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开学测试
物理试题 教师版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试卷说明:
1.试题范围:必修一第一、二章内容;建议时长:6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等信息;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到相应的答题区域。
一、单选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
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
C.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
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
【答案】D
【详解】
A.金星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才能看到金星没有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呈黑色,A错误;
B.因为观测“金星凌日”时太阳的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能将太阳看成质点,B错误;
C.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起点与终点重合,位移为零,C错误;
D.金星相对于太阳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是运动的,D正确。
故选D。
2.下列选项中的物理量都是矢量的是( )
A.速度、路程、加速度 B.速度、位移、加速度
C.速率、位移、时间 D.速率、路程、加速度
【答案】B
【详解】位移、速度、加速度是矢量,路程、速率、时间是标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某物体的位移函数是,那么它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可得,与函数式对应关系的物理量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高速公路的ETC电子收费系统如图所示,ETC通道的长度是从识别区起点到自动栏杆的水平距离.某人驾驶汽车以的速度匀速进入ETC通道,ETC天线用了的时间识别车载电子标签,识别完成后发出“滴”的一声,司机发现自动栏杆没有抬起,于是立即刹车,汽车刚好紧贴栏杆停下。已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则该ETC通道的长度约为( )
A. B. C. D.
【答案】D
【详解】
汽车在前内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位移
随后汽车做匀减速运动通过的位移
所以该ETC通道的长度约为
故选D。
5.在某地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运动的时间取决于( )
A.物体的重力 B.物体的速度
C.物体的体积 D.物体下落的高度
【答案】D
【详解】根据 可知,自由落体运动运动的时间取决于物体下落的高度。
故选D。
6.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施行,“高空抛物”行为首次入刑。高层住宅楼上某居民家住27层,阳台离地面78.4m。某日其家一个花盆不慎坠落至地面摔的粉碎,幸好没造成人员伤亡。如果花盆竖直下坠且忽略空气阻力,其位移(x)—时间(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s时该图像切线的斜率为20m/s
B.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74m/
C.花盆落地时的速度为39.2m/s
D.花盆落地用时3.92s
【答案】C
【详解】
AB.由图可知,前2s花盆下落的高度为m
该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t=2s时该图像切线的斜率绝对值即为t=2s时的速度大小,即 m/s,斜率为-19.6m/s, 故AB错误;
CD.根据题意可知,花盆下落的总高度为h=78.4m,则花盆落地时间为
则落地时的速度为 m/s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二、多选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6分,选不全3分, 错选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两项或者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早期人们的很多认识来源于生活经验,并没有经过逻辑推理和试验检验,例如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如果这个结论是正确的,那么在下落的高度和地点相同的情况下,我们把一个轻的物体与一个重的物体捆绑在一起自由下落,与物体、单独自由下落进行比较,符合逻辑推理的是( )
A.总重力大于的重力,因此、捆绑下落比物体单独下落要快一些
B.物体带动下落,因此、捆绑下落比物体单独下落要慢一些
C.物体带动下落,因此、捆绑下落比物体单独下落要快一些
D.物体带动下落,因此、捆绑下落比物体单独下落要慢一些
【答案】ABC
【详解】
亚里士多德根据生活经验得出结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这一结论在当时以及后来很长的时间里一直统治人们的思想,没有人怀疑过,直到伽利略的出现。伽利略通过自己亲身和反复实验,发现这一结论是错误的。伽利略还有一段精彩的推理:如果重的物体落得快,轻的物体落得慢,那么一个轻的物体与一个重的物体捆绑在一起自由下落,与物体、单独自由下落进行比较,在重的物体b带动下轻的物体加快下落,而轻的物体拉动重的物体减慢下落,因而捆在一起的两物体下落的快慢应介于重轻两物体单独下落的快慢之间。换一种角度思考,两个物体捆在一起应比任何一个物体都重,它下落应比任何一个都快。两个结果相互矛盾。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题目中符合逻辑推理的是ABC选项,ABC正确、D错误。
故选ABC。
8.在2017年匈牙利航海模型帆船项目世界锦标赛上,中国选手获得遥控帆船(F5-10)冠军。若a、b两个遥控帆船从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船启动时,a船在其前方2 m处
B.运动过程中,b船落后a船的最大距离为1.5 m
C.b船启动3 s后正好追上a船
D.b船超过a船后,两船不会再相遇
【答案】BCD
【详解】
