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人琴俱亡

文档属性

名称 十三 人琴俱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0-03 14:0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全文,翻译了解课文大意。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3、品味课文中所体现的深厚兄弟情谊。
人琴俱亡读一读认准下列字音 1.王子猷
2.子敬俱病笃
3.此已丧 矣
4.语时了 不悲
5.便索舆 来奔 丧
6.子敬素好 琴
7.弦 既不调 8.掷 地云
9.因恸 绝良久 10.月余亦 卒(yóu)(dǔ)(sàng)(yǐ)(liǎo)(yú)(bēn)(sāng)(hào)(xián)(tiáo)(zhì)(tòng)(yì)(zú)热身抢答 1、课文选自哪一本书? 《世说新语》 2、文中兄弟俩是谁? 王子猷、王子敬 3、他们的父亲是谁? 王羲之《世说新语》
——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刘义庆撰。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自主学习 疏通词句1、找出你认为读音需注意的字词。
2、找出你认为译意需注意的词句。
3、把你预习时没弄懂有疑问的词句列出来。1.王子猷、子敬
俱病笃
2.何以都不闻消息
4.子敬素好琴
3.此已丧矣
5.弦既不调
翻译竞赛: B组翻译竞赛: A组1.何以都不闻消息
2.语时了不悲
3.便径入坐灵床上
4.因恸绝良久
5.月余亦卒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2.何以都不闻消息
4.子敬素好琴
3.此已丧矣
5.弦既不调
(病势沉重)(为什么)(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平素、向来)(琴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翻译竞赛: A组:1.何以都不闻消息
2.语时了不悲
3.便径入坐灵床上
4.因恸绝良久
5.月余亦卒(总、竟)(完全)(径直)(于是痛哭了很久,几 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翻译竞赛: B组:订正下列习题中错误。
一、解释加点的词 二、译释下列句子
1、……俱病笃 (忠实)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2、子敬问左右 (左边右边) 凭什么总听不到消息?这一
3、何以都不闻消息?(全部) 定是他已经死了。
4、语时了不悲 (句末语气词)2、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5、便索舆来奔丧(绳子) 就把绳子放在车上来奔丧,
6、子敬素好琴(白色) 一路上都没有哭。
7、弦既不调(既然)
8、因恸绝良久(因而)
9、月余亦卒(结束)达标反馈参考答案:
一、解释加点的词 二、译释下列句子
1、……俱病笃 (病重)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2、子敬问左右 (手下的人) 为什么总听不到消息?这一
3、何以都不闻消息?(总、竟) 定是他已经死了。
4、语时了不悲 (全、完全) 2、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5、便索舆来奔丧(要) 就要轿子去看望丧事,
6、子敬素好琴(一向、向来) 一路上竟没有哭。
7、弦既不调(已经)
8、因恸绝良久(于是、就)
9、月余亦卒(死)
对照注释翻译短文,写在练习本上,不懂的空出来。写一写课文翻译原文: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译文: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
俱:副词,表范围,都。
笃:dǔ (病)重。
而:表承接,不译。
原文: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译文: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都:副词,总,竟。
矣: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可译为“了”。原文:语时了不悲。译文:说话时完全不悲伤。 语:动词,说话。
了(l?o):全,完全。原文: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译文: 就要轿子来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索:要。 舆(yú):轿子。
奔丧:原指从外地急忙赶回去料理长辈或亲属的丧事,这里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丧事。原文: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译文: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和琴都死了。”素:向来,一向。 琴:动词,弹琴。
径:直往。 灵床:停放尸体的床铺。
调(tiáo):协调。
掷(zhì):投掷,抛掷,扔。原文:因恸绝良久。译文: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因:副词,于是,就。
恸:(tòng) 痛哭,极度悲伤。
绝:气息中止,死亡。
良:很。原文:月余亦卒。译文:过了一个月,(子猷)也死了。亦:副词,也。
卒:死。人琴俱亡 王子猷对弟弟非常钦佩,王子敬对哥哥也很敬重, 两人感情非常深厚。后来,兄弟两人都患了重病,王子敬先去世。家人怕王子猷悲痛,没有 把这坏消息告诉他。王子猷老是听不到弟弟的消息,很是担心。
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便问家人道:“子敬的病怎样了?为什么长久没有听到他的 消息? 看来子敬一定已经死了。”家人知道再也瞒不下去,便说了实活 。王子猷听了也不痛哭,只是下了病床, 吩咐仆从准备车辆去奔丧。 到了王子敬家,王子猷径直到灵床上坐了下来。床上放着子敬生前爱弹的琴。他知道子敬生前爱好弹琴,便 在灵床上弹起琴来。一面弹,一面想着过去兄弟两 人的情谊。他越 想越悲伤,弹了几次,都不成曲调。于是举起琴向地上掷去,然后叹道:“子敬,子敬:如今人琴俱亡。”叹罢,他悲痛得昏过去了。一个多月以后,他也离世而去。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①.倒装句
宾语前置
例句: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即“以何”“何”作“以”的宾语,正常语序应为“以何都不闻消息?”译为:为什么竟没有听到消息?
②.省略句
省略主语
例句:“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每句前省略了主语“子猷”。正常语应为(子猷)便径入坐灵床上,(子猷)取子敬琴弹。译文:子猷便一直进去坐到灵床上,拿出子敬的琴弹。
省略介词
例句:掷地云。“掷”前既省略了主语“子猷”又省略了介词“于”。正常语序为(子猷于琴)掷地云。译文:子猷把琴扔到地上说。探究: 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的?并作简单分析。①“何以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自己已经病得很重,却还关心着弟弟,足见兄弟情深。)
②“恸绝良久”、“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觉得“琴”都亡了,可见兄弟俩是真正的知音、知己,情深意切。) 探究: 既然兄弟情深如此,为何作者却说子猷“了不悲”,“都不哭”?那子猷究竟以何种方式来悼念子敬之死的呢? 因为子猷知道子敬平素喜欢弹琴,想以独特的方式来悼念亡弟,琴声为心声,知音为知己。琴弦此时仿佛也有了灵性,明白自己的主人已死,弦音也不协调了。子猷真是悲从中来,终于压抑不住内心的悲伤,大叹“人琴俱亡”,失声痛哭,痛不欲生。 探究: 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子猷)月余亦卒”,同学们讨论一下:子猷为什么也死了呢? 关于子猷的死,文章开头已有所交代“王子猷、子敬俱病笃”,一方面是因为生病;另一方面是因为悲痛过度。到此,我们也可以知道,子猷前面之所以不悲痛,是由于他知道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 课文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总结全文:1.选材典型、新颖。
2.以典型的生活细节刻画人物。
3.语言简洁。 通过子猷对子敬的独特方式的悼念 ,反映了兄弟间深厚的情谊文章中心:写作启示:从选材、刻画人物、语言角度谈总结全文: 人亡 了不悲
子敬 都不哭 子猷 人亡
琴亡 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写作启示:
1.以小见大,以事见人,以生活细节刻画人物。
2.语言简洁。独特的悼念方式 深厚的兄弟情谊 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评价王子猷:总结全文 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人琴俱亡”已演变成一个成语,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