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的意思,写好“穷、更、目”。
2.能流利地朗读本诗。
3.喜欢读古诗,能了本诗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
1.能流利地朗读本诗。
2.喜欢读古诗,能了本诗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背诵《小儿垂钓》
2、孩子们,刚刚咱们背的一首——古诗。你瞧这个“诗”字,左边是言字旁,右边是个寺庙的寺,古人啊,常常去逛寺庙,看到寺庙里的风景就有了很多诗句,例如:李白半夜睡不着,就跑到山上去,山那么高,他就写下了诗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杜甫去泰山上的寺庙里游玩,那么高,他就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陈子昂在高高的楼上写——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所以,你瞧,古诗的“诗”就成了。来,读“古诗”
4、今天,我们学——《古诗二首》。读课题。
二、字源解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上课之前,我给你们带来一个有意思的朋友,瞧瞧这是什么?(出示“鹳”的象形字)那这个呢?(出示“雀”的象形字)
2、瞧,这两个字都有一个相同的部分,发现了嘛?
3、所以,它们叫“鹳雀”,鹳雀是一种短尾巴的水鸟,它们很爱——
生:捉虫(虫子可喂不饱它们)
生:捉鱼
4、瞧,鹳雀捉了肥肥的鱼,吃饱了来休息,白天休息在树枝上,晚上就到这了这座楼里休息。所以,这座楼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就叫——(读)
5、你平常见过什么楼呢?(学生组词)
这座楼和我们见过的楼不一样,首先它是(木字旁),用木头一层一层搭建的房子,就形成了这个字,读——
6、此刻,我看到座楼,我太好奇了,走了上去,这就是“登”。“登”还有什么好朋友?现在——谁来读课题?
评价:真好,把动词读活了。
7、谁登鹳雀楼,那我们把诗人的名字写上去。来,读读课题——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生概括大意)
三、图解诗意
1、检查朗读,教、学节奏
①我读第一句,孩子们学习后三行。
②我们一起合作读一读,试一试。
③齐诵。
2、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呢?自己读读古诗,圈一圈,王之涣在诗中描绘到的景物。
高奕辰:看到了“黄河”
师:我来画,这奔流的黄河,你瞧——
屈歆艺:看到了海流
师:所以连起来,那黄河一直流啊流,流到海里去了。就是这样——
孩子,此刻可能见到怎样了怎样的黄河?
赵鑫湲:愤怒的黄河
李予希:波涛汹涌的黄河
康紫茜:宽阔的黄河
李彦泽:黄色的、金黄的黄河
李宇旗:长长的黄河
师:有多长?长到?——
周钰涵:长到落到海里去了。
师:想象一下,这样汹涌的、愤怒的、又长又宽的黄河是怎样流到黄河里去的?
禹逸君:一下子就流进去了——(你读,“一下子进去”)
师:“入”真的一下子就读出来了,黄河还不够长,谁来?
生分诵,师引领齐诵。
2. 你还看到了什么?
李彦泽:看到了“一层楼”
唐屹:看到了“山”
师:一座山?几座山?那有的山高大,有的山矮小,有的山巍峨,有的山连绵,是这样嘛?还有吗?
薛沁妍:看到了“白日”
师:什么是“白日”呢?
陈果:我觉得是白天的时候的太阳。(在这儿,你们把“白”解释为“白天”,是用什么方法理解古诗?)
师:哦,那我这个太阳该挂在哪儿呢?
周若菡:画在山边上叭。(为什么呢?)
易倬:有一个“依”字,是“依山尽”。(“依”是什么意思?)
肖景仁:“依”是太阳刚刚升起。
谢明轩:“依”就是靠着山升起来。
康紫茜:因为“依”可以组词为“依靠”,用组词的方法学习古诗。
师:那我明白了,我的山应该画在这儿,对嘛?所以,诗句就是告诉我们:这轮太阳靠着山,在——
赵鑫湲:靠着山落下去了。(为什么是落下去?太阳升起的时候也是靠着山呀?)
李宇旗:“尽”就可以组词“尽头”,所以山的尽头就是——
廖宬槿:我觉得是指:太阳超过山的尽头,往天上去了,然后就不再倚靠这个山了,所以,这就是告诉我们尽头就是山顶上。
师:这个解释也很棒哦!但是,我们细细品读:太阳的尽头是山顶上吗?瞧,这个解释好像不通顺了。那,再读读,看还能怎么解释“尽”,你平常什么时候用“尽”
屈歆艺:妈妈会说,你尽量把作业做完。
廖望舒:我把水喝完了......还可以说,我把水——喝尽了,没有了——
中间省略1000字引导。
王蕴涵:尽是结束的意思,所以,就是说:白天的太阳慢慢地依靠着山落下去了。
师:太阳慢慢落下,谁来读呢?
四、体会深意
1、所以,这就是王之涣在鹳雀楼上看到的——
李泽睿:看到的风景。【板书:景物】
2、瞧,王之涣原本来到这座楼下,【板画:楼】,王之涣站到这座楼上,看到了——
3、孩子们,王之涣这一刻看到这样的风景,有什么感受?
于镕甄:真美啊!
薛沁妍:太阳和山像是很好的朋友。
段博暄:我觉得很开心。
曾意晴:这样美丽的风景再多看一会儿。
段佳奕:再多看一些,山的那边有什么呢?
4、那要怎么样才看到更多的风景,更多的景物?王之涣说——
原来,像这样,上一层楼,再上一层楼,就是——更。
5、孩子们,更上一层楼干嘛去呢?
所以,哪个字是“看”?
6、真的是一千里吗?诗人量了吗?
赵鑫湲:也不一定的,可能就是随便说说的。
陈芮熙:应该不是真的一千里,而是说很远的地方。(多远?)很远很远很远。
师:三个“很”,非常远了。看非常远的地方的风景,就等更上一层楼。那这个“欲穷”怎么理解呢?
廖望舒插嘴:欲就是欲望,就是“想要”。(想要干嘛?)
7、瞧瞧,这个“欲”字,它的左边是个“欠”,古文字里就是一个人探出一口气,为什么叹气呢?因为它有像山谷那么大的、那么多的想要的东西,这个字就是“欲”。读——
今天,王之涣想要的是——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诗句——
8、孩子们,前两行是“看”到的“景物”;后两行是在写——
熊子墨:写作者心里想的。
徐艺兮:在告诉我们,要想看得远一点儿,就得站得更高一些。
刘子琪:在告诉我们,想看风景可以去就更高的地方看。
9、想明白这个,诗人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来读——
四、拓展写话
如果你也站上这座高楼,想象一下,你可能会看见什么呢?
周钰涵:我可能回到归来的鹳雀,扇着美丽的翅膀,它真美丽。它吃得饱饱的,准备回来休息了。
向蕃钰:我看到了黄河中调动的蓝色的鱼,它们在开大会,摆动着翅膀参加舞会,然后和伙伴们一起捉迷藏,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在那儿......(美极了!)
廖宬槿:我可能会看见一道神奇的传送门,我的外婆小易奶奶就在门后,准备带我去天堂逛一逛。
师总结: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回去请大家美美地写一写《登鹳雀楼》,美美地背一背《登鹳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