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开学测试
化学试题 教师版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试卷说明:
1.试题范围:初中知识、高中必修一第一章;满分100分;建议时长:60分钟;
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等信息;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到相应的答题区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Cl:35.5 Ca:40
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4分,共60分。
1.“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会摩擦产生高温,其外表材料在高温时会发生下列变化带走热量,从而降低飞船温度,保证飞行员的安全。这些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化 B.蒸发 C.升华 D.分解
【答案】D
【解析】
汽化、蒸发、升华均为物质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而分解指的是物质发生分解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2.下图所述物质的用途中,最能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金属等材料制作冬奥会奖牌
B.用钢材建造首钢滑雪大跳台
C.用硅橡胶制作“冰墩墩”的外层材料
D.用氢气做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飞扬”火炬的燃料
【答案】D
【解析】
A、B、C三项,主要体现了物理性质,而D项用氢气做火炬的燃料,体现了氢气可燃这一化学性质。
故选D。
3.一般说来,大多数作物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经测定某土壤的pH为5.5,要改良它,应在土壤中施加适量的( )
A.氢氧化钠 B.熟石灰 C.食盐 D.盐酸
【答案】B
【解析】
该土壤的pH为5.5,呈酸性,要改良它,需要向土壤中施加适量的碱。
A.氢氧化钠是腐蚀性很强的碱,不适宜用来中和土壤酸性,故A错误;
B.熟石灰的学名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碱,可用来中和土壤的酸性,故B正确;
C.食盐属于盐,溶液呈中性,故C错误;
D.盐酸属于酸,呈酸性,故D错误。
故选B。
4.根据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A.它们都是金属元素原子 B.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C.它们都具有稳定结构 D.它们代表三种不同元素的微粒
【答案】A
【解析】
A.由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它们依次表示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它们都是金属元素的离子,故A错误;
B.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都为10个,核外电子排布也相同,故B正确;
C.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达相对稳定的结构,故C正确;
D.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由于它们的质子数各不相同,所以它们代表三种不同元素,故D正确。
故选A。
5.欲证明生石灰中含有未烧透的石灰石,最简单的方法是( )
A.加热 B.滴加稀盐酸 C.加水溶解 D.加入碳酸钠溶液
【答案】B
【解析】
A.生石灰中含有未烧透的石灰石,说明此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钙杂质;加热至高温时,虽然碳酸钙可分解但现象不明显不易察觉,且反应需要达高温操作难度大,故A错误;
B.氧化钙、碳酸钙虽然都可以与盐酸反应,但反应时的现象明显不同,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同时放出气体二氧化碳;因此,采取向未烧透的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会有气体二氧化碳放出,产生气泡,可检验生石灰中的碳酸钙;故B正确;
C.加水溶解时生石灰与水形成微溶的熟石灰,不利于判断是否含有不溶的碳酸钙,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实验,操作较复杂,故C错误;
D.加入碳酸钠溶液,出现大量浑浊,无法判断碳酸钙是原混合物含有的还是反应生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6.在两个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浓硫酸和浓盐酸。将它们分别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则( )
A.浓盐酸的溶液质量增大 B.浓硫酸的溶液质量增大
C.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浓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答案】B
【解析】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不断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液质量变小,故A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不断吸收空气中的水,使溶液质量变大,故B正确;
C.由于浓盐酸的挥发,导致溶质的量不断减小,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故C错误;
D.浓硫酸由于会吸收水分使溶液溶剂变多,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7.钾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若血液中钾元素含量偏低,易引发低钾血症,严重时会引发心率失常,甚至猝死。医学专家提醒:应重视日常补钾。可以服用的某种钾的化合物,其水溶液可以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此化合物是( )
A.KCl B.K2CO3 C.KNO3 D.KOH
【答案】A
【解析】
由物质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根据实验室使用硝酸银检验溶液中Cl—存在实验现象,可判断溶液中一定含有Cl—,即钾的化合物中一定含氯元素;因此可判断该钾的化合物为KCl。
故选A。
8.除杂和提纯是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之一,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加入的试剂和操作
A CO2 CO 点燃
B N2 O2 灼热的铜网
C CuCl2溶液 FeCl2 加入适量铁粉,过滤
D CaO CaCO3 适量的稀盐酸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助燃,常用来灭火,故当二氧化碳中含有杂质一氧化碳时无法点燃,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网来除去一氧化碳,故A错误;
B.灼热的铜网可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铜,但不与氮气反应,故B正确;
C.铁比铜活泼,故铁可将氯化铜中的铜置换出来,生成氯化亚铁,反而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
D.盐酸可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而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
