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材(鲁教版)3.1 溶液的形成
一、单选题
1.下列是厨房中的常见物质,将其分散到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纯碱
C.食盐 D.白糖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盐水的沸点比水的低 B.无色澄清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只有固体能作溶质 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都相同
3.学习完溶液的知识后,下面几位同学根据各自的理解分别配制了溶液,你认为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B.
C. D.
4.即食即热型快餐的内层是用铝箔真空包装的食物,外层则分别包装两包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物质反应,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物质最适合的选择是( )
A.硝酸铵晶体与水 B.生石灰与水
C.浓硫酸与水 D.氯化钠与水
5.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多与化学知识有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厨房中的洗涤剂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食醋可用来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自来水可溶解铁栅栏上的铁锈
6.向如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下述某种物质后,原来U形管内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了些,左边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
A.生石灰 B.硝酸铵
C.活性炭 D.氢氧化钠固体
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外界条件不变时,放置时间稍长,溶质不会分离出来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C.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
D.溶液内部各部分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可能不相同
8.下列溶液中,溶质是液体的为 ( )
A.医用葡萄糖溶液 B.20%的氢氧化钠溶液
C.75%的消毒酒精 D.0.9%的生理盐水
9.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碘酒 B.“雪碧”汽水
C.冰、水混合物 D.生理盐水
10.洗衣机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解洗涤剂的水温越高越好
B.洗涤后衣服上一定没有残留洗涤剂
C.洗涤后排出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洗涤时适当提高水温能加快洗衣粉的溶解速率
11.欲将某温度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加入硝酸钾晶体 B.加水
C.降低温度 D.恒温蒸发水分
12.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 ( )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13.下列物质中属于乳浊液的是( )
A.牛奶 B.食盐水
C.碘酒 D.蔗糖
14.名称中有“水”字的物质可能是溶液,下列有“水”字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硬水 B.油水 C.泥水 D.蒸馏水
15.室温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 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水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二、填空题
16.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 ,溶剂是 。
(2)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3)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液体所得的溶液里,溶质是 ,溶剂是 。
(4)锌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里,溶质是 ,溶剂是 。
17.常温条件下,取少量等质量的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分别投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烧杯甲和乙中,搅拌后,还可以向烧杯乙中继续投入氢氧化钠固体并溶解,烧杯甲中底部有较多的氢氧化钙固体,则说明 (填“甲”或“乙”,下同)烧杯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烧杯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但 烧杯的溶液比 烧杯中的溶液要浓.(提示:常温时,氢氧化钙在水中溶解的量远远小于氢氧化钠在相同量的水中溶解的量.)
从该实验可得出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的辩证关系: .
三、简答题
18.请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下列生产、生活实际中的一些现象或做法。
(1)冬天建筑施工时往砂浆内掺入氯化钙以防冻: 。
(2)洗洁精易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
19.学习了溶液的概念后,老师的提问及同学的回答如图所示:
(1)以上三位同学中能够正确描述溶液特征的是 同学。
老师接着问:“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
王华回答:“不溶于水的物质能溶于其他溶剂吗 ”
李佳回答:“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热量的变化吗?”