A.根据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b在t=2s时启动,此时a的位移为 即a在b前方1m处,故A错误;
B.两船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最大距离为
故B正确;
C.由于两船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沿直线运动,当位移相等时两船才相遇,由图可知,b船启动3s后位移
此时a的位移
即b刚好追上a,故C正确;
D.b船超过a船后,由于b的速度大,所以不可能再相遇,故D正确。
故选BCD。
9.一质点沿一边长为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匀速移动,初始位置在边的中点,由向运动,如图所示,、、、分别是、、、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末的瞬时速度大小是
B.前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C.前内的平均速率大小为
D.前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答案】AB
【详解】
A.由题意质点每匀速移动可知,质点运动的速率为,即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率均为,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也均为,在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由点运动到边的中点,在第末质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方向由指向,选项A正确;
BD.前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
平均速度大小为 方向由A指向B,选项B正确,选项D错误;
C.前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平均速率仍为,选项C错误。
故选:AB。
10.下雨时雨水从屋檐滴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图所示。假设屋檐某一位置每隔相同的时间无初速滴落一滴雨滴,不计空气阻力,雨滴可看成质点且处在无风的环境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题目涉及到的雨滴都已滴出且未落地)
A.相邻雨滴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B.相邻雨滴之间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C.相邻雨滴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D.相邻雨滴之间的速度之差越来越大
【答案】BC
【详解】
AC.两物体均做自由落体运动,设后释放小球运动的时间为,则先释放小球运动时间为,则两球的距离
越来越大,故A错误,C正确;
BD.设后释放小球运动的时间为t,则先释放小球运动时间为,则两球的速度之差为一个定值,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C。
三、实验题:本题共1大题,共14分。
11.图为用频闪相机拍摄的羽毛与苹果在真空中从静止开始同时下落的局部频闪照片,该频闪相机闪光的频率为f。
(1)这个实验表明: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下落的快慢与物体_____无关。
(2)关于图中的x1、x2、x3和x4,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_____。
A. B. C.
(3)若图中所示数据为实际距离,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g=_____。(用题中所给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答案】(1)质量(重量、重力也可);(2)C; (3)
【详解】
(1)在实验中,没有空气阻力,重量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程度将会相同;
(2)AB.因为四段位移间隔时间相同,由于这是局部照片,A点并不一定是起点,故不一定能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求解,AB项错误;
C.根据 可知 C项正确。故选C。
(3)由逐差法 联立解得
四、计算题:本题共2大题,其中第12题12分,第13题14分,共26分。
12.一滑块自静止开始从斜面(足够长)顶端匀加速下滑,第末的速度是,试求:
(1)第末的速度大小;
(2)开始运动后内的位移大小;
(3)第内的位移大小。
【答案】(1);(2);(3)
【详解】(1)滑块的加速度
第末的速度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3)第内的位移等于前内的位移减去前内的位移,则有
13.如图甲所示的“冰爬犁”是北方儿童在冬天的一种游戏用具。“上坐一人,双手握铁篙,向后下方用力点冰,则冰床前进如飞”。在空旷的水平冰面上,小孩从静止开始,连续三次“点冰”后达到最大速度(未知),之后沿直线匀减速滑行了后停下。某同学用图像描述了上述运动过程,如图乙所示。若每次“点冰”获得的加速度恒定且相等。求:
(1)“冰爬犁”最大速度以及匀减速运动过程的加速度大小;
(2)小孩“点冰”时“冰爬犁”加速度的大小。
【答案】(1)(2)
【详解】(1)在内,将运动倒过来看成匀加速运动,由运动学规律可得
代入数据解得减速过程加速度大小为
最大速度
(2)由图像可知,在内:加速总时间为,减速总时间为,有:
代入数据解得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千阳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开学测试
物理试题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试卷说明:
1.试题范围:必修一第一、二章内容;建议时长:6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等信息;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到相应的答题区域。
一、单选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
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
C.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
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
2.下列选项中的物理量都是矢量的是( )