故选B。
9.下列物质转化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的是( )
A.Cu→H2 B.CuO→Cu(OH)2 C.CuO→Cu D.Cu→Cu(OH)2
【答案】C
【解析】
A.铜无法通过一步反应得到氢气,故A错误;
B.氧化铜无法通过一步反应得到氢氧化铜,故B错误;
C.CuO + H2 Cu + H2O,故C正确;
D.铜无法通过一步反应得到氢氧化铜,故D错误。
故选C。
10.已知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如图为反应类型的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CO2 + H2O = H2CO3属于a处的反应
B.2H2O2H2↑+O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c处反应后物质的质量一定减小,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任何两种化合物之间发生的反应都属于d
【答案】B
【解析】
A.CO2 + H2O = H2CO3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2H2O2H2↑+O2↑反应中氢、氧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c为分解反应,c处反应后物质的质量一定减小,但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C错误;
D.d为复分解反应,并不是任何两种化合物之间发生的反应都属于d,故D错误。
故选B。
11.古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蕴含了如图所示三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aO俗名叫生石灰,是一种氧化物 B.“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是反应①的变化
C.反应②发生时,会放出热量 D.反应③是改良酸性土壤的原理
【答案】D
【解析】
A.CaO俗名叫生石灰,是由钙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
B.“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也就是反应①的变化,故B正确;
C.反应②发生时,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C正确;
D.反应③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或可溶性碳酸盐反应生成碳酸钙的反应,不是改良酸性土壤的原理,故D错误。
故选D。
12.为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实验①、②,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
B.通过实验①、②、③,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Ag
C.实验④中X为Cu,Y为FeSO4溶液,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
D.实验④中X为Cu,Y为AgNO3溶液,能验证金属活动性:Cu>Ag
【答案】B
【解析】
A.通过①②实验可知,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可以证明金属的活动性:Fe>Cu,故A正确;
B.通过①②③实验可知,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铁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可以证明金属活动性:Fe>Cu,Fe>Ag,但不能说明Cu>Ag金属活动性,故B错误;
C.若要用实验④,X为Cu,Y为FeSO4溶液,铜不能置换出硫酸亚铁中的铁,这个反应能证明金属活动性Fe>Cu,故C正确;
D.若要用实验④,X可以为Cu,Y为AgNO3溶液,铜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这个反应能证明金属活动性Cu>Ag,故D正确。
故选B。
13.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B.反应方程式为
C.生成物丙、丁的质量比为9 : 14 D.反应前后只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答案】D
【解析】
A.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故A错误;
B.根据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物为氨气和氧气,生成物为水和氮气,书写化学方程式需要配平,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故B错误;
C.根据B中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丙为水,丁为氮气,两种物质的质量比 = (6×18) : (2×28) = 27:14,故C错误;
D.根据B中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氮元素由-3价变为反应后0价,氧元素由反应前0价变为反应后-2价,氢元素反应前后元素不变,因此只有一种元素化合价未发生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14.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Fe+CuSO4=FeSO4+Cu B.AgNO3+NaCl=AgCl↓+NaNO3
C.Fe2O3+3CO2Fe+3CO2 D.2KMnO4K2MnO4+МnO2+O2↑
【答案】C
【解析】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同时Fe和Cu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同时Fe和C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同时Mn和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反应3SiO2+2N2+6CSi3N4+6CO中的氧化剂是( )
A.SiO2 B.N2 C.C D.SiO2和N2
【答案】B
【解析】
反应过程中,Si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N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3价,C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2价,氧化剂的化合价是降低的,所以N2为氧化剂。
故选B。
二.填空题:共3道题,共40分。
16.给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事物和发现事物的特性。请对下列物
质进行归类:NaCl、NaOH、NaHSO4、MgO、Cu2(OH)2CO3、P2O5、CO、CO2、HNO3
(1)属于酸的是_______;
(2)属于碱的是_______;
(3)属于盐的是_______;
(4)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
(5)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_______;
(6)属于酸式盐的是_______;
(7)属于碱式盐的是_______;
(8)属于钠盐的是_______。
【答案】HNO3 NaOH NaCl、NaHSO4、Cu2(OH)2CO3 MgO、P2O5、CO、CO2 P2O5、CO2 NaHSO4 Cu2(OH)2CO3 NaCl、NaHSO4
【解析】
(1)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的是:HNO3;
(2)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属于碱的是:NaOH;