(2)如果用实验回答王华的问题,则应该选择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 。
(3)针对李佳的问题,他们一起设计实验:取三支试管,向试管中分别注入5 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 ℃,再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3 g 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振荡。
①“振荡”试管的目的是 。
②用温度计分别测三支试管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 ℃的是 溶液,这是因为 。
③装有NH4NO3溶液的试管外壁有水珠产生,原因是 。
④由此探究实验,可知 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四、科学探究题
20.实验探究:影响硝酸钾溶解速率的因素。根据下表所探究的内容和方法,将空格填写完整。
内容 探究方法 现象 结论
颗粒大小对溶解速率的影响 取大、中、小三块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固体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水中 小块硝酸钾固体先溶解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花生油不溶于水,形成的是乳浊液, 不能形成溶液,故符合题意;
B、纯碱是碳酸钠,易溶于水,能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食盐是氯化钠,易溶于水,能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D、白糖易溶于水,能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液要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分析。
2.【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水中加入溶质后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故A不符合题意;
B、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无色澄清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水,故B不符合题意;
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故C不符合题意;
D、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所以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溶液的沸点比水高、凝固点比水低分析;根据溶液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分析;根据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溶质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洗洁精可以将大片的油污变为小油滴,分散在水中,该混合物不具有稳定性,故不是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粉笔灰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不具有稳定性,不能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氯化氢气体通入水中形成盐酸溶液,故可以形成溶液,故符合题意;
D、雪放入水中后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溶液定义分析,溶液是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4.【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解答】A、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故不能加热,故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溶于水温度升高,且 腐蚀性不大,故符合题意;
C、酸可以与金属铝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硝酸铵溶解吸热分析;根据生石灰与水反应、酸与铝反应放热分析;根据氯化钠溶解温度几乎不变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 厨房洗涤剂有乳化作用,可使餐具上的油污分散成很小的油滴,并且在洗涤剂的作用下油污能会聚集,因此能被洗掉;
B. 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形成溶液;
C. 食醋与热水瓶中的水垢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钙和氯化镁将水垢除掉;
D. 铁与氧气、水接触生锈,因此不能用自来水可溶解掉铁栅栏上的铁锈。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洗涤用品有乳化功能分析;根据汽油可溶解油污分析;根据酸可与碳酸盐或铁锈反应分析。
6.【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解答】A、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故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符合题意;
C、活性炭不溶于水,温度没有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U形管中液面左高右低,则装置内压强减少分析,压强减少可以是气体减少也可以是温度降低,由此得出硝酸铵溶解吸热可以产生该现象。
7.【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溶于具有稳定性,故外界条件不变时,放置时间稍长,溶质不会分离出来,故不符合题意;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比如硫酸铜溶液就是蓝色的,故不符合题意;
C、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故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不符合题意;
D、溶液具有稳定性和均一性,故溶液内部各部分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相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分析,溶液的特点包括均一性和稳定性。
8.【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医用葡萄糖溶液的溶质是葡萄糖,葡萄糖是固体,故不符合题意;
B、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是氢氧化钠,是固体,故不符合题意;
C、75%的消毒酒精的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故溶质是液体,符合题意;
D、0.9%的生理盐水的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钠是固体,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所给溶液中物质的状态分析。
9.【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雪碧汽水是碳酸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故不是溶液,符合题意;
D、生理盐水是氯化钠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溶液定义分析,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10.【答案】D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A、溶解洗涤剂的水温不一定越高越好,使用加酶洗衣粉时,酶是蛋白质,温度太高能使蛋白质失去活性,故说法不符合题意;
B、洗涤后衣服上可能没有残留洗涤剂,故说法不符合题意;
C、洗涤后排出的液体可能是溶液,故说法不符合题意;
D、洗涤时适当提高水温能加快洗衣粉的溶解速率,故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洗涤用品有乳化功能分析;根据温度可影响物质的溶解性分析。
11.【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解析】【解答】A、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后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水,反应变为不饱和溶液,故符合题意;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 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D、恒温蒸发水分后溶液中的溶剂减少,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故仍是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温度不变,加水可将饱和溶液变不饱和分析。
12.【答案】A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选项A中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污染而除去油污,此现象是溶解而非乳化;而选项B、C、D都是利用乳化剂使油污、油脂与水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但并不均一的乳浊液而除去,因此,都属于乳化现象;
故选A
【分析】利用乳化与溶解的不同,分析去除油污的几种方法的差异.
