但土地资源__________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__________尤其是__________,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成为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保证。
丰富
人均占有
土地资源
耕地
可持续发展
二、地区分布不均
4.土地利用类型分布。
表3-2-2
土地利用类型 分布地区
耕地 东部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南方耕地以________为主,北方耕地以_________为主
林地 东部湿润、半湿润区的__________区
草地 西部__________、__________区,主要用于__________业
难以利用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湿润
半湿润
水田
旱地

干旱
半干旱

西部内陆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5. 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尤为突出。
6. 我国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耕地面积减少
质量下降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1.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
(1)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土地类型齐全。
(3)各类土地比例不合理,主要是耕地少,而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
(4)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精巧点拨
2. 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分布特点。
表3-2-3
土地利用类型 所在的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 水田 湿润区 平原、丘陵
旱地 __________区 __________、盆地
草地 _______、_________区 __________、山地
林地 ______、_________区 _______、山地、________
难以利用 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区 ________、__________、盆地
半湿润
平原
干旱
半干旱
高原
湿润
半湿润
高原
丘陵
干旱
半干旱
高原
山地
3. 土地资源在利用中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表3-2-4
破坏表现 农业用地类型 危害 措施
耕地 耕地减少,粮食供应紧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地 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
禁止过度放牧,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
破坏表现 农业用地类型 危害 措施
林地 森林减少,水土流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耕地 土地遭到污染,不能持续利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营造防护林,治理沙化、荒漠化
依法保护,合理用地
1. 读图3-2-1,从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是 (   )
①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②不利于发展农、林、牧、渔业
③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
④后备耕地不足
⑤耕地占比重小
⑥人地矛盾不突出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③④⑤⑥
同步训练
知识点① 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一、单项选择题
C
2. 图3-2-2所示景观的土地利用类型为 (   )
A. 林地
B. 耕地
C. 草地
D. 建设用地
B
3. 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表现在 (   )
A. 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B. 山地多,平地少
C. 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D. 难以利用土地较多
A
4. 有人说:“中国是土地资源贫乏的国家。”其含义是
(   )
A. 土地资源总量贫乏
B. 土地资源类型单一
C. 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
D. 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匀
C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读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图3-2-3),完成5~7题
5. 图中①②农业生产地区的土地
利用类型主要是(   )
A. 林地 B. 耕地
C. 草地 D. 沙漠

知识点② 地区分布不均
B
6. 图中①②的分界线接近 (   )
A. 秦岭—淮河一线
B. 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 黑河—腾冲一线
D.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7. 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主要分布于半湿润区
B. ②主要分布于平原
C. ③主要分布于山区
D. ④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A
A
8. 图3-2-4为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图,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   )
A. 草地、耕地 B. 林地、耕地
C. 耕地、草地 D. 草地、建设用地
C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森林覆盖率已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12.7%提高到2020年的23.04%,并成为是世界上森林资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展现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据此
读图3-2-5,完成9~10题。
9.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我国林
地主要分布在(   )
①东北 ②西南 ③西北 ④东南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D
10. 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下列切实可行的做法是
(   )
A. 严禁采伐森林 B. 采伐与更新相结合
C. 大量进口木材 D. 平原地区一律栽树
B
11. 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不合理的是 (   )
A. 在农耕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B. 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
C. 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营造防护林
D. 在耕地上大量种植牧草
知识点③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D
图3-2-6为漫画《现代农耕》。据此,完成12~13题。
12. 图中反映的问题是 (   )
A. 土地荒漠化 B. 草场超载
C. 乱占耕地 D. 水土流失严重
13. 解决该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强立法,保护森林 B. 完善城市交通
C. 退耕还林 D. 切实保护好耕地
C
D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而种子和耕地就是“两藏”战略的两个要害。为了确保耕地面积的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据此读漫画《“圈地运动”》(图3-2-7),
完成14~15题。
14. 我国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
基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哪个特点?
(   )
A. 利用类型不全 B. 地区分布不均
C. 耕地比重小 D. 后备耕地充分
C
15. 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 (   )
A. 坚持农田农用 B. 扩大城市规模
C. 加快生态建设 D. 发展现代农业
A
二、综合题
16. 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图3-2-8)和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示意图(图3-2-9),完成下列问题。
(1)图3-2-8中,土地类型①为_____(填“水田”或“旱地”),②为______(填“水田”或“旱地”);土地类型④为________,该类型与图3-2-9中的__________区分布较吻合。
水田
旱地
草地
半干旱
(2)图3-2-8中①②两种类型存在明显不同,从降水条件分析其主要原因。
①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湿润区,以水田为主;
②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属于半湿润区,以旱地为主。
(3)在内蒙古半干旱地区,由于开垦荒地,造成土壤沙化,生态环境恶化,当地应采取什么措施重现绿草如茵的景象?
退耕还草,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等。
素养提升
  梯田(图3-2-10)是人类为了满足生存需求、适应山地环境而发明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因田块沿山体等高线排列成阶梯状而得名。我国梯田开发历史悠久,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山区人民建设
梯田的高峰。如今,很多梯田被开
发为景区,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在
美景之外,梯田农业却不得不面临
一个尴尬的现状——撂荒(土地不
继续耕种,任其荒芜)。表3-2-5为
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的山区耕地
撂荒率统计。
撂荒率/% 省级行政区域
≤10.00 云南、青海、湖北、山东、河北、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
10.01~20.00 广东、福建、安徽、贵州、西藏
20.01~30.00 浙江、湖南、广西、四川、甘肃
≥30.01 重庆、江西
表3-2-5
(1)推测近年来我国许多省级行政区域的梯田撂荒率较高的原因。
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山区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造成劳动力短缺;梯田地块小,难以适应机械化生产,生产效率低;山区经济相对落后,梯田生产收益低。
(2)列举减少梯田撂荒现象的可行措施。
利用梯田美景发展旅游业;开发特色农产品,提高经济收益;推广适合梯田耕作的小型农机具;政府采用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户种植和复耕。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