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9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9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6 11:47:5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9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给划线的字注音。
萧萧   梧叶   促织   
篱落   佳节   茱萸   
【答案】xiāo;wú;cù;lí;jiā;zhū yú
【知识点】拼音;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我会认的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萧萧(xiāo)、梧叶(wú)、促织(cù)、篱落(lí)、佳节(jiā)茱萸(zhūyú )。
【点评】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给形近字组词
梧    寒    挑    异    倍   
悟    塞    桃    导    陪   
【答案】梧桐;寒冬;挑起;异乡;加倍;悔悟;堵塞;桃树;领导;陪同
【知识点】字形;字义;词形;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如:梧桐、悔悟;寒冬、堵塞;挑起、桃树;异乡、领导;加倍、陪同。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3.给下面的字加部首再组词。
吾——   ——    足——   ——   
离——   ——    扁——   ——   
【答案】梧;梧桐;促;促织;篱;篱落;遍;一遍
【知识点】字形;词形;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析】【分析】这道题是要求把所给的部首加一个部首,组成一个新字,然后用这个新字组一个词,如:吾—梧—梧桐、足—促—促织、离—篱—篱落、扁—遍—一遍。
【点评】先看清题的要求,再做题就容易。平时多注意区别、比较。掌握字的结构。通过加部首组新字,再组词的方法记忆生字。
4.先解释划线的字,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    。梧:   。客情:   。意思    。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异乡:   。 为异客:   。佳节:   。意思   。
【答案】(1)风声;梧桐树;旅客思乡之情;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2)他乡、外乡;作他乡的客人;美好的节日;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析】【分析】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然后疏通语句。比如: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客情:旅客思乡之情。意思是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②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佳节:美好的节日。意思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
5.解释下列词语。
①挑:   。
②促织:   。
③篱落:   。
④登高:   。
⑤茱萸:   。
【答案】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篱笆;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知识点】词义;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析】【分析】考查理解词语,要求结合古诗内容来理解,①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②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③篱落:篱笆。④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⑤茱萸: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6.多音字组词。
落:là    luò     lào   
为:wéi    wèi   
少:shǎo    shào   
【答案】丢三落四;降落;落枕;行为;为民;少数;少年
【知识点】字义;词形;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落:là丢三落四、luò 降落、lào 落枕;为:wéi行为、wèi为民;少:shǎo少数、shào少年。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7. 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什么意思
【答案】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析】 【分析】考查对课题的理解,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点评】考查对课题的理解能力。
8.默写《夜书所见》
   ,
   。
   ,
   。
【答案】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夜书所见
【解析】 【分析】此题属于一般型默写,考查古诗背诵积累,解答时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添字、错字、缺字。如:萧、梧、寒、秋、情、挑、促、篱、落。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9.理解诗句的意思。
(1)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答案】(1)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2)寻寻觅觅,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已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村庄出现在眼前。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析】【分析】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然后疏通语句。比如方:①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篱落:篱笆。意思是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②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茱萸: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意思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
二、阅读理解
10.阅读练习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描绘了   、   、   、   、   、   六种景物。
(2)诗中描写颜色的词是   ,描写声音的词是   。
(3)这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1)黄鹂;翠柳;白鹭;窗;雪;船
(2)黄、翠、白、青;鸣
(3)表现出诗人心情的舒畅和喜悦。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绝句
【解析】【分析】(1)考查按课文填空。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这首诗描绘了黄鹂、翠柳、白鹭、窗、雪、船六种景物。(2)考查描写颜色的词、描写声音的词。诗中描写颜色的词是黄、翠、白、青,描写声音的词是鸣。(3)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整首诗歌先写草堂春色,再写雪山江船,有动有静,色彩鲜明,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无比欢快的心情。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2)考查描写颜色的词、描写声音的词。(3)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三、课外阅读
11.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一天只有一次清晨
号手的金喇叭已经吹起,
小鸟也唱着甜美的歌儿叫你。
别再贪睡了, 别再留恋着梦里。
你可知道,
一个美好的日子等着你。
花儿露出鲜艳的面孔向日出敬礼,
树上的松鼠也正欢欣地跳跃。
别再贪睡了,
别再留恋着梦里,
你可知道,
一个清新的日子等着你。
请记着一一
一天只有一次清晨,
别让这可爱的时刻,
像水消失在沙里。
你,为什么不
和太阳比赛早起?