13.【答案】A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解答】A、牛奶中含有油脂,在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故符合题意;
B、食盐溶于水形成的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是溶液,不属于乳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D、蔗糖是纯净物,不是乳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乳浊液定义分析,乳浊液是液体以液滴的形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
14.【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硬水是指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溶液,故符合题意;
B、油水是乳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C、泥水是悬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D、蒸馏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液的定义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5.【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A、加入水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故一定是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加入水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故一定是饱和溶液,故符合题意;
C、加入水后,氯化钠全部溶解,故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D、加入水后,氯化钠全部溶解,故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定义分析,有固体剩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但没有固体剩余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判断时只需看能否继续溶解溶质。
16.【答案】(1)氢氧化钙;水
(2)酒精;水
(3)白磷二硫;化碳
(4)硫酸锌;水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1)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氢氧化钙,溶剂是水。(2)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3)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液体所得的溶液里,溶质是白磷,溶剂是二硫化碳。(4)锌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生成物是硫酸锌和氢气,故溶液里的溶质是硫酸锌,溶剂是水。
【分析】根据固、气与液体形成溶液固、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若有水,则水为溶剂分析。
17.【答案】甲;乙;乙;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常温条件下,取少量等质量的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分别投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烧杯甲和乙中,搅拌后,还可以向烧杯乙中继续投入氢氧化钠固体并溶解,烧杯甲中底部有较多的氢氧化钙固体,则说明甲烧杯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而乙烧杯中还能继续溶液氢氧化钠,所以乙烧杯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甲乙烧杯中含有等质量的水,但是乙烧杯中溶质多,所以乙烧杯的溶液比甲烧杯中的溶液要浓,所以从该实验可得出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的辩证关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故答案为:甲;乙;乙;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分析】根据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以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进行解答.
18.【答案】(1)加入氯化钙能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2)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知识点】物质的溶解;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1)向砂浆中加入氯化钙能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故冬天建筑施工时往砂浆内掺入氯化钙以防冻。(2)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可以使大片的油污变为小油滴分散在水中,随水流走;
【分析】根据溶液的凝固点比水低分析;根据洗洁精有乳化功能分析。
19.【答案】(1)王华、李佳
(2)植物油、汽油
(3)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氯化钠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解答】(1)溶液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混合物,故王华、李佳同学的描述是正确的。(2)植物油不能溶解在水中,但是可以溶解在汽油中,故应该选择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植物油、汽油。(3)①震荡的目的是加速固体的溶解;②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水温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故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③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使试管外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④氯化钠溶液水的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和放出的热量几乎相等,故温度变化不大。
【分析】根据溶液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混合物分析;根据溶解时有吸热也有放热分析。
20.【答案】固体物质颗粒越小溶解越快;水温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取两份质量相同的硝酸钾粉末,分别放入盛有同量水的烧杯中,给其中一只烧杯加热,一只静置,均不搅拌;被加热的烧杯中的硝酸钾固体先溶解;加热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搅拌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取两份质量相同的硝酸钾粉末,分别放入盛有同体积、同温度水的烧杯中,其中一只用玻璃棒搅拌,另一只不搅拌用玻璃棒;搅拌的烧杯中的硝酸钾先溶解;搅拌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物质的溶解;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1)取大、中、小三块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固体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水中,小块硝酸钾固体先溶解,说明固体物质颗粒越小溶解越快;(2)水的温度可能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故内容是水温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实验步骤是取两份质量相同的硝酸钾粉末,分别放入盛有同量水的烧杯中,给其中一只烧杯加热,一只静置,均不搅拌,可以看到的现象是被加热的烧杯中的硝酸钾固体先溶解,故说明加热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3)是否搅拌可能影响固体的溶解速率,故内容是搅拌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实验步骤是取两份质量相同的硝酸钾粉末,分别放入盛有同体积、同温度水的烧杯中,其中一只用玻璃棒搅拌,另一只不搅拌,可以观察到用玻璃棒搅拌的烧杯中的硝酸钾先溶解,说明搅拌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