A.速度、路程 、加速度 B.速度、位移、加速度
C.速率、位移、时间 D.速率、路程、加速度
3.某物体的位移函数是,那么它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
A. B.
C. D.
4.高速公路的ETC电子收费系统如图所示,ETC通道的长度是从识别区起点到自动栏杆的水平距离.某人驾驶汽车以的速度匀速进入ETC通道,ETC天线用了的时间识别车载电子标签,识别完成后发出“滴”的一声,司机发现自动栏杆没有抬起,于是立即刹车,汽车刚好紧贴栏杆停下。已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则该ETC通道的长度约为( )
A. B. C. D.
5.在某地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运动的时间取决于( )
A.物体的重力 B.物体的速度
C.物体的体积 D.物体下落的高度
6.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施行,“高空抛物”行为首次入刑。高层住宅楼上某居民家住27层,阳台离地面78.4m。某日其家一个花盆不慎坠落至地面摔的粉碎,幸好没造成人员伤亡。如果花盆竖直下坠且忽略空气阻力,其位移(x)—时间(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s时该图像切线的斜率为20m/s
B.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74m/
C.花盆落地时的速度为39.2m/s
D.花盆落地用时3.92s
二、多选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选不全3分, 错选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两项或者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早期人们的很多认识来源于生活经验,并没有经过逻辑推理和试验检验,例如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如果这个结论是正确的,那么在下落的高度和地点相同的情况下,我们把一个轻的物体与一个重的物体捆绑在一起自由下落,与物体、单独自由下落进行比较,符合逻辑推理的是( )
A.总重力大于的重力,因此、捆绑下落比物体单独下落要快一些
B.物体带动下落,因此、捆绑下落比物体单独下落要慢一些
C.物体带动下落,因此、捆绑下落比物体单独下落要快一些
D.物体带动下落,因此、捆绑下落比物体单独下落要慢一些
8.在2017年匈牙利航海模型帆船项目世界锦标赛上,中国选手获得遥控帆船(F5-10)冠军。若a、b两个遥控帆船从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船启动时,a船在其前方2 m处
B.运动过程中,b船落后a船的最大距离为1.5 m
C.b船启动3 s后正好追上a船
D.b船超过a船后,两船不会再相遇
9.一质点沿一边长为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匀速移动,初始位置在边的中点,由向运动,如图所示,、、、分别是、、、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末的瞬时速度大小是
B.前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C.前内的平均速率大小为
D.前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10.下雨时雨水从屋檐滴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图所示。假设屋檐某一位置每隔相同的时间无初速滴落一滴雨滴,不计空气阻力,雨滴可看成质点且处在无风的环境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题目涉及到的雨滴都已滴出且未落地)
A.相邻雨滴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B.相邻雨滴之间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C.相邻雨滴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D.相邻雨滴之间的速度之差越来越大
三、实验题:本题共1大题,共14分。
11.图为用频闪相机拍摄的羽毛与苹果在真空中从静止开始同时下落的局部频闪照片,该频闪相机闪光的频率为f。
(1)这个实验表明: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下落的快慢与物体_____无关。
(2)关于图中的x1、x2、x3和x4,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_____。
A. B. C.
(3)若图中所示数据为实际距离,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 g=_____。(用题中所给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四、计算题:本题共2大题,其中第12题12分,第13题14分,共26分。
12.(10分)一滑块自静止开始从斜面(足够长)顶端匀加速下滑,第末的速度是,试求:
(1)第末的速度大小;
(2)开始运动后内的位移大小;
(3)第内的位移大小。
13.(16分)如图甲所示的“冰爬犁”是北方儿童在冬天的一种游戏用具。“上坐一人,双手握铁篙,向后下方用力点冰,则冰床前进如飞”。在空旷的水平冰面上,小孩从静止开始,连续三次“点冰”后达到最大速度(未知),之后沿直线匀减速滑行了后停下。某同学用图像描述了上述运动过程,如图乙所示。若每次“点冰”获得的加速度恒定且相等。求:
(1)“冰爬犁”最大速度以及匀减速运动过程的加速度大小;
(2)小孩“点冰”时“冰爬犁”加速度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