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精卫填海》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精卫填海》这篇课文是中国神话故事的经典之作,描写了精卫日日夜夜填海的事。重点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知道精卫的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2、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3、通过生活中具体的情景,培养学生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2、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会精卫精神的可贵。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复习导入
1、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我来说人物,你们来补充事件好不好?
学生回答:好。
教师说,学生补充,课件出示:夸父(逐日)、愚公(移山)、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
2、教师:同学们知道这么多神话故事,真厉害!那么今天我们将继续探究精卫填海的秘密(板书课题:13、精卫填海)
3、那同学们知道这些神话故事出自哪本书吗?(《山海经》)
4、走近《山海经》
二、整体感知,读中领会
1、自由朗读,读出节奏感 。
课件出示文言文: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
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
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指名读,齐读。
3、默读思考: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课件出示:课文先写炎帝的女儿叫( ),再写谁( )填海的( ),最后写( ),表现了精卫( )的精神。
4、学生交流汇报,课件出示。
三、精读课文,释词解文
过渡:我们再回到课文,看看文中都写了什么?从文中找到同学们上节课想知道的问题。
1、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自学文中注释。
“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少女”:小女儿。
“溺”:溺水,淹没。
“故”:因此。
“堙”:填塞。
2、读文质疑,探究解疑。
问题一:精卫是谁?学习第一句话。
(1)出示句子,指名读。
(2)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
(3)认识炎帝。
问题二:精卫为什么要填海?
(1)出示句子,指名读。
(2)理解“常、木石、东海”的意思。
问题三:精卫怎样填海的?
(1)出示句子,指名读。
(2)齐读第二句话,看到精卫不顾一切地填海。此时此刻你想到哪些词语?
3、课文梳理:谁来为大家说一说这个故事?
四、品读感悟,学习品质
1、精卫为什么这么执着一定要把大海填平呢?只是为了自己吗?
2、学习这个故事,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了什么?
生自由发言。板书:持之以恒,不畏艰难。
3、小结:让我们学习精卫的勇敢善良,一起来保护地球,减少灾害的发生吧。
五、拓展延伸,榜样学习
生活中,像精卫一样持之以恒、不畏艰难人还有很多,让我们一起走进2020年武汉“封城抗疫” 中去看看
1、教师播放2020年武汉封城抗疫情小视频。
2、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六、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利用课下时间,搜集、整理《山海经》里面的神话故事,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眼界。
板书设计:
13、精卫填海
持之以恒
不畏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