(3)盐是指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此外可能电离产生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形成酸式盐或碱式盐,故属于盐的是:NaCl、NaHSO4、Cu2(OH)2CO3;
(4)氧化物是指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的是:MgO、P2O5、CO、CO2;
(5)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P2O5、CO2;
(6)酸式盐是指可以电离出氢离子的盐类,属于酸式盐的是:NaHSO4;
(7)碱式盐是指可以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盐类,属于碱式盐的是:Cu2(OH)2CO3;
(8)钠盐是指由钠离子和酸根离子化合而成的盐类,属于钠盐的是:NaCl、NaHSO4。
17.水的硬度表示方法是:将水中的Ca2+、Mg2+质量折算成CaO的质量。通常把1L水中含有10mg CaO称为1度,1L水中含有20mg CaO即为2度,以此类推。8度以上为硬水,8度以下为软水。我国规定饮用水的硬度不能超过25度。
(1)日常生活中,可用________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2)Ca(HCO3)2加热时会分解产生一种白色沉淀(水垢的主要成分)和两种常见的氧化物,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水、井水中溶有一定量的Ca(HCO3)2,饮用前可采取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家用热水瓶一旦产生水垢,其保温性能会降低,用稀盐酸可除去上述水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某水样1L,经实验测定,其中含Ca2+ 0.2g,此水样的硬度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饮用水标准。
【答案】(1) 肥皂水 (2) Ca(HCO3)2 CaCO3 + H2O + CO2↑;煮沸 (3)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或Mg(OH)2 + 2HCl = MgCl2 + 2H2O (4) 28;不符合
【解析】
(1)日常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2)Ca(HCO3)2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 CaCO3 + H2O + CO2↑;河水、井水中溶有一定量的Ca(HCO3)2,饮用前可采取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煮沸水后得到的难溶于水的固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以利用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以溶于稀盐酸的性质来除去水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或Mg(OH)2 + 2HCl = MgCl2 + 2H2O。
(4)Ca2+ 在CaO中的质量分数为,用Ca2+质量0.2g除以Ca2+ 在CaO中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出CaO的质量为,故该水样的硬度为28度。由于我国规定饮用水的硬度不能超过25度,说明该水样不符合饮用水标准。
18.有一瓶气体,可能由O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在老师的指导下,实验小组对该瓶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脱氧剂(还原铁粉)能够吸收氧气和水蒸气。
(实验设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已略去夹持装置)。
(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通入一定量氮气;③通入该气体,点燃酒精灯。
(实验现象)步骤③实验过程中,A装置无现象,B和F装置出现白色沉淀,E装置中出现光亮的红色物质。
(1)(实验结论)该气体由________组成。
(实验反思)
(2)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通入一定量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E装置中氧化铜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CO和CO2) 除去CO2气体 排尽装置中原有的空气
【解析】
[实验结论]
根据资料,脱氧剂(还原铁粉)能够吸收氧气和水蒸气,如果该气体中含有氧气,氧气和还原铁粉会反应生成红棕色的氧化铁,而步骤③实验中A装置无明显现象,说明该气体中不含氧气;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步骤③中B装置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经过C装置,二氧化碳被除去,再经过浓硫酸干燥,气体进入E装置,实验过程中F装置内的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白色沉淀,E装置中出现黑色的氧化铜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说明反应中生成了二氧化碳和铜,因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该气体中还含有一氧化碳。故该气体由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CO和CO2)组成。
[实验反思]
(1)因为澄清石灰水不能将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会影响一氧化碳的检验,而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较大,能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故C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O2气体。
(2)因为装置内含有空气,空气中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如果不除去空气,会影响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检验,所以步骤②通入一定量氮气的目的是:排尽装置中原有的空气。
(3)E装置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粉末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千阳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开学测试
化学试题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试卷说明:
1.试题范围:初中知识、高中必修一第一章;满分100分;建议时长:60分钟;
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等信息;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到相应的答题区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Cl:35.5 Ca:40
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4分,共60分。
1.“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会摩擦产生高温,其外表材料在高温时会发生下列变化带走热量,从而降低飞船温度,保证飞行员的安全。这些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化 B.蒸发 C.升华 D.分解