(1)下面的词语怎样搭配合适?用线连起来。
一轮 明亮的 日子
一面 鲜红的 镜子
一个 清新的 太阳
(2)诗中“   ,   ”两句重复了两次,这样写的好处是   。
(3)读了这首诗,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案】(1)一轮鲜红的太阳
一面明亮的镜子
一个清新的日子
(2)别再贪睡了;别再留恋着梦里;将珍惜时间的感情表达得更为强烈(意思对即可)
(3)要珍惜时间。(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析】【分析】(1)词语搭配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具体。一轮鲜红的太阳、 一面明亮的镜子、 一个清新的日子。(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诗中“ 别再贪睡了,别再留恋着梦里。”两句重复了两次,这样写的好处是将珍惜时间的感情表达得更为强烈。(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这首诗是告诉孩子们要珍惜时间。(意思对即可)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和对课文的掌握。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9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给划线的字注音。
萧萧   梧叶   促织   
篱落   佳节   茱萸   
2.给形近字组词
梧    寒    挑    异    倍   
悟    塞    桃    导    陪   
3.给下面的字加部首再组词。
吾——   ——    足——   ——   
离——   ——    扁——   ——   
4.先解释划线的字,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    。梧:   。客情:   。意思    。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异乡:   。 为异客:   。佳节:   。意思   。
5.解释下列词语。
①挑:   。
②促织:   。
③篱落:   。
④登高:   。
⑤茱萸:   。
6.多音字组词。
落:là    luò     lào   
为:wéi    wèi   
少:shǎo    shào   
7. 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什么意思
8.默写《夜书所见》
   ,
   。
   ,
   。
9.理解诗句的意思。
(1)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阅读理解
10.阅读练习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描绘了   、   、   、   、   、   六种景物。
(2)诗中描写颜色的词是   ,描写声音的词是   。
(3)这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三、课外阅读
11.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一天只有一次清晨
号手的金喇叭已经吹起,
小鸟也唱着甜美的歌儿叫你。
别再贪睡了, 别再留恋着梦里。
你可知道,
一个美好的日子等着你。
花儿露出鲜艳的面孔向日出敬礼,
树上的松鼠也正欢欣地跳跃。
别再贪睡了,
别再留恋着梦里,
你可知道,
一个清新的日子等着你。
请记着一一
一天只有一次清晨,
别让这可爱的时刻,
像水消失在沙里。
你,为什么不
和太阳比赛早起?
(1)下面的词语怎样搭配合适?用线连起来。
一轮 明亮的 日子
一面 鲜红的 镜子
一个 清新的 太阳
(2)诗中“   ,   ”两句重复了两次,这样写的好处是   。
(3)读了这首诗,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xiāo;wú;cù;lí;jiā;zhū yú
【知识点】拼音;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我会认的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萧萧(xiāo)、梧叶(wú)、促织(cù)、篱落(lí)、佳节(jiā)茱萸(zhūyú )。
【点评】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答案】梧桐;寒冬;挑起;异乡;加倍;悔悟;堵塞;桃树;领导;陪同
【知识点】字形;字义;词形;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如:梧桐、悔悟;寒冬、堵塞;挑起、桃树;异乡、领导;加倍、陪同。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3.【答案】梧;梧桐;促;促织;篱;篱落;遍;一遍
【知识点】字形;词形;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析】【分析】这道题是要求把所给的部首加一个部首,组成一个新字,然后用这个新字组一个词,如:吾—梧—梧桐、足—促—促织、离—篱—篱落、扁—遍—一遍。
【点评】先看清题的要求,再做题就容易。平时多注意区别、比较。掌握字的结构。通过加部首组新字,再组词的方法记忆生字。
4.【答案】(1)风声;梧桐树;旅客思乡之情;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2)他乡、外乡;作他乡的客人;美好的节日;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析】【分析】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然后疏通语句。比如: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客情:旅客思乡之情。意思是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②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佳节:美好的节日。意思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
5.【答案】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篱笆;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知识点】词义;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析】【分析】考查理解词语,要求结合古诗内容来理解,①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②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③篱落:篱笆。④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⑤茱萸: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6.【答案】丢三落四;降落;落枕;行为;为民;少数;少年
【知识点】字义;词形;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落:là丢三落四、luò 降落、lào 落枕;为:wéi行为、wèi为民;少:shǎo少数、shào少年。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7.【答案】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析】 【分析】考查对课题的理解,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点评】考查对课题的理解能力。
8.【答案】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夜书所见
【解析】 【分析】此题属于一般型默写,考查古诗背诵积累,解答时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添字、错字、缺字。如:萧、梧、寒、秋、情、挑、促、篱、落。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9.【答案】(1)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2)寻寻觅觅,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已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村庄出现在眼前。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析】【分析】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然后疏通语句。比如方:①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篱落:篱笆。意思是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②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茱萸: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意思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
10.【答案】(1)黄鹂;翠柳;白鹭;窗;雪;船
(2)黄、翠、白、青;鸣
(3)表现出诗人心情的舒畅和喜悦。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绝句
【解析】【分析】(1)考查按课文填空。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这首诗描绘了黄鹂、翠柳、白鹭、窗、雪、船六种景物。(2)考查描写颜色的词、描写声音的词。诗中描写颜色的词是黄、翠、白、青,描写声音的词是鸣。(3)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整首诗歌先写草堂春色,再写雪山江船,有动有静,色彩鲜明,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无比欢快的心情。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2)考查描写颜色的词、描写声音的词。(3)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11.【答案】(1)一轮鲜红的太阳
一面明亮的镜子
一个清新的日子
(2)别再贪睡了;别再留恋着梦里;将珍惜时间的感情表达得更为强烈(意思对即可)
(3)要珍惜时间。(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析】【分析】(1)词语搭配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具体。一轮鲜红的太阳、 一面明亮的镜子、 一个清新的日子。(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诗中“ 别再贪睡了,别再留恋着梦里。”两句重复了两次,这样写的好处是将珍惜时间的感情表达得更为强烈。(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这首诗是告诉孩子们要珍惜时间。(意思对即可)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和对课文的掌握。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