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B.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C.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
D.金属原子失电子越多,其还原性越强
2.下列变化中,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
A.Cl-→Cl2 B.FeCl2→FeCl3
C.C→CO2 D.KMnO4→MnO2
3.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中,其原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实验室中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制取H2
B.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O2
C.实验室中用H2O2与MnO2作用产生O2
D.实验室中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4.关于酸、碱、盐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氢离子的是酸
B.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有氢氧根离子的是碱
C.化合物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的是盐
D.NH4Cl电离的电离方程式是:NH4Cl=NH+Cl-,所以NH4Cl不是盐
5.下列反应中,能用H++OH-=H2O表示的是( )。
A.NaOH溶液和CO2的反应 B.Ba(OH)2溶液和稀H2SO4的反应
C.NaOH溶液和盐酸的反应 D.氨水和稀H2SO4的反应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稀硫酸滴在银片上:2Ag+2H+=2Ag++H2↑
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SO+Ba2+=BaSO4↓
C.稀硝酸滴在大理石上:CaCO3+2H+=Ca2++H2CO3
D.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Fe2O3+6H+=2Fe3++3H2O
7.下列自然、生活中的事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动物呼吸 B.植物光合作用
C.金属生锈 D.石膏点制豆腐
8.重金属离子具有毒性。实验室中有甲、乙两种重金属离子的废液,甲废液经化验呈碱性,主要的有毒离子为Ba2+,如将甲、乙两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则乙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
A.Cu2+和SO B.Cu2+和Cl( C.K+和SO D.Ag+和NO
9.下列分散系与纳米级微粒在直径上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
A.溶液 B.胶体 C. 悬浊液 D.乳浊液
10.将纳米级微粒物质溶解于液体溶剂中形成一种分散系,对该分散系及分散质颗粒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分散系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B.分散质颗粒能透过滤纸
C.该分散质颗粒大小在1~100 nm之间
D.该分散系很稳定
11.把0.05 mol NaOH晶体分别加入到下列100 mL液体中,溶液导电性变化最大的是( )。
A.自来水 B.0.5 mol/L 盐酸
C.0.5 mol/L H2SO4 D.0.5 mol/L NaNO3
12.用下列方法来制备胶体,能够得到胶体的是( )。
A.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Cl2溶液和硫酸相混合并振荡
B.把1 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到20 mL温水中,边加边振荡,并加热到沸腾
C.把1 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一次性加入到20 mL沸水中,并加以搅拌
D.把1 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到20 mL沸水中,边加边振荡?
13.已知某酸性溶液中含有Ba2+、Fe3+,则下述离子组中能与上述离子共存的是( )。
A.CO、Cl- B.NO、Cl-
C.NO、SO D.OH-、NO
14.对四种无色溶液进行离子检验,实验结果如下,其中明显错误的是( )。
A.K+、Na+、Cl-、NO B.Cu2+、NO、OH-、HCO
C.Na+、OH-、Cl-、NO D.OH-、K+、S2-、Na+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不是电解质
B.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D.SO3 溶于水能导电,所以 SO3 是电解质
二、填空题
16.电解质是指在 下能够导电的 。电解质导电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在这种状态下能够 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科学家从这个角度对化合物进行了分类,根据这种分类,酸、碱、盐应该属于 。
17.在反应2Al+3H2SO4=Al2(SO4)3+3H2↑中, 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若在标准状况下产生2.24 L氢气,发生电子转移的数目为____________。
18.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永远值得炎黄子孙骄傲,也永远会激励着我们去奋发图强。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发生如下反应:2KNO3+C+S=K2S+2NO2↑+CO2↑。其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被氧化的元素是 ,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三、实验题
19.NaCl溶液中混有Na2CO3、Na2SO4,为检验两种物质的存在,请你根据所选择的试剂,按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20.下列各组物质中,从某种特征分析,其中有三种物质可归为一类,请指出它们所属同一类的类别,并指出属于另一类的一种物质(将答案分别填写在题后的横线上)。
(1)CuSO4·5H2O 金刚石 食盐水 NaOH ; 。
(2)H2O CO2 H2SO4 CaO ; 。
(3)H2SO4 Ca(OH)2 Mg Na2CO3 ; 。
四、计算题
21.取一定量Na2CO3和Na2SO4的混合溶液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2.016 L CO2(标准状况下),然后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2.33 g。试计算混合物中Na2CO3和Na2S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B.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可以是同种元素既被氧化也被还原;C.一些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也作还原剂,如C、H2;D.金属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原子失电子的难易程度,而非多少。
2.D
解析:寻找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3.D
解析:寻找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反应。
4.C
解析:A.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才是酸;B.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才是碱;D.NH4Cl是盐,从化学性质上看,NH可看成金属阳离子。
5.C
解析:只有可溶性的强酸与可溶性的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和水的反应才符合条件。
6.D
解析:A.银与稀硫酸不反应;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2H++SO+Ba2++2OH-=BaSO4↓+2H2O;C.稀硝酸滴在大理石上:CaCO3+2H+=Ca2++H2O+CO2↑。
7.D
解析:石膏点制豆腐,为胶体的聚沉,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8.A
解析:Cu2++2OH-=Cu(OH)2↓,Ba2++SO=BaSO4↓。
9.B
解析:胶体微粒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
10.D
解析: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定性。
11.A
解析: B、C、D原为强电解质的溶液,加入NaOH晶体后离子浓度变化不大,而A中的自来水中,离子浓度很低,加入强电解质后,离子浓度急剧增大,溶液导电性变化最大。
12.D
解析:考查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13.B
解析:CO、OH-不能与H+共存;SO不能与Ba2+共存。
14.B
解析:B 中 Cu2+ 有颜色,且不能与 OH- 共存。
15.C
解析:A.虽然固体氯化钠不导电,但它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是电解质;B.铜丝能导电,但它是单质,所以铜不是电解质;D.虽然 SO3 溶于水能导电,但此时是生成的硫酸在导电,所以 SO3 不是电解质。
二、填空题
16.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化合物 电离 电解质
解析:考查电解质的概念。
17.2∶3 0.2 mol
解析: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和气体摩尔体积的基础知识。
18.N和S C KNO3和S C
解析:考查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来判断氧化还原关系。
三、实验题
19.2HCl+Na2CO3=2NaCl+H2O+CO2↑;CO2+Ca(OH)2=CaCO3↓+H2O;
BaCl2+Na2SO4=BaSO4↓+2NaCl
解析: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再向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20.(1)纯净物 食盐水 (2)氧化物 H2SO4 (3)化合物 Mg
解析:考察物质的分类。
四、计算题
21.0.09 mol 0.01 mol
解:2HCl + Na2CO3 = 2NaCl + H2O + CO2↑
1 mol 22.4 L
n(Na2CO3) 2.016 L
n(Na2CO3)=0.09 mol
Ba(OH)2 + Na2SO4 = BaSO4↓+ 2NaOH
1 mol 233 g
n(Na2SO4) 2.33 g
n(Na2SO4)=0.01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