【分析】根据物质溶解的快慢与颗粒大小、温度与是否搅拌有关,但只有温度能影响溶解性,在进行对比实验时要注意变量的控制。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材(鲁教版)3.1 溶液的形成
一、单选题
1.下列是厨房中的常见物质,将其分散到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纯碱
C.食盐 D.白糖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花生油不溶于水,形成的是乳浊液, 不能形成溶液,故符合题意;
B、纯碱是碳酸钠,易溶于水,能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食盐是氯化钠,易溶于水,能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D、白糖易溶于水,能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液要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分析。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盐水的沸点比水的低 B.无色澄清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只有固体能作溶质 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都相同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水中加入溶质后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故A不符合题意;
B、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无色澄清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水,故B不符合题意;
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故C不符合题意;
D、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所以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溶液的沸点比水高、凝固点比水低分析;根据溶液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分析;根据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溶质分析。
3.学习完溶液的知识后,下面几位同学根据各自的理解分别配制了溶液,你认为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洗洁精可以将大片的油污变为小油滴,分散在水中,该混合物不具有稳定性,故不是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粉笔灰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不具有稳定性,不能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氯化氢气体通入水中形成盐酸溶液,故可以形成溶液,故符合题意;
D、雪放入水中后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溶液定义分析,溶液是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4.即食即热型快餐的内层是用铝箔真空包装的食物,外层则分别包装两包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物质反应,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物质最适合的选择是( )
A.硝酸铵晶体与水 B.生石灰与水
C.浓硫酸与水 D.氯化钠与水
【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解答】A、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故不能加热,故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溶于水温度升高,且 腐蚀性不大,故符合题意;
C、酸可以与金属铝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硝酸铵溶解吸热分析;根据生石灰与水反应、酸与铝反应放热分析;根据氯化钠溶解温度几乎不变分析。
5.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多与化学知识有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厨房中的洗涤剂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食醋可用来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自来水可溶解铁栅栏上的铁锈
【答案】D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 厨房洗涤剂有乳化作用,可使餐具上的油污分散成很小的油滴,并且在洗涤剂的作用下油污能会聚集,因此能被洗掉;
B. 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形成溶液;
C. 食醋与热水瓶中的水垢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钙和氯化镁将水垢除掉;
D. 铁与氧气、水接触生锈,因此不能用自来水可溶解掉铁栅栏上的铁锈。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洗涤用品有乳化功能分析;根据汽油可溶解油污分析;根据酸可与碳酸盐或铁锈反应分析。
6.向如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下述某种物质后,原来U形管内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了些,左边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
A.生石灰 B.硝酸铵
C.活性炭 D.氢氧化钠固体
【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解答】A、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故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符合题意;
C、活性炭不溶于水,温度没有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U形管中液面左高右低,则装置内压强减少分析,压强减少可以是气体减少也可以是温度降低,由此得出硝酸铵溶解吸热可以产生该现象。
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外界条件不变时,放置时间稍长,溶质不会分离出来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C.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
D.溶液内部各部分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可能不相同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溶于具有稳定性,故外界条件不变时,放置时间稍长,溶质不会分离出来,故不符合题意;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比如硫酸铜溶液就是蓝色的,故不符合题意;
C、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故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不符合题意;
D、溶液具有稳定性和均一性,故溶液内部各部分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相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分析,溶液的特点包括均一性和稳定性。
8.下列溶液中,溶质是液体的为 ( )
A.医用葡萄糖溶液 B.20%的氢氧化钠溶液
C.75%的消毒酒精 D.0.9%的生理盐水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医用葡萄糖溶液的溶质是葡萄糖,葡萄糖是固体,故不符合题意;
B、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是氢氧化钠,是固体,故不符合题意;
C、75%的消毒酒精的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故溶质是液体,符合题意;
