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情景导入
一年四季,最美的要数春天。阳光明媚,万紫千红,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希望。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
第6课
我 看
穆 旦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2.分析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美。
3.把握诗人情感,体会蕴含的哲思。
学习目标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著有诗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译作《普希金抒情诗集》《欧根 奥涅金》《唐璜》《英国现代诗选》。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知识备查
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九叶诗派
知识备查
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诗人的一腔热血,都化作一行行文字,借季节的赞歌,表达出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背景资料
知识备查
润 戚 枉
逸 曳 晕
rùn
qī
wǎnɡ
yì
yè
yùn
读一读
丰
忧
然
飘
摇
红
预习检查
忧戚 :
枉然 :
飘逸 :
流盼 :
摇曳 :
勃发 :
漫游 :
沉醉 :
忧伤烦恼。戚,悲伤。
白白地。
漂浮,飘散。
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
摇荡,晃动。
焕发;蓬勃生发。
随意游览。
大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词语解释
预习检查
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
朗 诵
诗歌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整体感知
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节):描绘了一幅春风荡漾图。
第二部分(第二节):描绘了飞鸟凌空、凝望大 地的图景。
第三部分(第三、四节):将生命、历史融入到自然风景中,展现青春的激越与豪迈。
第四部分(第五、六节):抒发对闲适恬淡的自然生活的追求。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概括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我看”大地春风拂过青草,遥想远水的绿潮。
整体感知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我看”飞鸟滑翔在蓝天,大地凝望流云。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思索人的欢乐忧伤在自然面前微不足道。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向远古哲人致敬。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表达对自然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由的渴望。
深层探究
诗人写这首诗时是抗战的第二年,他愿中国大地只有鸟语花香,生机勃发,远离战争。
1.“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作用:使句子更有张力,显得生动、形象。
2.诗人把“生命的飞奔”比喻成什么?
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3.诗人在诗中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发出怎样的愿望?
4.体会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
一是对春天的着色自然明亮,意象的选择贴近春天的丰满气质,另一方面却布满诗人心灵里的荒寒,这使诗中的词句呈现出跌宕之美,丰富张力,具有丰富错落的层次感。
5.穆旦的这首诗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
6.默读诗歌,体悟诗歌感情。
7.再次回顾全诗内容,轻声地自由朗读诗歌。
8.闭上眼睛,体味诗人题目中的“看”。
深层探究
分析本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内容探究
战时的穆旦写下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抒情诗《我看》,洋溢着青春气息。让生命与自然融合,“我”看到自然风景“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绿潮”,此外,“我”还看到了飞鸟融入天空,红晕与大地一体,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对生命的感知。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憧憬。
理解诗句“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品味赏析
这是大跨度的隐喻:阳光照耀,填空晴朗深远,一尘不染,天上流云映有阳光和地上红土的颜色,于是便有红晕;地上深红的红土,在阳光的普照与飘过碧绿天空的流云的呼应下,仿佛沉醉了一般。
置身于如此的风景之中,诗人沉醉的生命已经飞腾,与春之神韵一同漫游——“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写法探究
这首诗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写作手法?
①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战时的穆旦写下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抒情诗《我看》,洋溢着青春气息。让生命与自然融合。
②体验独特,写实中多有新意。
这首诗虽然是写实,但由于体验独特,写实中多有新意。在“春风”与“青草”间用“揉”的动作来衔接 ,“我看流云慢慢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似是神来之笔——流云通常不会红晕,而且流云“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的大跨度隐喻似乎也缺乏必要的情感逻辑——殊不知,这几乎就是对红土高原春之风景的写实:阳光照耀,天空晴朗深远,一尘不染,天上流云映有阳光和地上红土的颜色,于是便有红晕;地上深红的红土,在阳光的普照与飘过碧绿天空的流云的呼应下,仿佛沉醉了一般。
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这就是真正获得了生命“巨树永青”的人生之爱的归宿。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所见所感,表现春天的大自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充满了渴望和追求,也抒发了作者因时代而产生的欢乐和忧戚。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这首诗以鲜明深邃的诗歌意象传达情感,阐述思想。诗歌中的大量意象可谓是形、神兼备,形、情兼备,形、理兼备。如:这首诗中的意象主要有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展翅的飞鸟、深远的晴空、被夕阳染红的流云、沉醉了的大地。
用丰富的意象来隐喻和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
写作特色
全诗一共五节,第一节押ao韵;第二节押i韵;第三节第一句承第二节的i韵,又换韵为a韵;第四节又换韵为i;第五节又换韵为iu和i。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富有节奏美和音乐美。
写作特色
第五节的“天风”“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照应了第一节和第二节;“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又照应了第三节的“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像季节燃起花朵”又照应了第一节的“春”。处处照应,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又使情感抒发得很强烈。
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写作特色
拓展延伸
1.用丰富的意象来隐喻和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以鲜明深邃的诗歌意象传达情感,阐述思想。诗歌中的大量意象可谓是形神兼备,形情兼备,形理兼备。如: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展翅的飞鸟、深远的睛空等。
2.富有节奏美和音乐美
全诗一共五节,第一节押ao韵;
第二节押i韵;
第三节第一句承第二节的i韵,又换韵为a韵;
第四节又换韵为i;
第五节又换韵为iu和i。
3.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①第五节的“天风”“ 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照应了第一节和第二节;②“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又照应了第三节的“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③“像季节燃起花朵”又照应了第一节的“春”。
4.语言陌生化
如写春风“揉过”“丰润的青草”好像人的轻轻揉动使得青草“丰润”起来,“揉”造成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又如“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看似不合事理,却让读者形象地感受到花朵的枯荣,感受到生命的不断变化,语言的陌生化增强了表意的丰富性。
我看
看
思
春风、青草、绿潮
思索生命
飞鸟、流云、大地
自然之美
致敬哲人
拥抱自然
人生意义
热爱生命
渴望自由
结构脉络
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学习本文之后,同学们对春天又有怎样新的看法呢?结合自身经历写一写。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