2.下图所述物质的用途中,最能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金属等材料制作冬奥会奖牌
B.用钢材建造首钢滑雪大跳台
C.用硅橡胶制作“冰墩墩”的外层材料
D.用氢气做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飞扬”火炬的燃料
3.一般说来,大多数作物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经测定某土壤的pH为5.5,要改良它,应在土壤中施加适量的( )
A.氢氧化钠 B.熟石灰 C.食盐 D.盐酸
4.根据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A.它们都是金属元素原子 B.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C.它们都具有稳定结构 D.它们代表三种不同元素的微粒
5.欲证明生石灰中含有未烧透的石灰石,最简单的方法是( )
A.加热 B.滴加稀盐酸 C.加水溶解 D.加入碳酸钠溶液
6.在两个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浓硫酸和浓盐酸。将它们分别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则( )
A.浓盐酸的溶液质量增大 B.浓硫酸的溶液质量增大
C.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浓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7.钾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若血液中钾元素含量偏低,易引发低钾血症,严重时会引发心率失常,甚至猝死。医学专家提醒:应重视日常补钾。可以服用的某种钾的化合物,其水溶液可以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此化合物是( )
A.KCl B.K2CO3 C.KNO3 D.KOH
8.除杂和提纯是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之一,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加入的试剂和操作
A CO2 CO 点燃
B N2 O2 灼热的铜网
C CuCl2溶液 FeCl2 加入适量铁粉,过滤
D CaO CaCO3 适量的稀盐酸
A.A B.B C.C D.D
9.下列物质转化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的是( )
A.Cu→H2 B.CuO→Cu(OH)2 C.CuO→Cu D.Cu→Cu(OH)2
10.已知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如图为反应类型的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CO2 + H2O = H2CO3属于a处的反应
B.2H2O2H2↑+O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c处反应后物质的质量一定减小,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任何两种化合物之间发生的反应都属于d
11.古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蕴含了如图所示三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aO俗名叫生石灰,是一种氧化物 B.“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是反应①的变化
C.反应②发生时,会放出热量 D.反应③是改良酸性土壤的原理
12.为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实验①、②,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
B.通过实验①、②、③,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Ag
C.实验④中X为Cu,Y为FeSO4溶液,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
D.实验④中X为Cu,Y为AgNO3溶液,能验证金属活动性:Cu>Ag
13.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B.反应方程式为
C.生成物丙、丁的质量比为9 : 14 D.反应前后只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14.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Fe+CuSO4=FeSO4+Cu B.AgNO3+NaCl=AgCl↓+NaNO3
C.Fe2O3+3CO2Fe+3CO2 D.2KMnO4K2MnO4+МnO2+O2↑
15.反应3SiO2+2N2+6CSi3N4+6CO中的氧化剂是( )
A.SiO2 B.N2 C.C D.SiO2和N2
二.填空题:共3道题,共40分。
16.给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事物和发现事物的特性。请对下列物
质进行归类:NaCl、NaOH、NaHSO4、MgO、Cu2(OH)2CO3、P2O5、CO、CO2、HNO3
(1)属于酸的是_______;
(2)属于碱的是_______;
(3)属于盐的是_______;
(4)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
(5)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_______;
(6)属于酸式盐的是_______;
(7)属于碱式盐的是_______;
(8)属于钠盐的是_______。
17.水的硬度表示方法是:将水中的Ca2+、Mg2+质量折算成CaO的质量。通常把1L水中含有10mg CaO称为1度,1L水中含有20mg CaO即为2度,以此类推。8度以上为硬水,8度以下为软水。我国规定饮用水的硬度不能超过25度。
(1)日常生活中,可用________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2)Ca(HCO3)2加热时会分解产生一种白色沉淀(水垢的主要成分)和两种常见的氧化物,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水、井水中溶有一定量的Ca(HCO3)2,饮用前可采取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家用热水瓶一旦产生水垢,其保温性能会降低,用稀盐酸可除去上述水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某水样1L,经实验测定,其中含Ca2+ 0.2g,此水样的硬度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饮用水标准。
18.有一瓶气体,可能由O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在老师的指导下,实验小组对该瓶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脱氧剂(还原铁粉)能够吸收氧气和水蒸气。
(实验设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已略去夹持装置)。
(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通入一定量氮气;③通入该气体,点燃酒精灯。
(实验现象)步骤③实验过程中,A装置无现象,B和F装置出现白色沉淀,E装置中出现光亮的红色物质。
(实验结论)该气体由________组成。
(实验反思)
(1)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通入一定量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E装置中氧化铜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