D、0.9%的生理盐水的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钠是固体,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所给溶液中物质的状态分析。
9.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碘酒 B.“雪碧”汽水
C.冰、水混合物 D.生理盐水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雪碧汽水是碳酸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故不是溶液,符合题意;
D、生理盐水是氯化钠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溶液定义分析,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10.洗衣机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解洗涤剂的水温越高越好
B.洗涤后衣服上一定没有残留洗涤剂
C.洗涤后排出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洗涤时适当提高水温能加快洗衣粉的溶解速率
【答案】D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A、溶解洗涤剂的水温不一定越高越好,使用加酶洗衣粉时,酶是蛋白质,温度太高能使蛋白质失去活性,故说法不符合题意;
B、洗涤后衣服上可能没有残留洗涤剂,故说法不符合题意;
C、洗涤后排出的液体可能是溶液,故说法不符合题意;
D、洗涤时适当提高水温能加快洗衣粉的溶解速率,故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洗涤用品有乳化功能分析;根据温度可影响物质的溶解性分析。
11.欲将某温度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加入硝酸钾晶体 B.加水
C.降低温度 D.恒温蒸发水分
【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解析】【解答】A、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后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水,反应变为不饱和溶液,故符合题意;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 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D、恒温蒸发水分后溶液中的溶剂减少,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故仍是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温度不变,加水可将饱和溶液变不饱和分析。
12.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 ( )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答案】A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选项A中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污染而除去油污,此现象是溶解而非乳化;而选项B、C、D都是利用乳化剂使油污、油脂与水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但并不均一的乳浊液而除去,因此,都属于乳化现象;
故选A
【分析】利用乳化与溶解的不同,分析去除油污的几种方法的差异.
13.下列物质中属于乳浊液的是( )
A.牛奶 B.食盐水
C.碘酒 D.蔗糖
【答案】A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解答】A、牛奶中含有油脂,在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故符合题意;
B、食盐溶于水形成的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是溶液,不属于乳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D、蔗糖是纯净物,不是乳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乳浊液定义分析,乳浊液是液体以液滴的形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
14.名称中有“水”字的物质可能是溶液,下列有“水”字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硬水 B.油水 C.泥水 D.蒸馏水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硬水是指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溶液,故符合题意;
B、油水是乳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C、泥水是悬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D、蒸馏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液的定义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5.室温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 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水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A、加入水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故一定是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加入水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故一定是饱和溶液,故符合题意;
C、加入水后,氯化钠全部溶解,故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D、加入水后,氯化钠全部溶解,故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定义分析,有固体剩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但没有固体剩余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判断时只需看能否继续溶解溶质。
二、填空题
16.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 ,溶剂是 。
(2)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3)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液体所得的溶液里,溶质是 ,溶剂是 。
(4)锌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里,溶质是 ,溶剂是 。
【答案】(1)氢氧化钙;水
(2)酒精;水
(3)白磷二硫;化碳
(4)硫酸锌;水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1)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氢氧化钙,溶剂是水。(2)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3)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液体所得的溶液里,溶质是白磷,溶剂是二硫化碳。(4)锌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生成物是硫酸锌和氢气,故溶液里的溶质是硫酸锌,溶剂是水。
【分析】根据固、气与液体形成溶液固、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若有水,则水为溶剂分析。
17.常温条件下,取少量等质量的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分别投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烧杯甲和乙中,搅拌后,还可以向烧杯乙中继续投入氢氧化钠固体并溶解,烧杯甲中底部有较多的氢氧化钙固体,则说明 (填“甲”或“乙”,下同)烧杯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烧杯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但 烧杯的溶液比 烧杯中的溶液要浓.(提示:常温时,氢氧化钙在水中溶解的量远远小于氢氧化钠在相同量的水中溶解的量.)
从该实验可得出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的辩证关系: .
【答案】甲;乙;乙;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常温条件下,取少量等质量的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分别投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烧杯甲和乙中,搅拌后,还可以向烧杯乙中继续投入氢氧化钠固体并溶解,烧杯甲中底部有较多的氢氧化钙固体,则说明甲烧杯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而乙烧杯中还能继续溶液氢氧化钠,所以乙烧杯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甲乙烧杯中含有等质量的水,但是乙烧杯中溶质多,所以乙烧杯的溶液比甲烧杯中的溶液要浓,所以从该实验可得出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的辩证关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故答案为:甲;乙;乙;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分析】根据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以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进行解答.
三、简答题
18.请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下列生产、生活实际中的一些现象或做法。
(1)冬天建筑施工时往砂浆内掺入氯化钙以防冻: 。
(2)洗洁精易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
【答案】(1)加入氯化钙能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2)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知识点】物质的溶解;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1)向砂浆中加入氯化钙能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故冬天建筑施工时往砂浆内掺入氯化钙以防冻。(2)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可以使大片的油污变为小油滴分散在水中,随水流走;
【分析】根据溶液的凝固点比水低分析;根据洗洁精有乳化功能分析。
19.学习了溶液的概念后,老师的提问及同学的回答如图所示:
(1)以上三位同学中能够正确描述溶液特征的是 同学。
老师接着问:“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
王华回答:“不溶于水的物质能溶于其他溶剂吗 ”
李佳回答:“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热量的变化吗?”
(2)如果用实验回答王华的问题,则应该选择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 。
(3)针对李佳的问题,他们一起设计实验:取三支试管,向试管中分别注入5 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 ℃,再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3 g 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振荡。
①“振荡”试管的目的是 。
②用温度计分别测三支试管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 ℃的是 溶液,这是因为 。
③装有NH4NO3溶液的试管外壁有水珠产生,原因是 。
④由此探究实验,可知 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答案】(1)王华、李佳
(2)植物油、汽油
(3)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氯化钠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解答】(1)溶液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混合物,故王华、李佳同学的描述是正确的。(2)植物油不能溶解在水中,但是可以溶解在汽油中,故应该选择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植物油、汽油。(3)①震荡的目的是加速固体的溶解;②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水温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故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③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使试管外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④氯化钠溶液水的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和放出的热量几乎相等,故温度变化不大。
【分析】根据溶液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混合物分析;根据溶解时有吸热也有放热分析。
四、科学探究题
20.实验探究:影响硝酸钾溶解速率的因素。根据下表所探究的内容和方法,将空格填写完整。
内容 探究方法 现象 结论
颗粒大小对溶解速率的影响 取大、中、小三块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固体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水中 小块硝酸钾固体先溶解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答案】固体物质颗粒越小溶解越快;水温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取两份质量相同的硝酸钾粉末,分别放入盛有同量水的烧杯中,给其中一只烧杯加热,一只静置,均不搅拌;被加热的烧杯中的硝酸钾固体先溶解;加热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搅拌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取两份质量相同的硝酸钾粉末,分别放入盛有同体积、同温度水的烧杯中,其中一只用玻璃棒搅拌,另一只不搅拌用玻璃棒;搅拌的烧杯中的硝酸钾先溶解;搅拌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物质的溶解;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1)取大、中、小三块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固体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水中,小块硝酸钾固体先溶解,说明固体物质颗粒越小溶解越快;(2)水的温度可能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故内容是水温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实验步骤是取两份质量相同的硝酸钾粉末,分别放入盛有同量水的烧杯中,给其中一只烧杯加热,一只静置,均不搅拌,可以看到的现象是被加热的烧杯中的硝酸钾固体先溶解,故说明加热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3)是否搅拌可能影响固体的溶解速率,故内容是搅拌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实验步骤是取两份质量相同的硝酸钾粉末,分别放入盛有同体积、同温度水的烧杯中,其中一只用玻璃棒搅拌,另一只不搅拌,可以观察到用玻璃棒搅拌的烧杯中的硝酸钾先溶解,说明搅拌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
【分析】根据物质溶解的快慢与颗粒大小、温度与是否搅拌有关,但只有温度能影响溶解性,在进行对比实验时要注意变量的控制。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